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路径研究

2016-03-15贾冀南王思雪薛新燕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河北省供给

贾冀南 王思雪 薛新燕

(河北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与商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38)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路径研究

贾冀南 王思雪 薛新燕

(河北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与商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38)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河北省正面临着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而目前河北省高校的人才供给结构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河北省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河北省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如何对接就成为河北省高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有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国内外研究综述进行了梳理,深入挖掘了河北省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河北省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路径。

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产业需求

1 引言

目前,河北省正处于由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向战略型新兴产业过渡的关键阶段。鉴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河北省各高校必然要顺应时势对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层次的调整,以保证及时提供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而目前的河北省高校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方面还不能达到很好的契合度,这表现在:一方面存在着部分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着部分新兴产业招聘不到所需人才的困境。因此,如何培养出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匹配的高质量人才、如何解决传统产业人才数量过剩和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的矛盾局面,已经成为河北省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当前河北省高校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时地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因此,研究此问题就非常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关系的研究综述

Sue Drew(2001)认为高校教育是影响就业人员技能的关键因素,阐述了高校教育为就业人员提供知识储备,有助于就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1]。Giuseppe Medda等(2004)评估了大学研发力对意大利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进而得出了学术研究可以为工业创新提供人力储备的结论[2]。鹿立(2005)以搜集的高校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的数据为基础,辅以就业弹性系数和毕业生环比指数测量,得出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关系不相匹配的结论[3]。雍照章(2011)基于江苏省泰兴市的调研对高校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进行了研究,得出部分大类专业和相关专业与产业需求不尽相符的结论[4]。汪长柳(2012)研究了产业和人才相互联动的关系,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兴起引发了对高端人才的强劲需求,人才供给的匹配则会顺利推动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5]。王健、刘艳(2014)分别对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发现河北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性不高,就业结构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人才供需关系矛盾现象突出等问题[6]。张旭等(2016)认为经济政策的调整必然联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指出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的需求[7]。

2.2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存在问题研究综述

Albert N.Link(1990)认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政府相关部门未能很好的搭建企业和高校合作的平台,造成双方缺乏交流,从而加深了人才的供需矛盾[8]。T. Karkoszka(2014)论述了高等教育区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是提高教育竞争力的保证,而中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存在缺失,从而导致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9]。Flyuza Fatkullina等(2015)发现了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产业急需的人才,而高校教育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能力,是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存在问题的主因之一[10]。郑爱花(2009)指出高等院校不能及时根据产业的调整做出学科设置和招生规模的调整,从而导致了高等院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11]。肖鹏燕(2011)认为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缺乏全面性和预见性,由此造成了高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的现象[12]。苏天佑等(2014)认为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预警机制建设的不足是河北省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脱节的主要原因[13]。田枫等(2016)认为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沿用传统的接受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迎合企业的要求[14]。詹勇、王文婷(2016)认为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缺乏与企业的合作,这是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不畅的关键[15]。

2.3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路径的研究综述

Bronwyn H等(2001)提出高校应搭建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以达到精准培养人才的目的[16]。Semenov等(2015)提出高校应对学生进行实训,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以顺利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17]。王怡民(2008)提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以产学结合为着手点,以此进行专业的调整,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8]。李强、吴中元(2009)提出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过程控制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三大机制,以顺利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19]。秦玮(2015)提出通过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重新构建创新人才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加强“应用型”课堂建设和培育学生创新素质等途径建立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实现人才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20]。陈爱志(2015)提出高校应合理布局学科专业、加强内涵建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而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需要[21]。杨刚要(2016)认为地方高校应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会,通过加强应用型专业集群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等措施,从而改进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加符合产业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并提高人才供给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构的匹配性和适应性[22]。张国方、仲爱萍(2016)主张“精准供给”的产业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高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协同开发课程资源和合作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议[23]。

2.4 评述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进行了研究,主要从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在需求关系以及对接路径等层面进行了研究,研究水平较高。但在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紧密对接的方法和路径依然还不够深入。因此,对此领域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挖掘和完善的空间。

3 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问题分析

3.1 高校专业预警机制尚不健全

河北省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产业结构转型时期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动态监控河北省产业人才供需变动情况,需要对供需情况有合理的预判,从而及时、有效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河北省各高校在建立指标体系对人才的供需情况进行衡量方面存在欠缺。不少高校每年大多是统计各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和就业人数,做数据的收集等基础性的工作,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的需求人数等数据的收集方面存在欠缺,在挖掘人才供需失衡的原因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由于高校预警机制的缺失,导致高校在人才供给方面缺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灵动性。因此,高校如何根据预测值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健全专业预警机制就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3.2 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部分院校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偏少,或者即使提供了机会,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对于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偏重传授书本上的内容,缺乏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未能很好的做到授之以渔;对于学生层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学习“书本化”的知识,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培养的学生不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相结合。

3.3 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

河北省各高校在招生专业的设置上没有很好地结合供给侧改革的背景进行调整。对于一些与传统产业相关的专业,无论是开设的院校还是开设的班级数量都较多,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数量过多,使得这些专业的人才供过于求。而对于河北省新兴产业涵盖的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模则又偏小,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相关专业的需求,以至于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出现了过冷和过热的现象。这种专业设置的不均衡是引发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之一[24]。因此,在河北省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满足新兴产业对人才的供给量和削减传统产业过剩的人才供给量就是当前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

4 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路径选择

4.1 进一步完善高校专业预警机制

一是及时获取人才供需信息。高校首先要随时把控宏观产业环境的信息变化。对于产业信息的获取,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搭建沟通平台,通过电话咨询、邮件问询、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及时、高效、客观获取企业人才需求的真实情况。同时,高校还应注重专业信息的获取,如高校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设置、招生规模等重要参数。无论宏观产业信息还是专业发展信息都要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全面性。只有依托正确的信息做出的预警体系,可信度和准确度才能保证;二是构建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拟合监测预警体系。高校相关人员要负责对实时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数据构建相关模型进行预测,事前分析出产业需求情况得出拟合曲线,进而根据实测值和预测值对模型进行检验,不断的修正拟合曲线,使实际人才需求值与预测人才需求值的误差最小;同时,应对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模型设置上下限,当变化幅度超过预设值时,高校应根据人才需求情况灵动的调整专业结构;三是对高校专业预警体系进行监测。包括定期的监测和不定期的监测,及时发现预警体系人才供需出现的问题,进而修正预警体系误差以确保预警体系的准确监测[25]。

4.2 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

一是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树立创办应用型大学的理念,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由培育单一的学术型人才转化为培育多层次技能型人才,以减少学术型人才的无效供给,增加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目前,地方高校在中央及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下积极响应,配合和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不少高校购进了实验设备、扩建实验室和筹办大学生创业园等,为学生提供条件更好的实践场所,创造实践机会;二是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校顺应学校创办应用型大学的理念,杜绝枯燥的纯理论的讲授方式,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用学生参与和老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成绩评定时采用课堂成绩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评定原则;三是高校学生要注重自身实践技能的提升。学生应改变以往的接受型的学习模式,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求知识,勇于思考,乐于实践。因此,高校各层面应牢牢抓住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4.3 依据产业需求灵动调整专业设置

一是高校要主动了解产业需求信息。在河北省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河北省高校应主动的去了解各行业的产业人才需求情况。对于煤炭、钢铁这类与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招生人数应当减少,避免人才供给过剩的现象;而对于河北省急需发展的新兴产业,人才的供应数量应大大增加。高校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产业需求信息,如进行校园招聘时,统计招聘企业的招聘人数和招聘岗位,详细了解招聘的变动情况;二是高校要主动调整专业设置。河北省各高校应根据产业需求调整相关专业的人才供给数量,确定合理的招生规模。这种以需求确定专业招生人数的方式,有效的避免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例如:河北工程大学在河北省产业调整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了传统产业专业的招生人数,采矿专业每班的招生人数由90人下降为60人。同时,对于新兴产业的专业扩大了招生人数,机械电子工程由60人增加到120人,有了显著的扩招趋势。因此,如果高校自身可以根据产业需求量及时调整专业招生人数,就可以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

5 结语

随着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高校应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要建立和完善专业预警监督机制,对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进行前期拟合;高校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观念,增强人才的有效供给;同时,高校还要依据产业需求灵动变化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河北省高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力求达到与产业需求更顺畅的对接。

[1] Sue Drew.Skills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J]. Higher Education,2001,42(1):141-142

[2] Giuseppe Medda,Claudio Piga,Donald S Siegel.University R&D and Firm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Italy[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4,30(1):199-205

[3] 鹿立.中国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拟合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04:67-74

[4] 雍照章.增强县域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基于江苏省泰兴市的调研[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5-9

[5] 汪长柳.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量预测模型构建——以江苏省为例[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2):141-142

[6] 王健,刘艳.河北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1):153-154

[7] 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26-35

[8] Albert N.Link. Firm size, university based research, and the returns to R&D[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0,2(1):25-31

[9] T.Karkoszka.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J].Journal of Achievements in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2009,37(2):759

[10] Flyuza Fatkullina; Eugenia Morozkina; Almira Suleimanova; Modern Higher Education: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1(4):571-577

[11] 郑爱花,陈爱文.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J].中国就业,2009,(03):39-42

[12]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13] 苏天佑,贾冀南,张琦.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预警机制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9-12

[14] 田枫,刘贤梅,周凯,肖红,冯亚丽.高校电子信息科学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140-141

[15] 詹勇,王文婷.建立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协同育人平台运行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6,(10):24-27

[16] Bronwyn H. Hall,Albert N. Link,John T. Scott. Barriers Inhibiting Industry from Partnering with Universities: Evidence from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Program[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1,26(1):87-98

[17] Semenov; Volman; Zhuravleva; Experience in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ies for university training of future NPP personnel based on“University-Enterprise”program[J].Nuclear Energy and Technology. 2015,(1):135-138

[18] 王怡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2):13-24

[19] 李强,吴中元.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机制分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9,(10):6-8

[20] 秦玮.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55-156

[21] 陈爱志.高校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以推动新福建建设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5,(04):61-63

[22] 杨刚要.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0):154-155

[23] 张国方,仲爱萍.基于“精准供给”的校企“六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44-48

[24] 刘华凤,何显辉.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对接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2,(17):219-220

[25] 余珊珊.紧缺人才培养背景下的上海市高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校:张勇]

2016-09-16

本文是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RS-2016-3102)阶段性成果。

贾冀南,男,河北唐县人,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G646

A

1009-5462(2016)03-0061-04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河北省供给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