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病认知功能与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研究

2016-03-15陈伟伟,靳宗伟,张立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痴呆



脑血管病认知功能与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研究

陈伟伟, 靳宗伟, 张立新, 马超, 李静

(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关键词: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影像学; 痴呆;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是由明显脑血管疾病(如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由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展到痴呆的综合征[1], 表现为注意力及执行功能出现障碍,可存在信息处理迟缓及心理障碍等。目前,对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干预理念主要为未发展为痴呆阶段的早期预防为主,阻止及延缓痴呆发生[2]。脑血管病神经影像学方面检查以颅脑CT和MRI为主,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本研究分析脑血管病认知功能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衡水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腔隙性梗死)1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诊断标准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的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入选时意识清醒,病情稳定,既往无精神病、大量饮酒或滥用药物病史,无病前即已存在的认知障碍者或可以认知障碍者。其中男93例,女49例,年龄在34~75岁,平均年龄(55.3±6.8)岁;脑梗死75例,分水岭梗死6例,腔隙性脑梗死38例,脑出血23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无认知障碍或可以认知障碍者8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在40~65岁,平均年龄(54.8±5.9)岁。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认知功能测定方法

所有患者入选后登记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认知功能评定量表主要分为4个部分: ①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该表由20题组成,共30项。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为0~30分; ② 词义分辨:是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中的一部分,由21题组成,每项记分为1或0分,满分21分; ③ 数字背诵:由数字的顺背和倒背2个部分组成的分测验,每项记分为2、1、0分,总分为两项之和,满分40分; ④连线测验:分为TMT-A、TMT-B两个部分组成,其中TMT-A为按顺序连接25个数字, TMT-B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中分别放入25个数字,要求按两种图形交替且顺序连线,计算两部分耗时。

1.3神经影像学测量方法

病灶体积测定按多田氏公式计算,病灶体积=长×宽×层数(cm)×n/6, 多发病灶总体积等于各病灶体积之和。脑室和脑沟线性测量颅脑CT各测量值按吴恩惠方法测得,主要包括哈氏值、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前角指数、三脑室宽度。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定4项指标差异情况、神经影像学测量脑室和脑沟线性各指标差异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各项认知功能评分情况与病灶体积、脑室和脑沟线性各指标相关性。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 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与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认知功能测量结果比较

2组患者认知功能测量结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MMSE评分、词义分辨评分、数字背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MT-A、TMT-B及(TMT-B)-(TMT-A)耗时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认知功能测量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神经影像学测量结果比较

2组患者神经影像学测量结果比较见表2。观察组脑室指数、前角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哈氏值、三脑室宽度(男/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神经影像学测量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认知功能与神经影像学相关性分析

对照组脑室指数与前角指数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对照组患者词义分辨、数字背诵评分与脑室指数呈正相关性(r=0.292、0.296,P<0.05), MMSE、数字背诵评分与前角指数呈正相关性(r=0.352、0.295,P<0.05),TMT-A、TMT-B及(TMT-B)-(TMT-A)耗时与前角指数呈负相关性(r=-0.318、-0.295、-0.354,P<0.05),MMSE、词义分辨、数字背诵评分与病灶体积呈正相关性(r=0.368、0.315、0.324,P<0.05), TMT-A、TMT-B及(TMT-B)-(TMT-A)耗时与病灶体积呈负相关性(r=-0.325、-0.352、-0.362,P<0.05)。

表3 对照组脑室指数与前角指数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P<0.05。

3讨论

脑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近年来临床提出的新概念和关注的新焦点,根据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分为无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及混合型痴呆[3], 目前对脑血管病各阶段的病程发展趋势研究较少。加拿大一项大样本临床远期观察[4]发现,无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5年死亡率在52%, 而46%患者5年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及混合型痴呆,由此可见对无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临床价值。

目前对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评定多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评测,其评测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语言能力、计算力、注意力等,是最具有影响力的认知缺损的筛选工具之一,用来评定总体认知功能[5]。由于国人文化思维特性及文化水平程度均受到地域、收入水平、发展程度等影响,因此国内有其他各类认知功能评测方法或国外方法的改进版,其中本文所用的词义分辨评测方法是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中的一部分[6], 用于评估被测验者对词汇的精确理解能力、分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其在汉语表达方面有较好的适应性。数字背诵评测由数字的顺背和倒背2个部分组成的分测验,测验注意力、短时记忆能力及大脑皮层活动的灵活性和可逆性,对被检测者文化程度要求门槛低,适用于中老年患者。连线测验检查注意和运动速度,A型主要反映右大脑半球的功能,是反映较为原始的知觉运动速率;而B型反映左半球的功能,它除了包含知觉运动速率外,还包含有概念和注意转换的效应。在国外数字与字母连线的基础上[7], 结合目前国人认知特点,对B型进行改进,采用数字与图形结合的方法,对弥漫性和一侧性脑损害较敏感,对额叶功能障碍的筛选也有用处。

近年来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8]发现,脑卒中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主要表现为神经退行性改变及血管损伤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和缺血导致的供血区脑组织的软化坏死有关,部分患者功能组织的损伤甚至丢失均可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而慢性缺血可导致脑白质出现损伤,导致轴突的运输功能受损,在局部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影响下,出现信息传递的障碍发生。病理研究[9]的焦点多关注患者海马体积及CA1区的椎体神经元数量导致的细胞丢失。对于脑卒中患者脑组织结构的变化,CT、MRI等神经影像学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0-13]。其中额叶皮质及皮质下的深部白质容积可在哈氏值、脑室指数、前角指数等影像学检查中清晰表现,而半球深部白质的容积情况可以三脑室宽度、侧脑室体部宽度指数及侧脑室体部指数表现,其中哈氏值、三脑室宽度男女指标差异较大,其与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均为脑萎缩的相关指标[14-15]。与健康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比较可见,脑卒中患者哈氏值及三脑室宽度有所增高,而脑室指数及前角指数有所下降。本研究对脑卒中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情况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MMSE评分与前角指数、病灶体积呈正相关性,词义分辨与脑室指数、病灶体积呈正相关性,数字背诵评分与脑室指数、前角指数、病灶体积呈正相关性,TMT-A、TMT-B及(TMT-B)-(TMT-A)耗时与前角指数、病灶体积呈负相关性,这提示了脑卒中患者可能出现额叶皮质及皮质下深部的脑白质萎缩情况,不同程度脑室结构的改变可对患者认知功能带来一定影响[16]。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观察分析142例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病认知功能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可以看出,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影像学表现有密切的相关性,早期影像学检查为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现和早期干预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马红妮, 颜飞, 李再利, 等. 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 35(7): 769.

[2]商敏, 王玉凤, 杨凤梅, 等. 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23): 6551.

[3]吴伟, 朱小惠, 陶华英, 等.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rTMS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3): 356.

[4] WENTZEL C, ROCKWOOD K, MACKNIGHT C, et al. Progression of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ia[J]. Neurology, 2001, 57(4): 714.

[5]李华杰, 吴坚, 朱林凤, 等. 首次确诊帕金森病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3, 13(5): 496.

[6]唐细容, 姚树桥, 蒋莉, 等. 中华成人智力量表T分转换系统的建立和效度检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7): 518.

[7]Redfors P, Hofgren C, Eriksson I, et al. The 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screen for higher cerebral functions in cognitive screening after stroke[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 2014, 23(2): 349.

[8]方芳.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13, 42(18): 2166.

[9]姜丽娟, 成燕, 李清伟, 等. 健康老人认知功能和海马体积相关性的横断面研究[J]. 上海精神医学, 2014, (5): 280.

[10]宋昌鹏. 依达拉奉早期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10): 1317.

[11]钱春荣, 朱京慈, 陈颖峥.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8): 841.

[12]曲方, 刘保印, 何凡. 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8): 655.

[13]金德红, 章西萍. 延伸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和改善护患关系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8): 49.

[14]魏涛, 黄颖, 巩尊科. 应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评定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18): 1964.

[15]潘锐, 唐亚梅, 容小明, 等.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10): 787.

[16]王崇, 王建明, 董瑞国, 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15): 4165.

收稿日期:2015-10-20

中图分类号:R 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1-158-03

DOI:10.7619/jcmp.201601059

猜你喜欢

痴呆
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及临床决定因素
浅谈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健康护理
从《脾胃论》思想论治血管性痴呆
血糖和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分析
痴呆患者脑CT径线测量与认知功能测评研究
对多发脑梗死性痴呆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疗效评价
老人多上网或可防“痴呆”
盐酸美金刚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早期识别与干预的研究进展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痴呆患者照料者心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