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贫困家庭的未来
——保康县教育局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2016-05-13杨太兵
●特约通讯员 杨太兵
照亮贫困家庭的未来
——保康县教育局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特约通讯员杨太兵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近年来,保康县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谱写了一曲曲造血式教育扶贫乐章。
建好家门口的乡村学校
2015年3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家长和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走进了位于荆山南麓海拔1400多米的歇马镇莫家垭教学点崭新的校园。修葺一新的大门,新建的综合楼,让这座群山环抱中的教学点显得格外靓丽。
“看起来一大片,能用的没几间”,一年前,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几排石木结构的黑瓦房,是莫家垭教学点的整个家当。由于学校条件差,孩子们在校生活学习没保障,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20公里外的歇马镇上学。在保康县106所学校中,像莫家垭这样的村级学校,多达50余所,占全县学校总数的一半以上。
寺坪镇板庙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青山脚下,小河岸边,幽雅的环境与这破旧的校舍极不相称,由于缺少生活用房,学生的生活用品只能存放在教室的走道里。2014年7月,随着该校改扩建工程的竣工,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如今的板庙小学,崭新的教学楼、公寓楼、综合楼和学生餐厅,在自然风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靓丽,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班班通教室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在这里,青山绿水环绕,欢歌笑语回荡。
“现在,村里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点也不比镇上差,许多家长又把在镇上读书的孩子转回村小!”板庙小学校长冯均高兴地说。
近年来,保康县累计投入2.8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11.36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6.74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4万平方米,新建塑胶运动场4.4万平方米,标准食堂配备率、寄宿制学校一生一铺配备率、学生宿舍楼内洗浴率、如厕率达到了四个100%。同时,投入2900万元,为中小学及教学点配备“班班通”设备,完小以上学校“班班通”配备率和宽带接通率达到100%,其中油坊街教学点与襄阳市襄城区荆州街小学、大安教学点与保康县实验小学联建远程同步课堂。
同时,重视和加强幼儿园建设,除在每个乡镇建立中心幼儿园外,还在人口密集的村庄新建幼儿园6所,发展民办幼儿园7所,目前全县幼儿园达到25所,切实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49.8%上升到79%。
通过加大投入、高标准建设,全县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学的梦想已变成现实。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2013年,寺坪镇中心学校八年级学生陈 功先后失去爷爷和母亲,2014年,与之相依为命的父亲又出意外离世,年仅14岁的他成了孤儿。在他最困难的时刻,县教育局及时向其伸出援助之手,第一时间为他送去“紫薇励志助学金”3000元,并将其优先纳入政策资助对象,每年可享受1250元的生活补助。另外争取东风康明斯公益项目,每年给予他1000元的资助,帮其解决生活困难。
这是保康县教育局开展精准扶贫、全力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县教育局以“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为目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社会公益救助项目,建立起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资助网络。2012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各类资助金5699.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165人次。
政策资金是主渠道,县教育局积极争取,将大多数贫困生装进政策资助的“笼子”。四年共落实学前教育幼儿资助、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及中职贫困生助学金、中职学生免学费等政策资助资金2699.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2370人次。在资助对象认定上,坚持“教师家访、村委会审查、学校评审”三个结合,确保了精准资助、阳光资助。
此外,教育局广泛争取社会公益资金资助贫困生。该县先后设立了东风康明斯、兴发、清泉、紫薇励志、日月光等奖助学金,争取香港基督教信义会、襄阳企业家协会、武汉华人集团等爱心团体,累计筹集善款500余万元,资助特殊贫困学生4000余人次。
“金榜题名之时亦是落榜之时”现象,如今在保康县已不复存在。每年,县教育局主动与贫困大学新生对接,按政策发放信用助学贷款,年均为1000名农村贫困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600余万元,贷款比例达50%以上,让无数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
同时,教育局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强健学生体质。2012年以来,共投入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693万元,惠及82所学校17024名学生。
沐浴爱的阳光雨露,让全县贫困学子露出了笑脸。
帮助贫困家庭走上脱贫致富路
2015年7月3日,龙坪镇党委政府为到高寒山区支 教3年期满的“启明星”团队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欢送 会。三年来,他们用智慧和努力,助推龙坪镇中心学校 实现了中考成绩从全县“摆尾”到“榜首”的历史性跨 越。现在,除开已成长为学校负责人的唐明星继续留 校支教外,县教育局又选派10名教师到龙坪支教两年。目睹学校越来越旺的人气和越来越好的成绩,莲花村村民胡涛高兴地说:“学校有这么多好老师,孩子在这儿读书,我非常满意!”
自2011年全县开展教师交流工作以来,共有749名教师参与城乡交流,其中40人交流到100人以下的教学点任教。2010年至今,共为薄弱学校补充年轻教师276人。在教师培训上,尽力向薄弱学校倾斜,近三年来,全县仅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教师就达2866人次,同时强化校本研修,参训率达100%,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上升。目前,保康县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已由2011年的3名增加到37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有381名。2014年,有2名教师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结束了保康本土无特级教师的历史。
实施生本教育,是县教育局结合山区实际、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这项工作2011启动,2012年试点,2013年全面推开,目前已形成了以“生本课堂、生本德育、生本活动、生本服务、生本管理”五大模块为主的生本教育“1+5”体系。推行这一改革,目的就是要扭转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倾向,适应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走进现在的课堂,看到的是四个或六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着热烈的讨论、精彩的交流、大方的展示,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保康实施生本教育的特色做法,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肯定。谈起生本教育带来的变化,马良镇云旗小学六年级学生周俊杰的家长周婷婷满脸欣慰:“孩子以前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性格拘束,现在敢说、爱说,学习成绩也比以前好多了!”
近几年来,教育局以“增能力、强特色、上规模”为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特色骨干专业建设,开展校企合作以及与高校联合办学,与县核桃办、茶叶办、组织部联合开办核桃、茶叶技术员免费学历教育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计划”,三年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21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7%,综合质量评估获全市一等奖,帮助贫困家庭走上脱贫致富路。
(作者单位:保康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