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以燕山大学为例

2016-03-15李秀红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制度政治课程

李秀红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普通高校“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以燕山大学为例

李秀红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燕山大学正在大力推进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教学改革是激发学生理论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教学改革从学生、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对学生而言,可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就相关章节讲述及开展主题辩论;对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要做好科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西方政治制度史”;教学改革;主题演讲;主题辩论

当前,OBE教育理念受到国内众多高校的青睐,燕山大学正在将这一理念在全校范围内推广。OBE是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简称,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其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育活动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启发下而开展的。本文将针对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方法和改革的成效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同行斧正。

一、“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综合性大学一般都设立政治学专业。而在政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西方政治制度史”是很多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燕山大学政治学专业多年来也一直开设该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自古希腊、古罗马至当今西方各国政治制度的变迁,由于时间跨度大,且包括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所以内容庞杂,知识点繁多。该课程“不单纯着眼于一般政治制度知识的概述,而且还着眼于对西方政治文化背景的阐明以及对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利弊得失的分析。”[1]过去,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述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然而,传统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传统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运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教学客体而存在,其任务就是认真听教师的讲解从而掌握既有的知识。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方法较单一,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掘和必要的锻炼。”[2]而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割裂了教与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就会使教学过程失去完整性。对于现代教学过程的本质,尤·克·巴班斯基曾指出:“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出作为整体现象的教学过程本身。割裂开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联系,就使这一过程失去完整性。”[3]依据这一观点,教师无论在课堂上如何积极努力,只要学生处于消极不参与状态,就不能认为是完整的教学过程。可见,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改革是激发学生理论兴趣的需要。政治学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西方政治制度史”是大一开设的课程,很多学生受高中思维模式的影响,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认识比较极端,要么极度赞扬,要么极度贬低,这都不是一种客观态度。大一学生处于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阶段,对政治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很少,做好知识的衔接,纠正学生的某些偏见,对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至关重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可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从而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

第三,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中学时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习惯于记笔记、背笔记,对所学知识缺乏质疑精神。大学不同于中学,大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课堂上老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老师提前给学生指定课外阅读书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其观点,并相互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授课过程中,笔者认为应从学生、教师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可采用以下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一,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演讲可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才。演讲内容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而定,如重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如笔者在讲课过程中安排的演讲内容就包括某些古代历史人物如梭伦、伯里克利、恺撒、法国国王路易九世、英国国王威廉一世等,以及对政治制度变迁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如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百年战争及重大的改革事件。演讲题目确定后,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大量相关资料,整理并组织演讲材料,制作PPT,演讲结束后可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演讲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课堂内容,而且通过讨论可使师生都参与到该主题的探讨之中。第二,组织学生对教材的相关章节进行讲述。有学者指出:“在教学中可运用部分内容由学生讲课的方法,但要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4]笔者在课堂中采取的方法并不是将整节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而是教师讲述与学生讲述相互穿插。如在讲述第一章古希腊政治制度时,就将最后一个题目“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交给学生。这种师生相互穿插的讲述比单纯的老师讲述或单纯的学生讲述效果更好。学生过去习惯于听老师讲,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思考。要求学生自己讲述则恰恰相反,学生必须对所讲内容非常熟悉,并要查找相关资料,撰写讲义,制作PPT,这就使得学生主动去研究相关资料,从而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第三,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讨论课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先确定好题目,笔者在课堂上确定的题目如“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为何走向衰亡?”、“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有何不同?”、“西方国家为何发展起议会制度?”等等,这些题目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学生必须深入思考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就能激励着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讨论课上学生各抒己见,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其次,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联系。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要真正学好一门课,必须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只有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才能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要求学生大量阅读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专业书籍。“西方政治制度史”偏重于历史,所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历史类著作,如《罗马帝国兴衰史》、《英国史》、《美国史》、《旧制度与大革命》等,同时也要求学生阅读政治学的经典著作,如《社会契约论》、《联邦党人文集》、《论美国的民主》等等。阅读名著不是简单的翻阅,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撰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将作为结课考核的一部分。第二,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院特别是系里的各项活动。大学生不缺乏自由时间,但面对高度信息化、消费化、娱乐化的社会现实,学生普遍缺乏必需的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能力,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课外生活中教师作用缺位。经过测算,本专业学生每周课外时间多达35个小时,除少部分同学积极投入校级、院级社团工作、社会兼职工作外,绝大部分同学的课外生活被网络所占据。针对这种问题,我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N”人才培养工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将兴趣、精力投入到以专业学习为核心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来。在这一人才培养工程中,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会将课堂难以展开、难以完成的一些教学活动转移到课外,借助于课外专业实践平台如“沙龙工作室”、“社调工作室”、“自主设计工作室”、“竞赛工作室”等,以实现专业知识的巩固、深化与拓展。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1+N”人才培养工程,从而实现课堂与课外的一体化,其目的是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其能力提升奠定前提条件。

再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持者,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的一切行为均非盲目进行的,目标指向始终非常明确,即教学宗旨。“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的教学宗旨就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形成的历史渊源及特点。教师的所有教学安排都应围绕教学宗旨进行。首先,教师应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向学生勾勒出整个课程的清晰的脉络,使学生对课程形成整体认识。如在第一次授课中,笔者就对整个课程的线索进行清楚地讲解,使学生明确该课程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每一章节的讲述中也必须使学生了解该章节的主要内容,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其次,要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简单的政治案例入手,深入浅出,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制度的特点。如在讲解古希腊政治制度时,由于古代历史学生感觉比较陌生,所以可先介绍古代雅典和斯巴达的历史古迹,引起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然后再逐渐引申至雅典、斯巴达的政治制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再如讲解美国政治制度时,可从学生感兴趣的总统选举切入,先讲解当前总统选举中有趣味的事例,然后引申出总统选举制度,再进一步引申出总统制及美国整套的政治制度。再次,除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述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演讲、讨论等活动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活动不偏离课程的主旨。

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除注重教学方法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科研。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活动是科研的延伸,要把教材内容讲透,就必须有超出教材若干倍的知识积累,所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必不可少。教师可把自己的研究兴趣与课堂内容有效结合,这样既能出科研成果,又能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笔者在讲课过程中,对美国的政治制度颇感兴趣,所以查阅大量的论文和著作,撰写了几篇有关美国总统、最高法院的制度史的文章,对于完善课堂授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及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改革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案,教师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是在摸索中前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旷课、迟到、早退现象基本消失。每位同学在课前都要做充分准备,以应对课堂上的发言和辩论。课堂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沉闷,学生经常会主动提问,并相互作答,课堂氛围甚为轻松。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在学期末的评教中,“西方政治制度史”被评为优秀,这是教学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其次,课堂发言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胆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就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作为社会交际与职业生涯乃至个人生活的一项基本本领,口才成为高校毕业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大学中虽然有很多社团和活动,但毕竟只有少数人去参加,因此,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口才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学生们敢于上讲台,敢于提问,敢于和人辩论,这不仅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也对毕业后走向社会大有裨益。

再次,学生的知识面明显拓宽。大学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的自学,课堂内容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因此,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列出了每一章的参考书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提出问题在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生去读书,在不断的阅读中,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对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就会形成全面的认识。如在讲述美国政治制度时,笔者安排学生阅读伯恩施坦的《民治政府》、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及汉密尔顿等著《联邦党人文集》,学生在读完这三本书后,对美国的历史、政治制度就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课堂中的内容就很容易掌握。

当然,由于教学改革在探索中前进,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首先,个别学生对于布置的任务不能很好完成。在教学改革之前,学生只需要听老师讲和记笔记,课堂上比较轻松,而且课下也基本没有任务。而改革后,要求学生在课下读书、准备演讲和讲课,极大地增加了学生课下的学习任务,所以,个别学生感觉很累,甚至叫苦连天。在课堂上,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因此,有个别同学就躲在角落里,不愿参与辩论。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和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其次,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转变还不能很好把握。过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很少参与,所以,教师只要准备好教案,到课上去讲述即可,这种角色的定位很好把握。然而,教学改革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由教师为主体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什么角色?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肯定是行不通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何种方式与学生共处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就目前情况看,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必须注意到,由于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如何权衡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协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2] 谢桂娟.政治学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08,(2)

[3] (前苏联)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 陈红,宋强.研究型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阐释——以“政治学原理”课程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责任编校:张勇]

2016-09-15

李秀红,女,河北唐山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博士。

D59-41

A

1009-5462(2016)03-0079-04

猜你喜欢

制度政治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