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导三育三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2016-03-15赵巧云曹可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服务系北京101601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企育人职业

赵巧云,曹可心,李 晶(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社会服务系,北京 101601)

“三导三育三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例

赵巧云,曹可心,李 晶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社会服务系,北京 10160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路径.校企合作育人符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辩证唯物论原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探索适合专业特点的合作模式是校企合作育人的关键.“三导三育三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导认知、导演练、导实战——三导;管理者育人、技术大师育人、企业文化育人——三育;共建师资团队、共建特色课程、共建实训场所——三共建”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稳定转变;实现企业精神在学生中入脑入心;稳定了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基础.

三导三育三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双向参与多方合作,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高,同时也增强学校办学效益和企业人才竞争优势.随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一方面,校企合作实践与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另一方面,因学校办学情况及专业设置等存在差异,此校的有益做法并不适合彼校,一些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处于瓶颈状态,或出现校企合作周期短,或合作有名无实,在方式与途径上需要不断探索与突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提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我校(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在“订单班”“定向培养”等合作形式的同时,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将企业培养与学生三年专业学习与“职业”实践有机结合[1],进行了“三导三育三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良好效果.

1 职业教育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依据

职业教育主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培养能适应行业需求、胜任企业工作任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职业院校不仅需要根据行业发展需求,结合企业岗位变化,及时更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内容,还要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企业共同探索适宜的合作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人员、工作环境、企业文化、设备资源等优势,提高专业人才质量.

1.1 校企合作育人符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辩证唯物论原理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2].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而言,如果只将学生封闭在校园空学书本理论,不去熟悉未来职业任务,不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实践,企业不参与人才培养,所培养的学生就只会坐而论道空空而谈,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这在根本上是违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吸收企业因素,与企业紧密结合,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方式,充分利用两方面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使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需要.

1.2 校企合作育人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先前经验有关;个体对知识的理解依赖于经验,个人已有世界经验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各有差异;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主建构的[3].这一理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校企合作探索共育共建的人才培养有重要指导意义.

1.3 国家系列职教政策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为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先后颁布相关政策要求校企双方探索共同育人的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再次要求“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这些文件精神都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双方互相对接,各自发挥育人优势,探索多样共同育人的模式,以培养行业企业满意的人才.

2 探索“三导三育三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长期校企合作育人工作中,校企双方建立紧密友好的关系,为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工作,专业教师探索总结了“三导三育三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内涵如下.

1) 三导:导认知—导演练—导实战.即,大一,开展校企合作,主要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引导认知行业及企业岗位任务、认知工作环境,明确职业素质要求;大二,校内成立尚家物业公司,依托此实践平台组建“公司制”学习组织,进行“公司制”人才培养与实践工作,在“公司制”人才培养与实践工作融进合作企业(北京盛世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对人才的培养,公司员工指导学生如何搭建公司部门架构,如何制定岗位职责及承接完成任务,开展“演练”实践;大三,学生深入企业成为准员工,接受企业任务,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2) 三育:管理者育人—技术大师育人—企业文化育人.通过企业领导进专业讲座,与学生建立一对一联系、技术大师授课以及优秀职工进专业与学生开展师徒结对,到企业文化进专业育人育心,增大企业参与培养学生的程度,实现三育.

3) 三共建:共建师资团队—共建特色课程—共建实训场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从高层主管领导、部门项目负责人及业务专家加入专业团队,增强专业师资力量,共建师资团队;校企共建基于岗位员工素质目标为核心的专业特色课程,完成校企共建课程;共建了充满行业动态信息与浓厚企业文化的专业实训室,实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3 实施“三导三育三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3.1 做实“三导”

1) 导认知.该项目从2014年物业管理专业开始,第一学期,专业学生利用课余周末以社会实践形式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学习并在专业内进行实践汇报;第二学期,专业学生利用认知实习周时间,精心挑选15个机构安排深入企业听讲座、参观学习和体验工作.连续深入行业与企业的过程,专业学生认知了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状况与形势,了解物业管理公司职业任务要求和人才需求,并进一步明确了三年职业学习目标,为后来的学习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2) 导演练.在项目实施初期,物业管理专业组建了校内学习性服务组织——“尚家物业公司”,在企业领导指导下,按照物业公司组织架构编制班级同学归为不同部门,承接校内项目真实运营,很好地完成了校内培训部客服任务、殡仪实训基地的保洁和校园安全保卫、消防演练等任务,专业学生全员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及综合素质.

3) 导实战.项目实施期间,校企合作双方注重实践导向多种措施合作育人[4],通过组建了“盛世物业订单班”,企业导师与学生“师徒结对”,岗位任务“手把手”教育引导,学生在任务承担与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与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学生成长迅速,获得企业认可,学生未毕业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3.2 强化“三育”

1) 企业领导育人.按照项目计划,合作企业管理人员每月一次,走进专业开展行业发展、企业需求、专业技能进课堂等相关内容的讲座与指导,参与专业人才培养.

2) 技能大师育人:按照项目计划,企业技能大师、行业专家深入课堂参与专业课程教学,传授专业技能,参与学生培养.主要课程有《物业设备维护与管理》《物业文书写作》《物业环境管理》《物业智能化》《社区活动策划与实施》等专业课程.课程效果评价主要采取企业评价、课程成果进机构等形式,检验课程效果.同时,专业学生走进企业接受企业文化教育等活动与校内教育相辅相成,合力完成育人目标.

3) 企业文化育人.按照项目计划,将企业文化引入专业,校企合作编写3本特色讲义——《企业文化》《企业员工须知》《客户服务标准》;设计与装饰了包括企业文化、理念、规模、服务宗旨等模块在内的“盛世文化墙”;学习阅读盛世文化刊物20本(三期),实现文化育人[5].

.3 落实“三共建”

1) 课程标准共建.项目实施过程中,校企师资团队逐渐稳定,衔接配合默契.专业核心课程都有校内外专兼匹配的两位老师,实现师资共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标准,完成《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房屋维修与养护管理》《物业文书写作》《社区文化策划与管理》《智能建筑管理》.《物业管理法规》《物业管理认知》《客户服务》;《文书写作》《客户服务》等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共建.

2) 实训室建设共建.实训建设是职业教育重要育人内容,在实训建设过程中,以实训室建设为抓手,突出企业文化元素,在近千平米的实训室内与盛世公司共建了“盛世文化墙”,营造了充满企业文化的实训场所,使文化共建开启新篇.

3) 师资团队共建.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从高层主管领导、部门项目负责人及业务专家加入专业团队,增强专业人才培养力量,优化了专业队伍结构.

4 “三导三育三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效果

4.1 项目特色

1) 遵循职业生涯发展规律育人.将学院对学生培养与企业参与培养有机结合,使相对独立的校企双方有机合作育人实现共赢.“三导”遵循了学生学习规律,又体现了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三育”从企业管理人员到专业技术人员,再到职业文化价值逐步深入育人过程,校企合作遵循从外围人员互动到文化核心融入的不断深入合作规律.“三共建”是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者、实施内容与实施场所的体现,是校企合作成功的保障.

2) 注重文化育人导向.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获得有益的发展,对企业发展起着导航、整合、内化与开发功能.企业文化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起着提升作用[6].在企业指导下,尚家物业公司运行特别重视文化育人工作,从物质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等方面的加大建设,促使行业服务追求、企业信念文化慢慢在学生内心扎根,渐渐变为学生身上一种职业精神.文化育人抓住了校企合作的育人的关键.

3) “做中学”形式转校企育人为学生自我成长.校企“三共建”的部分任务如特色课程讲义、实训室文化建设等都是学生亲自动手编摘、设计、张贴完成的,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各项学习及实践并完成既定任务,使学生学习行动促进认识提升,在每项任务完成过程中潜移默化将职业素养要求内化为内心的认识并逐渐固化为职业行为,有效地将校企育人目标变为学生自我成长的目标.

4.2 项目实施效果

1) “三导”有序渐进,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稳定转变.通过认知、演练和实战,学生对就业方向和未来工作任务、职业素质要求从认知到行动逐步深入,学生专业思想更加稳定、专业技能提升更快.在实习阶段,专业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实习及工作岗位.2014级同学在项目参与中,表现突出,成长迅速,于2016年春学期,北京盛世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专业建立2014级订单班,并设“盛世奖学金”.

2) “三育”合力共育,实现企业精神在学生中入脑入心.企业管理人员进校讲座:行业技术人员进课堂传帮带;企业文化熏陶身心,使学生对企业价值、机构服务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的专业思想稳定性、专业技能熟练度以及综合职业素质都有明显提升,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职业成长.

3) “三共建”共建共享,搭建双主体育人基础.“三共建”——共建合作团队、共建专业课程、共建实训室为校企合作育人提供了人员、内容及场所,加强双主体育人条件建设,促进合作育人实施,为以后开展更紧密合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三导三育三共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增强了校企共育力量,使学生尽早得到企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思想和强化了专业素质;《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房屋维修与养护管理》《物业文书写作》《社区文化策划与管理》《智能建筑管理》《物业管理法规》《物业管理认知》《客户服务》等教材被列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年出版计划,现正在编写,预计今年9月份出版;同时,该模式在国内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同类院校得到介绍和推广,受到兄弟院校好评,先后有十四、五所国内高职院校到访我院考察学习此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专业及学院的影响力.

[1] 邓志辉,卢庆林.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89-91.

[2]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02-203.

[3] 宋专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8.

[4] 饶君华.实践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5):5-8.

[5] 卜繁燕.企业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缺失影响与应对[J].职教论坛,2014(17):50-52.

[6] 王琦.论企业文化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7):89-191.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Explor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Three Guidance, Three Education and Three Co-building”——A Case Study of Beijing College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

ZHAO Qiaoyun, CAO Kexin, LI Ji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 Beijing College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1601, China)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only wa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loring the cooperation mode which suite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 is the key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at is, “three guidance, three education, three co-building”, has realized the transition from students to employees stably by means of “guiding cognition, exercise and practice, by means of educating talents by managers, masters and enterprise culture, and by means of co-building teachers’ team,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and practical training places”.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has also put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into students’ brain and heart and stabilized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by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three guidance; three education and three co-build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10.3969/j.issn.1673-2065.2016.04.023

G718

A

1673-2065(2016)04-0096-04

2016-04-12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改课题(2014ZDZB03)

赵巧云(1967-),女,河北永年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服务系教授,教育学硕士.

曹可心(1980-),女,吉林九台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服务系讲师,工学硕士.

猜你喜欢

校企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