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航空物流人才的特色培养研究

2016-03-15何法江

物流技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航空校企物流

何法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航空物流人才的特色培养研究

何法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

航空物流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航空物流人才需求的提升,而校企合作模式是有效提升航空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对于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作用的分析,从动力机制、激励与保障机制、领导协调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并在基础上从制度设计、专业定位、素质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

航空物流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方案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模式的兴起,航空物流需求不断提升。此外,航空物流综合服务功能亦不断拓展,已由简单的货物运输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的方向发展。航空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对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以航空运输为特色方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内虽开办的时间较短,但仍有很多学者对其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李均敏提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订单式”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认为该模式有利于利用双方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1];吴文良则从航空物流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角度上,探讨了如何完善培养计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狠抓实践与创新性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持续创新能力的观点[2];邢邦圣从培养目标、岗位能力、课程综合化、整体优化、时效性和超前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发[3];李於洪、曹玉华等以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为背景,对物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索性研究[4]。

2 校企深度合作对于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作用

航空物流人才具有较强的行业应用特征,校企合作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不仅能够切近航空物流发展需要,又能有效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

(1)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校企双方可以在“资金、项目、人力资源、教学实践”等诸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5];使学生在接受学校理论教育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企业环境的熏陶,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又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便于日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

(2)校企合作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航空物流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直接向高校提出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培养方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此外,航空物理企业将生产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委托高校进行技术攻关,在锻炼了师生的科研能力的同时,又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3 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

3.1校企深度合作的动力机制

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动力主要包括有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6]。其中,外部动力是除了高校和企业以外推动校企合作办学的作用力[5],主要包括政府政策引导、市场的需要和科技的推动。而内部动力是来自于高校与企业内部的驱动力,包括利益驱动以及自身发展要求。在内部动力上,应构建由双方领导及主要职能部门参加校企合作领导工作小组,共商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经费筹措等航空物流人才培养中的重大问题;此外,应加强校企双方的互动与交流,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奖教金”和“奖学金”的形式,奖励在取得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学校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承接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吸引企业优秀的管理和工程科技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与交流,实现学校与企业双向融合与互动[7]。

3.2合作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企业与高校通过共享资源的形式实现共赢,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了航空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凭借办学优势,通过成人教育的形式面向航空物流企业员工开展继续教育,通过短训班、自学考试辅导等方式提升了民航物流企业人员的素质。校企双方优化了资源配置,共享了资源,实现了互利合作。

3.3合作的领导协调机制

校企共建“航空物流专业委员会”是完善校企领导协调机制的有效手段。“航空物流专业委员会”应由校企双方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相关人员构成,平时委员会成员在各自单位,由一位专职联系人负责联络各成员单位,每年定期召开两次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会议,共同研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问题。专业委员会是校企合作办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咨询、协调机构。为了加强沟通与交流,专业委员会应建立例会制度,原则上每学期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对航空物流专业的办学方向、发展规划、专业设置等重大事项进行研究。

4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方案

4.1校企合作中的航空物流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产学合作战略联盟,通过为学生营造企业与学校的双重学习环境,既可使学生获取、积累和整合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特别是思维力,发展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再通过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内化为自身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利用高地人才需求量大、就业信息广等优势,能很好地解决当前学生就业难的问题[8]。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4.2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总体目标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其设置科学与否直接关乎人才质量[9]。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可设定为:探索具有航空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设置,完善和优化航空物流专业培养计划,为丰富和促进我国具有航空运输特色的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探索的经验。

航空物流专业的培养计划制定要体现错位竞争的思想,一是培养计划特色上的错位,即突出航空特色而非一般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二是培养层次上的错位,即以本科教学为主,制定本科层面的培养计划;三是培养人才类型的错位,即制定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而非研究型人才培养计划。

4.3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设置

(1)设计合理的培养方案设置制度。为保证培养的航空物流人才能够胜任企业的需要,培养方案的设置应该采取“走出去”的原则,积极吸纳用人方的建议。吸引企业参与学校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对学校来说这关系到学校教学的成功与否,对企业来说则关系到企业能否招募到优秀的员工,实现校企双赢。

校企双方应就航空物流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组建专门机构,制定合理制度,保障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专业教师与企业业务骨干团队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承担基础性的角色,负责计划的具体制定;初步的培养方案建立在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与准确的学科动态把握上;在培养方案制定前,团队虚心听取教务部门,院务委员会、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建议,领会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明确专业定位与特色。在培养方案初稿提交后接受反馈意见并不断调整,使正式培养方案得以通过。

(2)突出航空物流专业特色。特色是航空物流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出发点,航空物流专业培养方案应着力体现专业特色:①遵循航空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强化实践训练和运营全过程案例教学;②按照航空物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根据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航空物流产业的零距离对接;③设置一系列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通过建立专业实验室和交叉型综合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落实教学内容;④实施“专业平台”加“实践模块”的教学培养模式,其中“专业平台”不仅应包含物流管理的核心理论知识体系,也应包括航空运输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日后工作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实践模块”的构建应与航空物流企业及相关部门开展密切合作,积极建立产学院基地,为学生提供的充足的实习、实训岗位,通过顶岗工作、专业实习等形式提升学生对行业的了解程度,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度,最终实现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的目标。

(3)突出应用能力培养。航空物流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应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出发,加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验,特别注意实验内容的更新,有计划地开设示范性实验课程,大量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同时,加强外语教学,在调整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加大英语应用能力培养。

(4)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培养方案中,应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①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学分,学生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或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市级和市级以上的教学、文艺、体育等竞赛获奖者可获创新学分,可冲抵公共选修课学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②采用更灵活的学分制形式,为学生课程修读提供更有弹性的学习形式。第一,在物流管理基础理论知识领域可以“大基础平台+课程群”选课形式,有利于打好厚实基础,拓阔培养口径;第二,按学科群设置课程类别,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相应的专业课程。第三,进一步增加公共选修课的比重和数量。应通过多方努力,鼓励教师多开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下基础。第四,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导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飞跃。

5 结语

航空物流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已成为民航教育界的共识,应以“动力机制”为驱动;以“激励与保障机制”为保障;以“领导协调机制”为支柱,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培养方案,不断提升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水平,满足航空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李均敏.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台州学院学报,2008,(3):43-47.

[2]吴文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35-37.

[3]邢邦圣.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7):82-83,87.

[4]李於洪,曹玉华,张玲.物流工程本科教育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实践与探索[J].物流科技,2008,(5):133-136.

[5]吴萱,董俊.大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26-27.

[6]赵姝明,等.个性化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25-27.

[7]张秀景.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构建“互利、共赢”机制[J].科技创新,2015,(12):30-31.

[8]谢晓勇,胡林玲.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2-35.

[9]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5):21-23.

Study on Characteristic Cultivation of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 in School-enterprise In-depth Cooperation

He Faji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vi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has greatly stimulated the demand for the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an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is now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 cultivated.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driving mechanism,motivation and support mechanism,and leadership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and then on such basis,proposed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

aviation logistics talen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cultivation plan

G642.4

A

1005-152X(2016)04-0172-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4.039

2016-02-15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资助(15JDGC017)

何法江(1965—),浙江绍兴人,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总支书记,研究方向:民航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航空校企物流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