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2016-03-15楚琼湘
楚琼湘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4000)
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
楚琼湘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4000)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努力方向。现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为出发点来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开展职业能力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以期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建设;辅导员
如何开展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近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必须要回答好的一个问题。辅导员队伍是大学思政教育的核心骨干,是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引领者,他们的职业能力水平、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高校今后的发展。因此,从职业能力建设来考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不仅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压力与挑战的选择。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本内涵
辅导员职业技能建设,简单地讲,就是将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来建设和发展。具体指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影响其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的一系列主观条件,包括辅导员完成工作时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相关的创新发展能力。职业能力建设是指一项工作的职业程度不断改进而成为一种职业动态的演变过程。早在1952年,抗日军政大学当时就设立政治指导员,这可说是我国辅导员职业产生的萌芽。到了2004年8月,党中央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问题,强调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而在2006年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更是为辅导员的角色做出了明确界定,明确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尽的界定,以及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很多细化的要求。文件主要从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职业等级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在职业能力等级的界定上对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等辅导员工作的九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职业能力标准》不仅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在理论上提供了可行的、具体的、明确的规定,也为对高校辅导员的等级界定和考核提供了有力的标尺,这对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所面临的困局
《职业能力标准》是推进辅导员职业化进程的标志性政策文件,也是新时期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标杆。针对《职业能力标准》要求,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仍普遍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阶段。
1.职业素养基础薄弱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素质要求比较高的职业,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来说,文化素养及自我约束能力较低,这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呈现的特点也比较复杂。因此,这样的学生工作,需要更专业更职业的引导。但目前的状况是,由于高职院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对所需专业强调不足,导致辅导员队伍存在着“先天不足”,在相关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作是一个事务比较繁琐的工作,除了要承担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外,还要做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这样就导致一些辅导员由于投入日常事务性工作太多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学校的职称评定、升职、待遇等方面没有竞争优势,难以为自己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辅导员职业角色尴尬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事实上,辅导员不仅要担当这两种角色,还扮演着多重角色,在不同时间交替扮演教师、管理人员、矛盾调解员、心理辅导员、职业指导员、宿舍管理员等多种身份。这种不稳定的角色使部分辅导员对辅导员的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肤浅,认为辅导员不是一种职业,对工作缺乏认同感,将辅导员工作视为跳板,甚至以消极、被动、随意的态度对待工作,出现“专职不专心”现象,“青春饭”“无技术含量”的传统观念仍在影响辅导员对自身角色的认同。这些均导致在辅导员队伍中出现一定厌倦情绪和对工作消极的态度,这种态度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形成阻碍。
3.职业能力建设运行机制存在缺陷
教育部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很多高校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来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1]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运行机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进程,需要不断向前推进。但目前的职业能力建设明显存在滞后现象。从全国范围来看,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辅导员还未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业务水平。辅导员自身的职称评定尚未正式运行,从业人员不稳定。部分高职院校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缺少科学的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缺乏“选得准、留得住、干得好、出路广”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困局的破解路径
“职业能力不是人们知识和技能的静态构成,是人们职业活动的动态呈现。职业能力需要人们在职业活动中不断加以扩充、锤炼和提升。”[2]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一项合力工程,不仅需要辅导员个体在工作中加强学校学生管理,提升职业化专业水平,更需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共同努力。
1.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能力
关于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知识素养要求是至少具备正确的政治理论知识、较宽的文化基础知识、深厚的相关专业知识。[3]针对当前高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及个性特质的变化,要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必须加强学习。一是要主动学习,增强个人知识储备。加强职业化专业建设,辅导员自身的学习是基础,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根据学生及社会发展变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技巧与规律,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做一名“学习型”辅导员,不断满足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需要。二是要实现个人能力全方位的提高。加强相关职业素养的培训,包括理论素养、专业素养、管理素养、媒体素养。[4]三是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全面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足够的能力在面对不断变化、不同学生群体时能够达到工作要求,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四是要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辅导员应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及未来辅导员发展需要,做好职业定位,要把从辅导员“保姆型”“事务型”发展思路中解放出来。要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建设要求,有效地加强职业化专业化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逐步实现由初级向高级、专家型辅导员发展。
2.营造舆论环境,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一线人员,由于工作环境及学生特点的影响,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不强。首先,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所从事工作的意义。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具备干部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内涵建设。因此,辅导员要充分肯定自身的价值,意识到辅导员职业担负着国家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其次,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政策上保障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在工资待遇、辅导员职业认证制度、晋升渠道等方面建立职业标准,在编制解决及待遇方面,要有理有节地向基层辅导员岗位倾斜。第三,高校不仅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重视、关心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学校要在工作和生活上关怀他们、支持他们,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交流、培训提升的平台,切实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精神百倍地走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上。另一方面,学校要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把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做细做好。要给予他们身份和岗位的认可,不断营造支持、尊重的环境氛围,切实提高辅导员成就感和归属感。
3.创新制度建设,畅通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
从制度层面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打造一支符合要求、能力过硬的辅导员队伍的重要保证。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辅导员的职业准入,确保在源头上把好关。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必须要严格按照辅导员的岗位要求,挑选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素质较高并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热情的年轻人。决不能任人唯亲、滥竽充数。其次,建立健全的辅导员培训机制。提升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发展水平,学校要按照2014版《能力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工作情况和需求,运用具有针对性与全方位相结合的模式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且要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切实推进辅导员由初级辅导员向高级辅导员发展。第三,建立健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健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在福利保障上,学校不仅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岗位的特殊性,也要考虑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体现对一线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尽量保障辅导员的工资水平不低于专业教师队伍。在辅导员评职称评定和晋级方面,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导员考评体系和运作程序,为符合职称评定和晋级条件的辅导员提供畅通的晋升通道。
参考文献:
[1]余钦.团队建设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57.
[2]李忠军.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98.
[3]周家伦.高校辅导员:理论、实务与开拓[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8.
[4]周训梅.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CCR模型”思考[J].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4.
责任编辑:沧海
收稿日期:2016-05-03
作者简介:楚琼湘(1961-),男,湖南永兴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4-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