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机制加快农村师资建设

2016-03-15阮云星

湖北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轮岗教学点师德

●阮云星



创新机制加快农村师资建设

●阮云星

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表模的首要内容,对师德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实行师德问题责任追究制。中小学校长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渎职者应追究责任;乡镇中心学校要向社会公布师德问题投诉电话;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内容。

创新师德教育方式,力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效果突出。采取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印发师德标兵事迹材料、组建师德标兵巡回报告团、举办师德论坛、演讲比赛、征文、在教育网站设立师德专栏、建立师德专题讨论QQ群、组织教师写师德学习笔记等方式,创设师德教育的浓厚氛围,使高尚的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实施全员培训制度,加速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立足县情,统筹规划,搞好集中培训。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远程网络培训、跟岗培训、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骨干教师研修,重视新教师、教学点全科教师及班主任培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艺术,打造高效课堂。

整合资源,打造县级教师培训平台。加大对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投入力度,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搞好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把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县级培训的重点,探索网络研修常态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新课改为抓手,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教师到省内外教改名校听课观摩,选派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到名校跟岗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讲学辅导。采取“一对一、师带徒、老带新”的方式,加快新教师专业成长步伐。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使小学教师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

建立正常补员机制,妥善解决教师老龄化问题。开渠引水,将“省录”和“县招”结合起来。除了继续录用农村新机制教师外,县政府还要组织教育、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共同制定方案,与师范院校“联姻”,加强本土化培养,重点为村小学和教学点培养全科教师。

建立县乡村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组织城区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选派农村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锻炼。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到农村学校交流轮岗的城区教师应给予津补贴和职评优先等方面的奖励。

教师编制实行全县统筹。针对当前农村学生向城镇迁移的趋势,将教师编制从富余乡镇向紧缺乡镇调剂,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调剂,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

提高教师待遇,建立教师激励长效机制。将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除2014年开始实施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外,县级财政部门还应出台边远山区、库区教师津补贴标准。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千方百计改善乡村学校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

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扎根农村,精心耕耘。县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优秀教师的表彰力度,大力宣传乡村优秀教师的事迹,提高乡村教师的影响力。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与指导,完善工作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应通力协作,财政、编制、人社、发展改革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

(作者单位:通山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轮岗教学点师德
公立医院“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分析与完善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医患关系改善新途径:科主任轮岗制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