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环节的几点小技巧

2016-03-15四川省昭觉民族中学阿约打一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变色龙周总理课文内容

四川省昭觉民族中学 阿约打一

推进素质教育,重在育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教学目标明确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技巧,从而获得不一般的教学效果。而新教材给了我们很大的创新空间,我们要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创设每一个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

一、新课的“起调”,扣人心弦

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教读《变色龙》一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设置命令:变色龙是动物,是蜥蜴的一种,特点是它的皮肤随着周围环境的物体颜色改变而改变。课文是写这种动物的吗?不是,那么为什么课文以“变色龙”为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引导学生带着悬念进入课文主动、好奇地去学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性认识。

活变题目,以点带面。在上《皇帝的新装》这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再把题目改成《一个皇帝》,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皇帝性格的相关词语,并且用横线把它们勾画出来,用自己理解的简洁的词语把它们描写出来。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并能掌握对课文中人物性格的描绘方法。

创设情景,酝酿情感。为使学生尽快地感知教材,教学过程中力求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有位教师上《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课时,挂出了周总理的画像,在桌面上摆放了束淡雅的鲜花,插播《十里长街送总理》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之中。

二、课堂的“主旋律”,引人入胜

对比联系,同中求异。在教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时,结合课后短文与郑振铎的《海燕》进行对比联系,看看描写方法与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从中体味写景与抒情的关系。通过对比深入理解不同的文章寄寓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发现新意,从而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创作意图和思想意义。

巧用插图,抛砖引玉。许多课文都存在着不同观点与见解,答案是丰富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的特点,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展开辩论。从而调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即时思维能力。

三、结语的“终结”,不是真的终结

妙用诗句,画龙点睛。教学时善于利用文中的引用诗句进行分析其在语文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做到这点,使结语终结一课,但又不是真正的终结。让课文还能引导学生下去思考,品味。例如,在教学《驿路梨花》结尾时,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运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上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联进行总结。能使学生感受到“终结”和实际上的不终结。

巧变结局,另辟路径。在讲析课文时,对于结局,进行改变,可能起到不同课文的思想的效果,并让学生拥有散发性思维。这种打破常规的结局,最容易引动学生的热切讨论,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变色龙周总理课文内容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神奇变色龙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1958年我在应城见到周总理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