创业平台案例之一英特尔做“有灵魂”的众创空间
2016-03-15谢丹丹
谢丹丹
“人人创新”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和一个专指名词——“创客”扯上关系。为他们提供发挥空间的,正是一个个“众创空间”——新型创业平台。
朋友圈里有人秀跑步,有人秀走路,为什么就没有人秀一点“专业级”运动呢?要是能秀一下举重,该有多酷!
其实这事儿不难,背后多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劳。最近,清华大学一帮练举重的在校生,利用英特尔?Edison计算平台,在其工程师的帮助下,历时四个月,制作出了一款无氧运动的智能硬件。只要把一个小玩意儿贴到运动器械上,就能记录运动的次数与组数,在社交网站上进行分享了。目前,他们正打算将这款产品推上众筹网站,让更多人为他们的创意埋单。
此前,智能硬件是专业技术人士的专属,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能参与进来。其背后的原因,与众创空间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
如果说,众创空间是“造梦工厂”,那么打造众创空间的人,就是游走在梦想和现实之间的“造梦人”,英特尔战略合作与创新业务部中国区总经理李德胜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是他在英特尔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计划的担子落在了他的肩上。
如何做一个“有灵魂”的众创空间,成为李德胜重点思考的问题。
用平台思维打造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现有的孵化器、创客空间是两种主要的形态。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与此同时,国内创客空间数量也达到70余家。
面对如此多的众创空间,如果英特尔来做,应该走哪条路子?就已有的众创空间而言,通常做法是——找地、招团队,然后独立进行孵化和培育。但作为一家卖芯片的跨国公司,这样的模式显然没有把英特尔的优势最大化。
“英特尔做CPU、芯片,但你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叫英特尔品牌的电脑。很多时候,英特尔的核心能力是做基础平台,创作伙伴基于我们的平台来打造他们的产品。”李德胜对《中外管理》说。为何众创空间不能走这条平台路子呢?
李德胜和他的团队决定采用开放合作的方式,打破各个众创空间的独立性,组建一个联盟形式的众创空间,即为独立众创空间提供产品、技术、天使基金、产业对接等服务。
当然,几乎所有的众创空间都会向创业者这样承诺。而英特尔的强项在于技术,相对于物理的众创空间,英特尔更倾向于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开放的线上创新中心。
这个线上创新中心包括“创客大爆炸”、“英特尔硬享公社”、“英特尔开发人员专区”三块内容。“创客大爆炸”在线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众创空间参考设计、智能硬件开发套装、软硬件开发工具等资源。“英特尔硬享公社”是一个智能硬件产品创新协作平台,创客能够得到从项目申请到孵化全程的技术支持,同时,还能共享英特尔的各种供应链资源。
事实上,早在2013年,英特尔全球CEO科再奇就在罗马的创客节上,作出一个重要决定:推出第一个供创客使用的开源产品——英特尔?伽里略硬件开发平台。
这是一款比银行卡稍大的计算机主板,可开发可穿戴设备和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原型。创客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这些套件,创客们省去了很多重复建设的时间。截至目前,英特尔已向中国100余所大学免费提供了6000多块伽利略电路板。在英特尔中国企业事务部总经理朱文利看来,开源产品能降低技术门槛,让更多普通人参与进来。
还有一个叫“爱迪生”的计算平台——英特尔?Edison计算平台被很多创客用到。2015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的“坚果健身”项目原型,就是基于英特尔?Edison计算平台开发的。朱文利介绍,它类似于一个小型计算机,普通人只需一两天时间就能够掌握。运用英特尔?Edison计算平台,可制造出机器人、智能手环等产品。
通过给创客、创业者提供更为快捷的开发产品的基础技术支持,英特尔试图在众创空间的打造上,强化平台的技术价值和资源分享。
搭建官产学生态圈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为,涉及商业的方方面面。因此,众创空间不仅是物理的概念,更需要整合创业者、资本、产业链、人才等多种资源,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
但现实是,很多由开发商主导的众创空间多以租金作为重要收益来源。例如,华夏幸福基业产业园区70%的收入来自于物业销售。
在朱文利看来,衡量众创空间的成功与否,在于它是否“有灵魂”。众创空间不是一个空洞的场所,而是一个聚集人气、有活跃度的创新场所,是一个由各方共同参与的开放的生态圈。产业界、学界、政府等各方的人聚集在一起,有思想的碰撞,大家相互支持协作,共同把一个创意变为产品。
英特尔打算如何打造这个有灵魂的生态圈呢?
首先,联合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创客社区合作建立“联合众创空间”。据李德胜介绍,截至到9月底,已经完成了8家众创空间的签约。从这个联合众创空间里,创业者可以得到硬件、软件、培训课程、导师计划等多种支持。
其次,打破线下物理空间的界限,建立开放的线上创新中心,线上线下形成相互支持的局面。
最后,针对初创公司,英特尔为创业者提供创投与产业孵化服务。英特尔设立了总额8000万人民币的“英特尔投资中国天使基金”。在孵化服务方面,具体包括技术扶持、产业指导、生态链对接、品牌与市场推广等。
事实上,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是英特尔支持从创想到创客、从创新到创业过程的一个探索,在李德胜看来,这也是一个全程的价值输出。在这个构建的生态圈里,由于专业的导师、基金、投资人,产业的对接等,大大缩短项目成型的时间。好项目得以快速孵化,同时不适合市场的项目也得以快速淘汰。用李德胜的话来说,就是“快死快生”,“如果一个点子并不合适市场发展的需要,就不需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快速试错,迅速迭代,正适应了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如果把众创空间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人才就是人体里流动的血液。朱文利所领导的部门主要负责和政府、学界、NGO等展开合作,履行社会责任。和政府合作,支持教育发展是她的一项重要职责。从2013年,朱文利带领她的部门,开始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2013年底,教育部计划做一个中美青年交流活动的设计,英特尔也参与其中。在探讨中,双方碰撞出一个想法:举办中美青年创客大赛。2014年举办的首届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上,英特尔作为北京选拔赛的独家冠名赞助商,全程为北京选拔赛提供了资金、伽利略硬件开发平台、技术指导等支持。2015年,英特尔作为第二届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的赛事承办方之一以及教育部指定的唯一的跨国企业,全程为比赛提供了产品支持与技术指导。
最让朱文利喜出望外的是,在习近平主席的49项访美成果清单里,其中一项提到了中美双方每年支持中美的青年创客大赛,这给她和英特尔的同事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在朱文利看来,除了为年轻的创客们提供实战的机会外,创客大赛真正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推动创客运动,让普通的民众,尤其是大学生了解创客,并参与到创客运动中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创意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在本届中美青年的创客大赛上,参与的大学生的比例将近60%。
除了比赛之外,英特尔还受清华大学的邀请,在学校里开设了一门关于创客的课程。在清华大学的联合众创空间里,这门有趣的课程《着魔的智能硬件》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听讲。这门课第一讲的主讲人,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活跃在创客界的“创客之父”李大维。
李大维在公开场合中曾提到,开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焊电路板,而是让他们明白,只要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开发一款智能硬件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如今,这门课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的公共选修课。
“让产业界的专家,也参与到大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朱文利对《中外管理》说道。在她的设想中,从创意到产品原型到众筹,每个阶段,英特尔会邀请不同的行业专家,针对技术、市场营销、投资机构等各领域进行授课指导。
微创新里的市场机遇
如果以为,创客运动以及“联合众创空间”,只是英特尔为了博取外界眼球,维护企业形象的小打小闹,那就错了。李德胜接下的这个担子,看似有些“不务正业”。但他干的工作却关乎英特尔的未来。面对全球持续下滑的PC出货量,英特尔必须寻求新的转型出口。
2015年是英特尔扎根中国第30年。对于一个具备创新意识的跨国公司来说,推动公司本土化运营,积极和新的政策、产业接轨,是明智之举。英特尔全球CEO科再奇就明确表示:“除了致力于在传统计算领域继续推出领先的产品和技术以外,英特尔也将面向全新领域以及大学生、创客和开发人员等创业者加大投资,和中国一道探寻和推进面向未来的下一代创新。”
那么,创客以及众创空间的市场机会在哪里?
据李德胜介绍,创客喜欢做机器人。拿机器人来说,可能一时看不到能够向他们出售多少CPU。但无可否认的是,机器人身上需要很多智能硬件,而智能硬件是需要计算的,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李德胜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创客项目中,寻找未来潜在的重要合作伙伴。他们隐藏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领域。
面对市场的变幻,作为一家老牌的大型科技公司,英特尔不得不时刻准备着转型。“我们必须迅速适应和习惯在微小的创新中,寻找新的市场机遇。”李德胜说道。
责任编辑:朱丽
管理点评
大企业将自己变成一个开放的平台,是一种非常好的商业创新的方式。此前,摩托罗拉在天津的GDP中占据很大比重,但最终并没有把天津的中小企业带动起来,非常可惜。其实不光是大学,大企业能够在这些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更加有利于建设众创空间和促进创新创业。
从另一方面看,大企业搭建创业平台,对它们来说也是利好,因为创业、创新不只是小微企业的需要,它们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而大企业搭建创业平台,在将它们的技术转化的同时,也能使它们的技术优势得以扩散,从而更好地建设一个无边界的创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