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述评

2016-03-15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述评新世纪

郑 斌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述评

郑斌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摘要: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流行的一种诗歌类型,其研究历史已有近一千五百年了。相对于20世纪及以前的研究来说,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期间,研究成果的数量有了巨大增长,宫体诗名家和《玉台新咏》成为关注的焦点,对诗人群体的研究也渐趋火热,在宫体诗之外又开辟出宫体文这个新领域。

关键词:新世纪;宫体诗;述评

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流行的一种诗歌类型,其产生至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了,因此,对宫体诗的研究也同样有近一千五百年之久了。以“五四”为界,新世纪以前的宫体诗研究大致可分成两个时期:

第一,“五四”之前的漫长岁月,这是宫体诗的古典研究时期。受传统文学研究风尚影响,此时期内的宫体诗研究还处在笺注和片段式评点的基础上。著作以清人吴兆宜所著《玉台新咏笺注》影响较大,评论则散见于各种诗话、诗论、序跋和史书之中。

第二,“五四”到20世纪末的百余年,这是宫体诗研究走向现代化的阶段。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之下,各类学术研究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宫体诗研究亦复如是。此时期产生了不少重要的学术论文,如闻一多的《宫体诗的自赎》,可以说是宫体诗研究史上第一篇影响深远的专门论文。建国后胡念贻发表了《论宫体诗的问题》一文,一时间讨论激烈。相关论文有周勋初的《关于宫体诗的若干问题——与胡念贻同志商榷》和公盾的《不要在糟粕中找精华——评<论宫体诗的问题>》等。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宫体诗研究中来,有不少成果问世,为新世纪宫体诗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后,在前人的基础上,宫体诗研究迈向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一些新成就。新世纪以来,宫体诗研究大致呈现出四个特点:成果数量有了巨大增长;名家名作成为关注的焦点;群体研究渐趋火热;宫体文成为新的研究领域。下面分而述之。

一、成果数量有了巨大增长

新世纪以来宫体诗研究成果数量有了巨大增长,这是基于整个宫体诗研究史而得出的结论,是新世纪宫体诗研究最大的特色之一。

如前所述,宫体诗研究有近一千五百年历史,但是,“五四”之前,除了以清人吴兆宜所著《玉台新咏笺注》为代表的笺注类著作外,对宫体诗的论述仅限于只言片语。20世纪是宫体诗研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闻一多、胡念贻、程千帆等前辈都有相关成果问世,但是,总体来说数量还不多。归青《南朝宫体诗研究》一书所附《二十世纪宫体诗研究论著要目》,列举数目亦不过83篇而已。[1]433-439然而,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新世纪十五年里,仅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的宫体诗研究论文就有273篇,是20世纪百年产出的3倍还多。如果算上学位论文的话,这个数字会更大。

除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论文外,新世纪还有多部宫体诗研究的专著出版,这是20世纪以前所未见的。下面择要述之:

1.刘跃进《玉台新咏研究》,中华书局2000年版。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对《玉台新咏》相关问题的考辨,包括版本研究、成书年代新证、原貌考索、所收梁代作家事辑和所收作品研究五个部分;下编是徐陵事迹编年丛考。此书是第一部从文献角度系统研究《玉台新咏》的专著,搜罗广泛,考辨精审,颇有创获。在《<玉台新咏>版本研究》一章中,作者列举了从唐写本残卷到民国十一年(1922)徐乃昌刻本等三十二个不同版本,梳理出了陈玉父刻本和郑玄抚刻本两大系统,并指出了陈本和郑本的优劣。[2]3-64徐公持先生评此书曰:“不刻意求新,而是在切实的基础上显示自己的新见,做到创新与稳妥兼具,正是在这一点上,本书稿把《玉台新咏》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上”。[2]409

2.石观海《宫体诗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全书共七章:第一、二章讨论的是宫体诗派的文学传承及其崛起的历史必然性。第三、四、五、六章讨论宫体诗派发展的过程。作者将宫体诗派的发展分为发轫期、发展期、全盛期和衰飒期四个阶段,并逐一进行了论述。最后一章讨论了宫体诗的审美价值及其在诗歌史上的艺术贡献。作者指出:“这些诗人以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为后人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的女性美,构造了诗歌结构上的形式美,强化了诗歌诉诸听觉的音乐美和诉诸视觉的色彩美。”[3]323

3.胡大雷《宫体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此书“从宫体诗最重要的特质——女色(描摹女性及女性生活)、艳情——入手进行研究”,其中心和重点“是梁代这一诗体的形成及繁荣的情况,仍然是宫体诗人的活动及相关的文学理论问题”。[4]序P3全书共十七章:前六章讨论了宫体诗产生之前的文学作品对女性和女性生活的描写;最后一章讨论的是唐代宫体诗的新变;中间十章着重论述了包括宫体诗发展历程、文体特点、叙写重心、抒情特点、风格特征、诗学理论等重要问题。

4.归青《南朝宫体诗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是书除导言外共十章,依次为宫体诗界说论、背景论、诗学观、渊源论、特质论(上)、特质论(下)、价值论、分期论、《玉台新咏》与宫体诗和二十世纪宫体诗研究述略。此书立论严谨,论证精密,见解独到,“是非常优秀的”[1]序P47。此外,书中还附有《萧纲年谱简编》、《萧纲佚诗补辑》、《萧纲僚属考》三文,从文献学角度丰富了此书的内容。

5. 吴冠文、谈蓓芳、章培恒《玉台新咏汇校》,上海古籍出版2011年版,是书以郑玄抚本为底本,同时参校唐写本、明五云溪馆铜活字本、明崇祯冯班抄本、赵均刻本、清翁心存抄本等多个版本,并以宋之前的多部史书、总集、类书作为参考,使之成为了一个尽可能符合原貌的版本。

6.胡大雷《玉台新咏编纂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版。全书共七章:前四章论述了《玉台新咏》编纂的文学生态、思想、各种版本和体例;第五章着重论述历代对《玉台新咏》编纂的评论;第六章论述《玉台新咏》所收作品的风格;第七章则是对《玉台新咏》所收作品的微观分析。此书采用文献学和文艺学相结合的方法,既有实证研究,也有理论分析,是新世纪宫体诗研究的又一创获。

除以上所列六种专著外,新世纪以来还有一些相关的论文集出版,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玉台新咏新论》。考虑到此集所录并非出自某位学者一人之手,且部分论文在新世纪以前就已经公开发表,姑置不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新世纪以来宫体诗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无论是论文的数量还是专著数量,都是此前两个阶段无法比肩的。可以说进入新世纪后,宫体诗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二、宫体诗名家和《玉台新咏》成为关注的焦点

新世纪以前的宫体诗研究多侧重于研究宫体诗的相关理论,虽然也有诸如《梁代宫体诗人略考》、《萧纲诗论》等论文,但总数并不多。新世纪以来,宫体诗微观研究有了较大发展,名家名作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先看对宫体诗名家的关注。据史书记载,宫体诗的命名约在南朝梁中大通三年(531)。是年萧纲入主东宫,徐摛随入侍读,“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5]447萧纲以帝王之尊从事宫体诗创作,且是《玉台新咏》中收诗最多的作者,无疑是当时最重要的诗人,也因此成为新世纪宫体诗研究中最受关注的诗人。以“篇名=萧纲”为条件检索,可知新世纪以来各类期刊符合条件的论文有42篇,其中核心和CSSCI期刊15篇。这些论文并不仅仅局限于研究萧纲的宫体诗,而是关注萧纲创作的多个方面。

吴光兴《论萧纲的文学活动及其宫体文学理想》一文以萧纲生平的四个阶段为线索,考察了萧纲的文学活动和宫体文学理想的形成过程。[6]46-55曹旭、文志华《宫体诗与萧纲的“文学放荡论”》则从整体上考察了萧纲“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的理论,同时还论述了这一理论与宫体诗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7]53-61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将研究的目光投入到萧纲非宫体诗研究中去。林大志《论萧纲的边塞诗》论述了萧纲边塞诗创作的特色,指出以宫体诗名世的萧纲创作风格的多样性。[8]111-116林加夫《萧纲乐府诗论》论述了萧纲在乐府诗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者指出:“萧纲乐府诗在题材处理、语言风格等方面都表现了一定的革新精神……改变了文人乐府诗在题材上依附于乐府古辞的传统”。[9]89-92此外,归青《南朝宫体诗研究》附有《萧纲年谱简编》、《萧纲僚属考》二文,对萧纲的生平事迹及其交游情况做了精审的考辨,其间更有对萧纲部分诗文的系年,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萧纲比较重要的两篇文章。同书还附有《萧纲佚诗补辑》一文,作者从故纸堆中辑得萧纲佚诗两首、佚句两联。[1]335-408此外还有学者从其他各处辑得了一些萧纲的佚诗,此处不再赘述。

受关注较多的宫体诗人还有同是帝王的萧绎。以类似的条件进行检索,可得论文42篇,其中核心和CSSCI论文共有12篇,可见学界对萧绎的关注程度几乎和萧纲差不多。

和萧纲研究呈现出的全面性不同,学界对萧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萧绎的思想方面。钟士伦《萧绎思想体系论》一文从宏观角度指出:萧绎的思想体系融合了儒、释、道、法、墨、兵、农等诸家之长。[10]71-77此后,红卫中撰有多篇论文对萧绎的思想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在《萧绎的“杂家”思想探析》中,作者指出萧绎的思想虽然杂有诸家之长,但是却没有融汇成一个新的体系,儒家思想才是其一生的主导思想。[11]57-58在《“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梁元帝萧绎的道家思想浅析》中,作者认为道家思想深刻影响了萧绎的人生观、处事态度、学术思想甚至治国思想,在萧绎后半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2]168-170许云和《梁元帝萧绎镇荆州诗考略》是从文献角度进行的研究。作者将萧绎镇荆州时所作二十余首诗歌作为整体,论述了它们写作的背景,并对部分诗歌进行了系年。[13]49-53

除萧纲、萧绎外,学界关注较多的宫体诗人还有陈后主、徐陵等,篇幅所限,姑置不论。

再看对《玉台新咏》的关注。宫体诗向来因题材轻艳而饱受诟病,南朝宫体诗中的单篇作品并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因此,学者们便转而关注宫体诗总集《玉台新咏》。新世纪关于《玉台新咏》的研究成果颇丰,除了前文所述三部专著外,尚有大量相关论文,下面择要述之。

以“篇名=玉台新咏”为条件,检索可得论文117篇,其中核心和CSSCI期刊论文49篇,主要集中在对《玉台新咏》的编者、成书时间、版本状况等相关问题的考辨上。其间争论的焦点在上述几部专著中都有所涉及,本文就不再复述了。

也有学者在文献研究之外另辟蹊径的,如袁韵《<玉台新咏>女性主义解读》和金乾伟《<玉台新咏>编纂与女性主义》两篇文章,二者都是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的研究。袁文详细论述了《玉台新咏》所收诗歌折射出的女性道德价值取向、独特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美色的要求,揭示了《玉台新咏》的男权化特征。[14]23-26金文则指出:“由女性主义视角观之,《玉台新咏》编撰无非是满足“四德”规驯女性的男权体现。”[15]90-94

作家和作品是文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只有尽可能地将每一位作家及其作品研究清楚,才能准确描绘文学现象发展的脉络。就宫体诗而言,只有尽量将宫体诗人和他们的作品研究清楚,才能对宫体诗作出合理的、客观的评价。新世纪的宫体诗研究在这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进步。

三、群体研究趋于火热

正如前文所述,清代以前的宫体诗研究一直停留在片段式评点的阶段,对某一个诗人的研究尚且不够系统充分,更遑论对宫体诗人群体的研究了。20世纪是宫体诗研究渐趋现代化的阶段,其间成果虽然不少,却主要集中在对宫体诗相关理论的探讨上,对诗人群体的关注也不多。新世纪以来,诗人群体成为宫体诗研究中一个较为火热的方向。

除却上文所述石观海《宫体诗派研究》一书外,新世纪以来群体研究的成果大多以学位论文的形式表现。一方面是以整个南朝历史为背景进行的整体研究,即以多个文学家族或集团为对象,探讨他们与南朝文学发展的关系,如沈意《南朝文学集团与南朝文学》、丁国祥《论南朝文学集团》等,都与宫体诗关系密切。沈文将南朝文学集团分成家族、官僚、皇室三种类型,其中皇室文学集团所包括的萧纲、陈后主集团就是以写作宫体诗名世的。通过对萧纲、陈后主集团成员的组成情况、生平事迹和创作活动的考察,作者指出:宫体诗的最大特征是力求新变、辞藻艳丽、风格轻靡,在萧梁一代影响很大,到了竞相模范、且变朝野的程度;陈后主集团的成员则更多创作乐府诗,此外,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在他们眼里“诗歌就只是一种娱乐,一种游戏而已”。[16]51-62丁文论述了七个南朝文学集团,其中萧纲集团、萧绎集团、陈后主集团与宫体诗关系密切。[17]韩安逸《南朝群体性诗歌创作研究》则用大量篇幅考察了南朝群体性诗歌创作活动,并且论述了群体性创作活动对宫体诗创作的影响。[18]

另一方面是以某一个群体为中心进行的个案研究,如傅红《梁朝萧氏家族文学活动研究》、方静《陈后主文人集团研究》、黄澄华《裴子野集团与梁代文坛》等等。傅文考察了南朝梁萧氏家族的文学和学术活动,探讨了他们在梁代文学中产生的影响。[19]方文则着重论述了陈后主文人集团形成和发展过程、活动方式、创作情况,并对这一集团作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20]黄文除了论述裴子野集团的发展过程外,还重点论述了该集团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对他们在梁代文坛的地位作了合理评估。[21]

除了男性以外,《玉台新咏》中还收有几位女性诗人及其作品,然而一直鲜有问津者。新世纪以来,学者们在关注男性群体之余,也将目光投向了女性群体。尹玉珊《南朝女作家丛考》考证了刘令娴、韩兰英、谢氏、鲍令晖等几位作家的生平或作品的不同方面。[22]陈小花《南朝女性文学创作研究》以南朝女性创作群体为对象,分析她们的作品,考察了她们的创作原因。[23]两文所论之女性作家除了多有宫体诗传世外,还与当时一些重要的宫体诗人和宫体诗创作活动存在联系,是宫体诗研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

古代文学中的群体研究并非最近才产生的研究方法,但是宫体诗研究中对群体的关注却是近些年才火热起来的。由于南北朝时期存在着不少世家大族,他们掌握着政治和文化的话语权,在文坛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必然会对当时的文学产生重要影响。对这些家族或者集团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当时文学发展的真实情况,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宫体文”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由研究宫体诗进而关注“宫体文”是新世纪以来宫体诗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宫体文”是相对于“宫体诗”而言的,指的是宫体诗歌以外的其它宫体文学体裁。

首先关注“宫体文”的是祝凤梧。其《梁朝宫体赋试论》一文论述了宫体赋的特征、宫体赋的形式创造及其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并且归纳出了宫体赋形成的原因。[24]50-55然而此文并未产生较大影响,二十多年来下载量竟未过百,被引用也仅有5次。

新世纪以来有关“宫体文”的文章主要有三篇,分别是徐艳《“宫体诗”的界定及其文体价值思辨——兼释“宫体诗”与“宫体文”的关系》、 刘世南《论“宫体”文学的发展与影响》和胡大雷《论“宫体”在南朝各体文字的蔓延——“宫体之文”考述》。徐文驳斥了徐摛首创“宫体诗”的观点,指出徐摛所创是“宫体文”而非“宫体诗”,“宫体诗”的产生则是“宫体文”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作者同时认为宫体诗文的特点在于文体创新,与其题材无关,意在强调“宫体诗”的文学价值。[25]12-24刘文则是针对徐文观点进行的反驳。作者论述了“宫体文”在骈文发展史上的影响,并且极为肯定地指出“宫体文和宫体诗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只有负面影响”。[26]71-74胡文论述了“宫体之风”在南朝文坛的蔓延,尤其是对南朝赋的影响,并且论述了这种蔓延产生的文学史意义及对其他艺术领域的影响。[27]99-106

相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来说,宫体文及其与宫体诗关系的研究是非常不足的。可喜的是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并且已经开启了初步讨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相关成果问世,进而推动宫体诗研究走向深入。

以上是笔者对新世纪宫体诗研究所作的粗略梳理。可见,相对于20世纪及以前来说,新世纪的宫体诗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十五年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名家名作成为关注的焦点,对诗人群体的研究也渐趋火热,在宫体诗之外又开辟出宫体文这个新方向,可以说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这期间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对非名家诗人的忽略、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等等,这些都是今后研究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归青.南朝宫体诗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 刘跃进.玉台新咏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 石观海.宫体诗派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 胡大雷.宫体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 (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6] 吴光兴.论萧纲的文学活动及其宫体文学理想[J].文学遗产,2006,(4).

[7] 曹旭,文志华.宫体诗与萧纲的“文学放荡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8] 林大志.论萧纲的边塞诗[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9] 林加夫.萧纲宫体诗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10] 钟士伦.萧绎思想体系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11] 红卫中.萧绎“杂家”思想探析[J].兰台世界,2007,(7下).

[12] 红卫中.“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梁元帝萧绎的道家思想浅析[J].兰州学刊,2010,(10).

[13] 许云和.梁元帝萧绎镇荆州诗考略[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2).

[14] 袁韵.《玉台新咏》女性主义解读[J].名作欣赏,2011,(14).

[15] 金乾伟.《玉台新咏》编纂与女性主义[J].兰州学刊,2012,(10).

[16] 沈意.南朝文学集团与南朝文学[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

[17] 丁国祥.论南朝文学集团[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

[18] 韩安逸.南朝群体性诗歌创作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19] 傅红.梁朝萧氏家族文学活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

[20] 方静.陈后主文人集团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7.

[21] 黄澄华.裴子野集团与梁代文坛[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6.

[22] 尹玉珊.南朝女作家丛考[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

[23] 陈小花.南朝女性文学创作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

[24] 祝凤梧.梁朝宫体赋试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25] 徐艳.“宫体诗”的界定及其文体价值思辨——兼释“宫体诗”与“宫体文的关系”[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6] 刘世南.论“宫体”文学的发展与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7] 胡大雷.论“宫体”在南朝各体文字的蔓延——“宫体之文”考述[J].学术月刊,2008,(8).

责任编辑:彭雷生

Commentary on Study of New Century’s GongTi Poetry

ZHENG B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Anhui 236037, China)

Abstract:GongTi poetry was a popular poetry style during the Liang-Chen Period of the Southern Dynasty, of which the study has lasted around 1,500 years. Compared to the study in and earlier than the 20th century, the study of New Century’s GongTi poems nowadays has ushered into a new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During this period,the number of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has risen rapidly, and famous poets of GongTi poetry as well as the Yu Tai Xin Yong, a collection of peoms in the Liang Dynasty, have beca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leading to the heated studies of poet community. Besides, GongTi genre, a new field independent from GongTi poetry, has been explored.

Key words:new century; GongTi poetry; commentary

收稿日期:2016-03-05

作者简介:郑斌(1991-),男,安徽池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及文献。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4-0016-05

猜你喜欢

述评新世纪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第十五届新世纪杯评奖揭晓
论新世纪大医精诚的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