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2016-03-15张宇建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微信

张宇建

(合肥学院 党委组织部,合肥 230601)

自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张宇建

(合肥学院 党委组织部,合肥230601)

摘要:以微信、微博以及各种社交平台为载体的自媒体成为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主要工具。这些自媒体的广泛运用,在丰富了大学生大学生活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自媒体是把双刃剑,通过分析了自媒体的特征,阐述了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微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2013年12月,新浪科技发布微博用户数据。数据显示,微博的月活跃用户为1.291亿,日活跃用户6 140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使用微博的用户约70%。[1]2015年8月,腾讯科技发布了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达5.49亿,各种公众账号超过800万个;18~26岁的用户达86.2%,学生、自由职业与事业单位员工用户占80%;在关注比例上,29.1%的用户关注自媒体,25.4%的用户关注认证媒体;在大学生用户统计中,41.1%用户为获取资讯,13.7%关注学习知识。[2]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再次发布《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94亿,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为88.9%,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使用率均在80%以上。[3]通过对这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大学生手机用户在中国网民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自媒体的广泛运用,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1自媒体定义及其特征

1.1自媒体定义媒体(media),来源于拉丁语“medius”,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是人们借助用来获取或者传递信息的载体、工具、渠道和技术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体开始快速蔓延开来,以电脑、手机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媒体模式,被称之为新媒体。随着web2.0的普及,互联网交互技术突飞猛进,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被开发出来并广泛应用,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自媒体接收资讯、发布新闻、发表观点,使得人人都成为“记者”,每一个即时通讯软件都成为“媒体”,自媒体这一词汇从此进入广大网民的视野。

早在2002年,Dan Gillmor在 “新闻媒体3.0”的解释中首次使用了自媒体概念,其将传media1.0”,新媒体称为“new media2.0”,我即是媒体则为“we media3.0”;[4]美国新闻学自媒体研究报告将自媒体定义为“自媒体是普通公民通过全球统媒体称为“old”知识体系与数字科技为媒体,可以自由提供、分析他们真实想法与自身新闻的途径”。[5]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已经成为最活跃传播最广泛的新阵地。

1.2自媒体的特征 一般来说,自媒体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显性特征。

1.2.1传播方式的裂变性新闻媒体发展到自媒体阶段,是技术进步变革导致的。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存在形态。数字电视、电子杂志、博客还只算得上静态的媒体形态,而自媒体时代下,数字技术对资源的传播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各种资讯可以交互传播,方式具有裂变性。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固定的模式,教育工作者通过课堂、邮件、宣讲、谈话等方式与教育对象交流。即便是在新闻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得要先准备好材料,再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向教育对象传输。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有时还得借助电话、邮件等方式落实教育方案。但是,在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能够随时随地将实时信息传输给教育对象,这种传播不论在时间、地点上,还是受教育者年龄、职业有何不同,都可实名或匿名瞬间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一些敌对势力借助自媒体对我国高校学子进行恐怖主义思想、反华侵害、黄色暴力等传播。与以往新媒体传播媒介不同,现在手机、iPad传播速度惊人,这些载体的便携性与4G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特点,一改台式设备移动的不足,传播方式可以根据自媒体使用者的需要而自由传播。自媒体使用者能够利用手机、ipad登工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通过微信、微博以及短信的方式向另一个自媒体使用者传播,从而使这种交互空间进一步扩大。

1.2.2传播内容的随意性自媒体传播方式的非线性特征,导致了所传播的信息量大。互联网又促成信息内容点状传播,任何个人或者组织都可以在自己控制范围内,实名或者匿名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传播下去。原始的信息源经过层层渠道传播,早已经夸大或者删减了部分内容,导致传播内容的随意性。而且,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个体每天都要接受其他个体所传播的信息内容,根本没有时间去辨别内容的真实性。自媒体借助高科技技术,使得传播的内容生动、形象。这种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信息内容,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受众群体的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媒体变成了营销的手段,很多商家注册了微博、QQ、微信,通过自媒体发布广告邮件、促销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些取得诈骗钱财。通过盗取自媒体账号的密码,向他人索取财物。由于大学生缺乏分辨能力,使得大学生被骗的新闻屡见报端。

1.2.3传播对象的广泛性自媒体不仅可以没有针对性地传播资讯,同时,还可以针对某个个体或者群体发送指定信息。发送者可以添加自己的价值观点,定向影响特定群体;同时某个个体或群体也可以在自媒体上自行选择自己关注的信息。一篇微博随着点击率增加,有可能很快风靡网络;一句QQ说说或者一篇QQ日志,可能会暴露QQ主人的思绪;微信朋友圈的一个帖子,也能够反映自媒体人的状态。然而,这些信息有可能是正能量,也有可能包含着媚俗与低俗的内容,这些负面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隐患。过去,大学生遇到困惑时,习惯性地向父母、朋友电话或短信倾诉;如今,他们的思绪和行为通过微信、微博,发送给特定的对象。尽管这种信息发送本是私密的,但是,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的交互融合,一些带有黄色和暴力的信息被附带传送到特定对象。由于青年学子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使其一旦缺乏正确引导,很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从而导致行为不受约束,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2自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

相对来说,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比其他群体要搞。 “据统计,以网络和手机通讯为标志的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与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6]自媒体的出现,立即受到了广大高校学子的关注与喜爱。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20岁左右,正值青春时期,他们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认知能力有待发展。因此,自媒体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中犹如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困境。

2.1教育主体缺位新媒体(new media)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过一些冲击。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提出,教育主体与客体要建立平等的关系。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教育客体养成了随意对教育主体进行质疑与发问的习惯,导致教育主体的权威弱化。自媒体的出现,使得教育主体的主动性进一步被削弱。其主要表现:在自身方面,教育主体由于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无暇腾出时间接受自媒体资讯;在客观方面,学校的网络硬件设施根本无法适应手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导致教育主体时常陷入信息盲区,形成了自媒体交流背景下的“教育主体缺位”的现状。因而,教育客体很难接受教育主体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根本不会简单遵循教育主体事先设计好的教育目标,他们会自发选择自媒体信息。由此可见,微信、微博新颖的非主流文化给热衷自由的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产生深刻影响,他们更加不愿意接受教育主体的干预和教育。自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在信息接收方面,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地位经常发生改变,而很多教育主体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还停留在传统水平,教育主体的缺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现实挑战。

2.2教育对象错位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被定位为主客体关系。在自媒体时代,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民主化。部分教学内容是通过聊天软件实现的,老师与学生在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然而,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观念依然停留在知识垄断阶段,简单传输观点,对教育对象的分析、交流缺乏新的技术与方法。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手机获得了大量资讯,他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他们的思想反映在大学生活中,为高校的团日活动与第二课堂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另一方面,由于校园网络硬件设施的不足,以及校园相关部门规制滞后,大量的不良信息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些违背道德与伦理、甚至有损国家主权与尊严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于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这些不良信息缺乏分辨能力,因此,他们的思想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他们表现出轻视教师、缺少社会责任感意识,少数学生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开始质疑共产主义信念。

2.3舆论引导不到位在自媒体时代,每一个账号可以发展为自媒体,每一个账号的使用者或控制者都可能是媒体人,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转载评论,并将这些信息快速传播到互联网上。因此,信息的开放性、无序性与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泛滥性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完全不能适应新环境。但很多高校快速应对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时,有些矫枉过正。具体表现在:夸大自媒体的积极作用,凡事均以网络方式解决,通过网络发布通知,通过网络检查学习,通过网络进行宣传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再找学生面对面谈心,从而减少下宿舍、进教室的次数;鼓励学生建立价值观自我调整,推行网络非主流化、多样化、自由化。这些舆论引导都具有相对自由的环境,容易导致学生无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忽视社会影响,将自媒体当成自己宣泄情绪的工具,随意发布有损国家主权、有损他人尊严和侵犯他人隐私的信息。当监管不到位时,这种行为往往很快能够在学生群体中扩散而成为仿效的对象。高校应该加强舆论引导,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地位,“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并在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中发挥主导性作用”[7]。

2.4网络监控虚位近年来,国家已经非常重视对网络监管,颁布了与互联网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监管技术也得到更新。这些对遏制网络不良信息泛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高校的互联网监管手段与技术尚未与行政监管有效对接,而且,从法律角度来说 ,青年学子的大部分行为都够不上法律法规的处罚标准。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高校网络监管的空白,趁机对广大青年学子进行思想侵蚀。自媒体既是一个开放系统,又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没有技术支持下,我们并不能确认某个自媒体人的真实身份,也无法鉴别自媒体信息的真假。虚拟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容易让青年学子放松警惕,他们会轻易相信虚拟世界里熟悉的“陌生人”,当回到现实课堂与生活中,他们往往极其不适应现实生活。因此,很多高校学子都有一定程度的网瘾,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管理带来了挑战。高校应该建立自媒体信息审查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对大学生的自媒体资源进行梳理,引导他们选择符合身心特点的教育资源,创设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教育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自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每一次媒体技术技术更新的时候,大多都要在应对策略上采取方法。这些方法不外乎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与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它包括加强网络硬件的建设、加强教育主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构建思想政治管理者的专业队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规章制度等。[8]就自媒体时代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无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多么富有时代感,制度建设一定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也是事关全局与稳定的重要环节。建立一个既能立足当前解决现实问题,又能着眼长远维持工作有效推进的工作制度,是自媒体时代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和挑战的首要工作。

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一个部门和几个思政教师能够完成的。高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工都应该负有思政教育的责任。管理、服务与教育环节都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学校管理部门在制定校纪校规时,要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理念;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后勤服务相关的制度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大学生违纪处理要体现育人功能,从校纪校规上保证大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制度教育;学校里的后勤保障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提供优质后勤服务,从教室、食堂、宿舍三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饮食、生活三个环节的体贴;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思政教师队伍管理规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保证。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有长效稳健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还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上下功夫。

首先,要从源头上挑选政治纪律性强、作风端正、业务过硬的专业人才。学校学工干部与共青团干部是贯彻学校党政工作的领导者,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取决于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选拔该类人才,应着重考察他们的政治立场,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方针的水平。

其次,要努力培养辅导员与专业班主任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辅导员与专业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非常重要的力量。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与大学生的距离最近,与大学生的联系最紧密,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因此,对于这支队伍而言,要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要求他们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培养他们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应对复杂局面与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积极疏导大学生的思想负面情绪。

再次,提升思想政治与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人文素养。自媒体对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影响是双向的。“在信息社会,当巨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时,年轻一代占领了信息资源的主要位置,亟需迎头赶上和加强学习的应是成年人。”[9]自媒体的出现,让这种鸿沟变得更大,这要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自媒体特点,并能够了解其传播规律与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在学校层面,要发动思想政治教师与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中去,鼓励相关教师开展网络教学。

3.3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与大学生自悟行动相统一的创新路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很强的计划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相对较少,自媒体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必须跟上自媒体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实现“自媒体化”。很多教育者自身学习意识很强,他们中的很多人能够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自主学习,从中间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大学生能从与教育主体的接触中,体验到了平等对话的乐趣。应该鼓励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教师开设微信、微博 ,学习如何使用微信、微博与大学生交流, 鼓励他们把微信、微博引入教室、宿舍与第二课堂,实现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良性互动。

随着微信、微博深入走进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两者的任务和角色永远不可能改变,教师仍然承担着知识输入者的角色,学生仍然承担着知识接受者的角色。一个现实不容忽视,那就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身兼数职,他们除了要承担党政领导工作,还要担任辅导员,繁重的日常工作消耗了他们过多的精力。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预设的效果,除了教育主体素养的提升,还要引导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要有自悟精神。在创新大学生自悟行动实践,可以开展时事案例教学。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但是,思想政治课远不能拨开大学生对自媒体糟粕信息的迷雾。因此,应针对性地选择让大学生感到困惑的时事新闻,比如,广东“小悦悦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等。通过案例教学,让大学生能够分辨自媒体中的权威信息与负面信息,让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4创建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合力的价值评价体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教育者处于主动与主体地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成为知识的掌握者、权威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者,师生关系长期呈现出“支配—从属”特征。由于这种特征在师生互动的实践中反复,导致教育客体产生懈怠[10]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的单向知识输送为主,以权威与强制说服为辅,对于学生违背规章制度的处理结果,要么责令其检讨外加通报批评,要么取消评优与入党资格,完全无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虽震慑了学生,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更不利于创新行为方式的养成。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他们追求平等、开放的生活方式,对教育主体制订的既定教育规则有抵触,不愿意机械地被教育主体引导,高校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时,可以充分调动家庭与社会的力量,创建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合力的价值评价体系。在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高等学校的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是通过制定大学生素质发展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和评价的制度。一般情况下,高等学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包括德育素质积分、智育素质积分、体育素质积分与能力素质积分等内容。高等学校在制定德育素质积分计算标准时,可以听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意见,设计出既可以量化又具操作性的标准,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精神。此外,家长要了解子女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主动关心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要利用好家庭基础教育的优势,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自媒体时代,社会力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了高度重视。除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引作用,与学校发展相关的各部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比如,对大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各种事故、对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各种遭遇、对贫困大学生的救济与帮扶等,都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应对,支持和配合学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比较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只是教育方式的一次转变,并不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摒弃,只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地位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媒介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宏观经济与文化渗透均能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发展,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悦潼 .新浪微博关键数据:月活跃用户1.29亿[EB/OL].[2015-10-28].http://tech.qq.com/a/20140315/004999.htm.

[2] 腾讯.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EB/OL].[2015-10-28]http://news.zol.com.cn/523/5237369.html.

[3]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10-28]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t20150722_52624.htm.

[4] 吕杰 徐静.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影响及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3):72-73.

[5] 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 新闻界,2011(4):31-32.

[6] 阚宝奎.借助新媒体技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5):95-96.

[7] 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21-123.

[8] 孙兆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运行现状及建设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8.

[9] 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279-303.

[10]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7-61.

[责任编辑:李军]

On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Vision of We-media

ZHANG Yu-jian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 Hefei University, Hefei23060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chat, microblog and various social platforms become the main tool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teraction.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these tools, not only enriches the lives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bring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media are a double-edged swo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media are analyzed, its influenc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elaborated, and suggestions on its innovation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We-chat; microblo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

中图分类号:TM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371(2016)02-0128-05

猜你喜欢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微信
微信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微信
微信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