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2016-03-15贾艳春徐鑫米晓丽
贾艳春 徐鑫 米晓丽
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与异文化成员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适应全球化的职业需求。通过教师培养,改革创新教材,在教学中结合英语新闻等来增强大学英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注。通过平衡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中西文化并举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通过文化测评和评估最终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从而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行为因素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与来自异域文化的成员交际时,能有效恰当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都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设计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
跨文化交际学诞生于美国,中西方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过研究。Spitzberg与Cupach提出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要素:动机、知识和技能。动机指与别人交际的愿望;知识指对交际的意识与理解,包含国家层面的各种文化变量以及个体认同;技能指从事交际行为应具备的一些能力,包括留意能力、模糊容忍能力、自我平静能力、移情能力、自我行为调节能力、准确预测与解释对方行为能力。Kim运用社会心理学和应用语言学,将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总结成一个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组成的新模式。中国学者也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赋予了新元素。陈国明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的三个层面:(1)认知层面,指跨文化理解;(2)情感层面,指文化敏觉力;(3)行为层面,指跨文化效力。杨盈、庄恩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全球意识系统、文化调适能力系统、知识能力系统和交际实践能力系统共同组成。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
综合中西方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本文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分解为: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跨文化意识包括跨文化意识,文化相对性的意识和对现实进行关注的意识。意识的培养可以增进大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而文化相对性的意识使大学生可以摒弃民族中心主义并消除文化偏见。大学生同时还应关注文化现实,体验真实的文化生活,这样有助于他们对于跨文化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跨文化知识包括跨语言知识、跨文化知识和跨社会知识,这里的跨语言和跨文化知识指目的语和母语的文化知识。大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两种语言和相关的文化知识,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倾向于某一种文化而鄙视另一种文化。教师则应避免在课堂上将汉语言文化边缘化。通过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大学生可以缩短国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克服交际障碍,丰富跨文化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知识,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实践能力是指文化感知能力,文化调适能力,文化比较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文化感知能力需要感知主体提升自我意识,在交际中突破自身局限,主动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感知行为和习惯,发展灵活有效的感知技能来适应交际的需要。文化调适能力指交际者调节自己的文化行为来适应特定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文化比较能力指交际者通过比较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异同,理解文化差异,并求同存异。系统的文化比较使学生充分理解两种不同文化中存在的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理解两种文化的精髓,并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效率。非语言能力指交际者理解和使用非语言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改进自身的非语言能力来调整交际风格,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构成跨文化交际者的交际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施途径
1.教师培养与改革创新教材
大学英语教师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因此他们应具备全面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提升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实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的必要环节,也是成功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关键。对国内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评估的主要标准依旧是语言能力,而忽视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核。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需要明确界定跨文化交际能力,从宏观上指导教师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也应为教师创建更多的跨文化交际机会,使教师能在跨文化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掌握跨文化教材的编撰,并有效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
传统大学英语教材在反映社会话题方面常有一定的时滞性。将英语新闻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英语新闻具有时效性、趣味性、广泛性等特点,可以跨越传统视野,建立已知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教科书与英语新闻相结合,可使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使学生在掌握教科书基本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获取课外知识,了解时事热点,英语学习变得更生动活泼、趣味横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程度来选择适合的英语新闻作为教科书的补充,同时,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英语新闻来深入社会生活,了解异域文化,缩短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使英语学习从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真正转变为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2.平衡教学与文化导入,中西文化并举
教师需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传授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规则和社会习俗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深度把握。比如:英语中“white elephant”常形容昂贵而无用之物。如果没有对这一文化背景的了解,会弄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中国某品牌的方便面英文翻译就是“white elephant”。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和跨文化知识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目前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趋于过分强调英美文化,而忽略了中国文化的讲授,最终导致大学英语教育阶段中国文化和比较文化的缺失。在跨文化交际中阻碍交际者的常常并非对目的语文化的误解,而是由于对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比较性差异缺乏深刻认识。比如:汉语是意合的语言,中文中注重“天人合一”的和谐观,中式思维是螺旋式思维。英语是形合的语言,西方文化强调“天人分离”,西方思维是直线式思维模式。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应中西文化并举,注重文化比较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差异性,求同存异,从而获得对目的语文化更深层面的理解和把握。
3.进行文化测评和评估,完善跨文化评价体系
对教学结果进行测评和评估是教学的必要环节,因此,教师需对跨文化教学成果进行文化和交际能力的测试。跨文化知识的测试可以通过填空、多项选择等客观题等形式来完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相对主观性较强,可以将学习者放置于模拟或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任务中进行,或通过直接观察学习者在跨文化情景中的行为来进行评估。
跨文化知识为英语学习者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情境,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互联网、校园网和其他自主学习平台等资源来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打破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障碍,拓宽语言学习的空间。
通过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跨文化的敏感性,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影响力。跨文化交际教学有利于完善大学英语教学,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创建新型教学理念,推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Spitzberg B & Cupach W.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
petence [M]. Beverly Hills,CA: Sage,1984.
[2]Kim Y Y. Becoming Intercultural: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M].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 Inc.,2001.
[3]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