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

2016-03-15豆齐正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操作观察语言表达

豆齐正

【摘要】教师要转变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供“说”的机会,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提供“看”的机会,培养主动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供“动”的机会,培养主动操作能力;提供“想“的机会,培养主动思考能力。

【关键词】学生 课堂 思考 语言表达 观察 空间想象 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12-0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经历着一场变革,教师要转变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 提供“说”的机会,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头脑思维的外化。堵住学生的嘴,无疑就是桎梏学生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勤思多说,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进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时,本人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7,直线a、b平行吗?说明理由”。看完题后,几乎全班学生都回答“a∥b”,但叙述的理由各不相同,有的说:由∠1与∠3是对顶角,∠1=∠7,得知∠3=∠7,因为∠3与∠7是同位角,所以直线“a∥b”;有的说:“由∠1+∠2=180°, ∠5与∠7是对顶角,∠1=∠7,得知∠2+∠5=180°,因为∠2与∠5是同旁内角,所以直线“a∥b”;有的还说……,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本人接着问:“谁的回答正确呢”?于是,同学之间便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得出的结果是“以上同学的回答都正确”,接着又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此时学生齐声回答:“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能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这样在本堂数学课上,既巩固了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三个条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供“看”的机会,培养主动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看”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必要环节,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进行《由视图到立体图形》教学时,本人通过投影仪出示了某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再自由发言,说出立体图形的实际形状。学生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积极发言,通过相互交流达成共识:“此立体图形是三棱锥”。这样通过观察学生熟悉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觉思维。

三、提供“动”的机会,培养主动操作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可使学生手、眼、脑等协同发展。通过动手操作,可使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可从某些方面让学生亲历“数学发明创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及本质产生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指导生活“的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对数学的热爱;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和交流的能力。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SAS》教学时,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刻度尺、量角器、纸板、剪刀等。课堂上先告诉学生今天要研究三角形全等的一种判定方法,然后请按以下程序操作并思考:(1)任意画一个△ABC,然后再画一个△A1B1C1,使∠A=∠A1,使AB=A1B1,AC=A1C1,画好后将△A1B1C1剪下,放在△ABC上;(2)调整放置位置,观察二者能否完全重合(全等),并分析全等的条件;(3)猜想结论——有两边和它们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达成共识。这种操作性教学不是把数学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获得的,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参与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交流,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提供“想“的机会,培养主动思考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充分死牢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教学时,本人通过投影仪出示了一道题:“如图,ABCD在一条直线上,△ABC ≌△DCE,你能得出那些结论呢”?先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再发言,学生们得出的结论有“AF∥EF, BF∥EC, △AEC≌△DFB……”.本堂数学课上通过思考、讨论,既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操作观察语言表达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小小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