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实践路径探究

2016-03-15殷硕景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制度保障实践路径中小学

殷硕景

(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安徽 合肥 230041)



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实践路径探究

殷硕景

(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安徽 合肥 230041)

[摘要]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肩负着“使人成为社会合格公民”的神圣使命,其基本实施路径有:课程、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四种路径。为此,需要确保政府政策支持、建立高素质的公民教育教师队伍、制定完善的公民教育评价标准。

[关键词]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实践路径;制度保障

现代公民教育是培育公民意识、训练公民参与社会的技能、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形成公民价值观的重要形式,它肩负着“使人成为社会合格公民”的神圣使命,中小学公民教育是指以培养中小学生成为合格公民为目标的中小学教育活动,即让中小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公民的道德教育、公民的政治与法律教育、公民的思想教育以及环境教育、性教育等。[1]5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指出,现代公民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需要,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需要。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所说:“进入新时期以来,鉴于和谐社会构建对于社会公平、社会正义,或者对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迫切追求,鉴于社会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合理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提高理性公民素养己经成为目前中国教育理所当然的重要任务 。”[2]

中小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现代公民教育,对其未来成长为合格公民,成为社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中小学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公民教育的主要场域,其公民教育具有启蒙性、奠基性、青少年化等特点。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

2003年郑州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公民教育研究中心;2005年底我国出版第一套公民教育教材《新公民读本》,内容主要包括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公民知识和公民参与技能四个方面;2008年北京市教委在中小学添加公民实践课程的课时。但目前就全国而言,主要在原来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框架里添加现代公民教育的内容,由思想品德课实施现代公民教育,我国的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路径,以期促进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在实践领域的推广。

一、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实践路径

(一)现代公民教育的课程路径

1.开设独立的现代公民教育课程

开设独立的现代公民教育课程,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是许多国家成功实施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的基本经验。如新加坡编撰了《 好公民》教材;英国颁布《英国国家公民课程》 ;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制定了《 公民与政府教育国家标准》 等。这些国家都是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结合本国的教育传统,制定现代公民教育课程标准、内容和实施途径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汲取先进国家公民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教育传统与现实,急需开设独立的现代公民教育课程,加强课程建设,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这样,现代公民教育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使现代公民教育内容更加系统、专业,保证现代公民教育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实施,确保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脚踏实地地推行。

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有关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的政策法规,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发出富有生活性、实践性、人文性的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的课程内容。

鉴于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代公民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民主与法治意识;理解并遵守公民权利与义务;形成社会责任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与能力;关注生态环境等。现代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可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避免学生被动地、消极地接受公民知识,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交流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培养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中小学生成为有思想、社会责任感强、勇于创新的现代公民。

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现代公民教育应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公民教育,是世界成功公民教育的基本特点。如:韩国的公民教育是“小学以遵守基本秩序和人性教育为重点,初中以做合格公民教育为重点,高中以做世界合格公民为重点”[3]。

由于我国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各中小学应加强现代公民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2.现代公民教育的学科渗透

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的内容涉及社会学、文化历史学、法律学、心理学、伦理学、生活等诸多基本知识。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现代公民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与扩大,如环保教育、性教育、人权教育、战争与和平、发展教育等,单一的公民教育课不能完全覆盖相关内容。因此,需把现代公民教育整合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实现全科参与,促进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的普遍实施。

1985年我国曾开设《公民》,但当时《公民》缺少成为独立学科的基础和内容,被思想政治课取代,由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纪律与法治等内容的教育,目前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现代公民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把公民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

语文课通过诵读经典等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情。外语课让学生掌握西方的语言与文化,养成求同存异思维,学会理解与接纳多元文化。历史课使学生了解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国际间的战争与和平等,以史为镜,增强学生对社会现象与问题的洞察力。体育课通过训练与竞赛,培养学生竞争、团结、奋斗、自强等品质。数学课养成学生的理性与严谨的思维。物理、化学培养学生求实、探索、创新的精神。地理和生物课教学,使学生关注生态平衡、资源和环境等。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要渗入到各门课程之中。但各门课程之间不是径渭分明,而是互相渗透,形成多课程的统一。学科渗透型的现代公民教育与独立现代公民教育课程形成力的平行四边形, 共同致力于培养未来合格的公民。

(二)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路径

正如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所强调,公民理性的培育有赖于积极的社会参与,同时在参与过程中“理智而有效地运用其自由权利和机会”。[4]仅依靠外界的灌输与诱导,有关合格公民的知识难以变成自觉的、相应的公民行为。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技能的累积,不能停留在课本、教材和教室层面,现代公民教育要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达到知、行、意、行的统一;现代公民教育的空间应从教室延伸到校园、从校园拓展到社区。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多途径、多方位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躬行自省,成为未来合格公民。

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升国旗,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心,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神圣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公民知识竞赛或进行有关社会问题与现象的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一些校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社会福利院、志愿者服务活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工厂企业或收看国家重大会议、参观战争纪念馆、清明节扫烈士陵园,等等,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爱和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中小学生的公民品质。

(三)现代公民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路径

檀传宝教授认为应当通过“公民生活”去实现真正的公民教育。杜威强调“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开发现代公民教育课程、读本,开发一系列现代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但整个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公民生活和公民教育的底蕴,中小学生沐浴在充满公民生活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里,能得到思想的净化和心灵的启迪,“润物细无声”地受到现代公民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则是中小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包括物质形态环境和精神形态环境。物质形态环境如校园建筑雕塑、花草树木、宣传橱窗等;精神形态环境有学校校风、班风,规章制度,人际关系,校训、校歌、校徽,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广播站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在中小学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校园网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公民教育的捷径。在校园网设置公民教育专栏,系统介绍公民知识,举行公民知识、技能网上竞赛,公民教育热点问题的网上讨论等,为学生的自我公民教育、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校园网上的校长信箱、名师在线等,对于养成学生民主、平等、人性的公民品质都有隐性感染力。

(四)现代公民教育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路径

学生是受学校、家庭、社会三重影响的复合体,学生良好的公民品质只有在三者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形成。只有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公民教育系统工程,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现代公民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澳大利亚联邦或者各州教育部门分别设立民间组织和机构来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方利益,共同一致培养中小学生公民意识、素养及参与能力。其中较为著名的机构有澳大利亚家长理事会,澳大利亚联邦学校组织委员会和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事务处。

由于学校“术业有专攻”,在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现代公民教育系统工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要主动联系家长和社会,通过家长学校,普及公民知识;社区实践,深化学生体验,以及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基地、社区德育基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公民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公民技能。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福利院等参加公益劳动、邀请社会人士、学生家长来学校演讲、做报告,与学生座谈、讨论等等,寻求家庭、社会的配合,努力构建现代公民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有效实践模式。

二、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实施路径的制度保障

(一)确保政府政策支持

教育是公共事业,政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政府要出台各项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政策,加强扶持力度,提高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的社会关注度,促进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的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政府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中小学公民教育发展规划,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各种资助,制定科学的、人性的、与时俱进的中小学公民教育的课程标准、内容、实施、评价等,区域性推进公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高素质的现代公民教育教师队伍

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公民教育教师队伍是有效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保证,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综合性和实践性强,需要教师的全员参与。

为此,应设定现代公民教育教师专门培训机构,承担现代公民教育教师入职培训与专业发展任务。实时举行现代公民教育教学研讨活动,邀请现代公民教育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让现代公民教育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同时,送教上门,安排公民教育专家到中小学进行有关讲学活动、指导校本培训,对公民教育的实施进行协助和辅导。

教师要抓住培训的机遇,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提高公民教育能力和研究水平,提高自身的公民修养,为学生做出合格公民的榜样,成为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的中坚力量。

(三)制定完善的现代公民教育评价标准

教育评价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评价的标准,实施的效果就很难判断,缺乏评价的现代公民教育就有可能被边缘化,目前,许多国家公民教育的评价机制都已基本完善,其中美国的评价体系最为完善,其公民教育中心开发研究了“公民学和政府管理的国家标准 ”,这套完整的公民教育评价标准保障了美国公民教育的健康发展。

建立与完善我国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评价体系,一要注意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评价不仅要和政府有关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的方针政策相呼应,还要考虑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二是不仅注重对学生公民知识的考察,更要注重学生在公民生活中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三是将现代公民教育列为中小学升学考试科目。如新加坡把现代公民教育列入小学法定的毕业考试。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学校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将现代公民课程列为考试科目,则会带来现代公民教育地位与价值的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晓宏.公民教育[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檀传宝.当前公民教育应当关切的三个重要命题 [J] .人民教育, 2007, (5).

[3]JamesF.lea.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American[M].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s,1982.

[4]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何旺生)

An Exploration onPractice Route of Modern Citizen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YIN Shuojing

(LuyangEducationalBureauofHefei,Hefei230041,China)

Abstract:Modern citizen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carries an important mission to make a person a qualified social citizen. The route to implement it includes four routes of systematic engineering, curriculum, practical activity,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s policy support and establishing high-caliber teaching team of modern citizen education are vital, so is to lay down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citizen education.

Key words: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modern citizen education; practice rout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收稿日期]2016-02-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FHB130515),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3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殷硕景(1963-),男,安徽宿松人,合肥市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局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73(2016)02-0011-04

猜你喜欢

制度保障实践路径中小学
法官独立制度之保障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研究
道德社会构建的制度保障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追求正义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