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生命健康的底色
2016-05-13时江敏
●李 超 时江敏
打好生命健康的底色
●李超时江敏
近年来,宜昌市东湖高级中学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坚持“专业化、全员化、信息化、社工化”的原则,形成了具有社工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切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
▲学校开展心连心公益活动
加强硬件软件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
成立心理辅导中心。为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2004年,学校紧跟“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时代步伐,明确提出德育工作双线运作模式,即“道德、纪律规范和心理疏导一刚一柔,一明一暗”的心理德育理念,组建了由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教师为核心的9人心理辅导团队,实行轮流值班制。2006年起,学校逐步将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设立了心理辅导中心,成为学校一个独立的重要职能部门。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主要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订、心理课案的编写、心理课的开设、日常心理咨询、举办大型考前心理辅导、新生入学心理档案的建立、团体辅导等日常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实施提供专业指导。每年适时组织团队参加专业学习,逐步壮大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增配必须的硬件设备,有针对性地组织户外拓展训练,有计划地开展心理文化节活动。
近几年来,学校还每年投资5万余元,添置软硬件设施。目前,心理辅导中心场地面积达200㎡,设有团体室、宣泄室、个咨室、档案室等,还配备了必要的器材与设施,如课桌凳、团体辅导包、专用音响、电子白板等,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开设心理辅导课。从去年秋季开始,学校在原起始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高二高三年级只做辅导讲座的基础上,高二年级也全面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在高三年级开设了心理实验班。重点加强人际交往、学习指导、自我实现、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开展课题研究。学校通过课题引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学校的研究课题“团体辅导对高二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在省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交流,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覃军老师发表的社会工作案例《人际交往训练营》荣获湖北省心理科学2011-2015年度优秀成果应用科普类三等奖。
教育对象的全员化,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应只是心理教师或班主任的工作,而应是全体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对象不应只是学生,教师、家长也应纳入其中,以提高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为此,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调整工作策略,采取“个体与团体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学生与老师结合,领导与教师结合”等方式,调动学校各方资源,配合学校中心工作,面向全体师生家长开展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
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惑。为此,学校先后多次开展了针对女生、德困生、学困生的大型团体辅导、班级辅导、小组辅导、学生人际交往训练营。学校两周一次的“心理班会”课由辅导中心拿出示范教案,班主任负责实施,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调整情绪、正确处理异性同学交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形成了系列化的教育内容。
面向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着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因此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自觉意识与实施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利用每周的教师集中学习时间,或者是集体教研活动时间,请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作主题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自觉意识与实践能力。例如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覃军老师主持开展的“班主任心理沙龙”,在互动游戏中,让班主任宣泄了负面情绪,体验了团队的力量。在对学生极端言行的心理分析中,引导班主任看到学生反常表达背后的真实需求与呼唤,使不少班主任明白了应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自觉检省自己工作中的疏漏和对学生的误解。
面向全体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学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家庭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心理辅导老师魏东主持的每两周一次的“家校联育工作坊”,针对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困惑,在一次次与家长内心深处的对话中,帮助家长发现并消除自己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形成的亲子之间的隔阂。
建立心理预警机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水平
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坚持“先预防后教育”。通过心理普查、谈话跟踪、个体反应,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年级组、政教处的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提示与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便采取防范措施,并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形成合力,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系统,对新入校的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态普查,对于心理状态不良和得分系数较高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和跟踪观察,进行预防性的事前介入。学校利用心理测试软件,对全体学生做心理健康普查。通过对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学习适应性测验(AAT)》两个量表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归类,对抑郁达3.5分以上的同学做个别访谈,并从中选取部分学生以团体小组的方式进行周期性的心理辅导。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对学生心理动态全方位监控。心理委员每周发放班级“心理健康周报表”,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心理辅导中心每月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使师生之间随时进行心理健康交流,及时发现异常现象以便及早报告和实施干预。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学校建立了栏目和功能齐全的“东湖高中心理管理系统”网站,定期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诊断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工作模式,将社会化工作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底,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试点单位”,学校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在2010年成立了由心理辅导、家校联育、帮困助学等三个中心组成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学校除了拥有12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外,还拥有2名国家认证的社会工作师。去年,国家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宜昌市夷陵区东湖高中名列其中。
学校在利用自身能力做好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为社会提供相关服务。覃军、魏东、时江敏等三位教师作为宜昌市妇联第一批“知心姐姐”心理疏导服务团队的志愿者,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军营、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单位,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心理援助与服务,为社会奉献爱心。2012年12月,学校心理辅导中心被评为“宜昌市‘知心姐姐’心理疏导工作减压室示范点”。
▲老师给学生做考前心理辅导
学校还争取宜昌市心理学会、宜昌市基础教育干部教师培训中心和企业的相关资源,厚实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去年,学校与企业联手举办的“共托明天的太阳——成长心连心”大型公益活动,使近200名学生及家长、30多名老师在体验式互动游戏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快乐、温馨与力量。
(作者单位:宜昌市夷陵区东湖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