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改革引领
——四川省遂宁市总工会出台《遂宁工会2016—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
2016-03-15四川省遂宁市总工会贺鹏
□四川省遂宁市总工会 贺鹏
创新驱动 改革引领
——四川省遂宁市总工会出台《遂宁工会2016—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
□四川省遂宁市总工会 贺鹏
最近,四川省遂宁市总工会立足新时期工运发展新起点,着眼新形势服务职工新要求,研究出台《遂宁工会2016—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持续推进遂宁工运先行先试,乘势而为,创新发展。
基础:在长期探索“一区四会”中积淀创新文化
2008年,针对经济增势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趋紧的国际国内环境,遂宁市工会坚持创新发展、寻求突破,明确提出用4-5年时间推动“品牌工会、维权工会、帮扶工会、谈判工会”建设,基本建成四川省工运事业创新发展试验区的“一区四会”工作构想。
遂宁市总工会坚持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首要任务,在党政所需、社会所求、职工所急、工会所能上下功夫,在理论创新、思路创新、路径创新、实践创新上做文章。通过顶层设计,以委托地税全额代征工会经费(筹备金)所承载的信息为抓手,倒逼工会组建;率先在四川省工会系统实现以“资金链循环”联动“服务链循环”,整合服务职工资源手段;实施机关运行机制改革,建立“五大中心”,每月发布“企业·工会”信息,建成面向基层面向职工面向企业的工作新模式;推进党工共建和集体协商试验区建设,推动帮扶工作者向工会工作者转变、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向职工服务中心转变,推进工代会代表常任制,提升工会与职工的“代表力”和与企业的“谈判力”。
目前,“两个循环-两个普遍-两个转变-两个信赖-两个提升-两个和谐”工作路径实践初具成效,“一区四会”建设轮廓基本成型并已上升为遂宁工运发展战略,多项创新工作得到全国总工会、四川省总工会肯定,工会工作连续20年获四川省总工会目标考核一等奖,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做法,培育了丰沃创新土壤和浓厚创新文化,为遂宁工运换档提速奠定了坚实理论和实践基础,形成了由内而外的创新动力和实实在在的创新能力。
定位:在深入回答“三个问题”中谋划遂宁实践
“党委政府在干什么?职工群众在想什么?工会组织该做什么”是遂宁市总工会对自身履职的遵循和拷问。新的历史背景下,规划好遂宁工运事业“十三五”发展,关键就是在创新和变革中回答好这“三个问题”。
紧扣“党委政府在干什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党的思路,保持工会工作与党政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省市党的群团工作会议重要部署中,做到方向清、任务明。
把握“职工群众在想什么”,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切实承担起会员职工重托,关心和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真正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谋划“工会组织该做什么”,始终突出乘势而为、因地制宜、务实创新,在把握政治的、政策的、经济的、社会的各方面趋势中去谋划,在结合本地工作格局、环境、条件等实际的情况中去谋划,在继承遂宁市工会创新发展成果中去谋划,找准切入点和落脚点。
通过回答上述“三个问题”,遂宁市总工会谋划出台《纲要》,切实将工会工作融入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了本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时深化了“一区四会”发展战略和探索成果,契合了本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特点和规律,对“十三五”时期遂宁市工会工作进行了战略性部署。
布局:在分类谋划“五大纲要”中落实多极支撑
《纲要》具体包括5个子纲要,分别从“小三级”工会顶层改革、重建履行信托责任机制、服务方式转型、机关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和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规划下步工作,形成“五位一体”工作格局。
在“小三级”工会顶层改革方面,提出“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全市“小三级”工会所辖法人单位建会率和职工入会率动态保持98%以上的硬指标。
在重建履行信托责任机制方面,喊响促进工会组织切实肩负起会员职工的信托责任,真正成为会员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和“娘家人”的真承诺。
在服务方式转型方面,明确改革工会服务职工的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解决服务脱离职工群众问题、精准落地落点问题和绩效发挥问题,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的新要求。
在机关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方面,进一步健全机关组织体制、深化管理机制和活动方式改革,创新城市工会工作模式,消除工会机关化、行政化、官僚化倾向,加强机关规划力、领导力和监督力建设。
在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确定进一步深化工会CSFZZJ队伍建设,力争队伍在数量上翻一翻,在质量上能协调劳动关系的细目标。
路径:在统筹实施“中层设计”中凝聚创新合力
立足省辖市工会的中间层次定位,在“顶层设计”基础上抓实“中层设计”。一方面,每个子纲要细化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突出科学性、增强操作性,形成本地工运事业发展总遵循。另一方面,坚持粗线条起步,注重把握方向和设计架构,为各地各单位因地制宜、细化举措留足空间,充分尊重基层创新,引导形成百花齐放的创新环境。
着力推进“小三级”工会顶层改革,按照“工委-工会联合会-总工会”路径,全面推进城市社区、街道、乡镇工会联合会建设,在有条件的社区、街道、乡镇和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成立总工会,着力完善街道、乡镇、园区等“小三级”工会顶层平台功能,打造区域性建会孵化中心、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职工服务中心,建好工会“零距离”服务职工平台。
着力推进重建履行信托责任机制,全面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直选,深化工代会代表常任制改革,开展会员职工评家,突出民主评议重点,健全职工群众诉求通道,转变责任形成方式,增强工会组织代表力。
着力推进服务方式转型,加快职工服务项目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建立服务职工资金预算投入增长保障机制,扩大服务职工项目覆盖面,健全服务项目目录发布机制,培育孵化工会直接领导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职工服务体系。
着力推进机关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双循环一流动”理念,大力推进工会“去机关化”改革,全面推进“五大中心”实体化运行,规范落实“企业·工会”信息月度发布会制度,实施工会“互联网+”行动,加强工会信息平台建设,重构工会机关运行方式。
着力推进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分类构建,转变培养方式,突出工会干部队伍职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细分,培育具有国家执业资质的专业队伍,提升工运事业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