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教学活动中幼儿语言的规范与发展
2016-03-15广东省平远县第二幼儿园
广东省平远县第二幼儿园 张 欢
语言是思维和社交的工具,作为幼儿园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和规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幼儿只有在真正学会了规范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与人交往,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教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规范和发展幼儿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如何规范
在上社会课《爱心小天使》时,小朋友的思路随着老师的故事引导进入到爱心的殿堂,并且被充满爱心的感人图片所感染,很认真也很踊跃地发表自己对于爱心的想法和做法。林佳怡说:“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带上‘番豆’和红枣那些去看老家的老奶奶她们,还给他们发红包,吃饭的时候我也会给她们‘载饭’。”而其他小朋友也在附和:我也会帮家里人“载饭”。
平远是客家地区,使用的母语是客家方言。孩子们从小学的是客家话,所以有时在授课过程中,当他们不知某种事物的标准书面词语该如何表述,不知道用普通话该怎么说的时候,他们就会用上所谓的“客家普通话”。作为一名本地老师,虽然孩子们用的不是规范的语言,我也很清楚孩子们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是教育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他们要接受的是规范的教育,要学的是规范的语言,标准的普通话,所以在教学中规范孩子的语言成了我最敏感的的一个重点。
当佳怡说完后,我用标准的词句复述一遍给小朋友听:“刚才佳怡说她过年的时候会和妈妈一起,带上‘花生’和红枣那些去看望老家的老奶奶她们。还给她们派发红包,吃饭的时候也会给她们‘盛饭’。”并且强调他们以后一定要记住使用规范语言。
二、如何发展
1.多听
培养幼儿认真地倾听,听老师说,大人说,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能有条件正确地模仿如何说。听故事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就可以通过听故事里的字、词、句、调等,丰富的词句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就得到了发展。让幼儿多听,还可以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是文明习惯和语言交流更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2.多看
看书可以激发孩子说的欲望,孩子虽然不认字,但是在家我们可以通过亲子阅读等方式,在园可以利用区角阅读指导等方式,让幼儿通过阅读认识字、词和好词好句,在成人的交流和指导下通过看书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3.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让幼儿听和看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老师的倾听可以让孩子有话愿意表达,当使用不规范或不当的用语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规范的语言,只有老师的语言规范了孩子的语言才能规范,还要鼓励孩子大胆说,做到不打断孩子,让孩子树立“表达”的信心。
4.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晰,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同时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语序规则说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慢慢学习、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设多练的环境,让孩子多练、反复练,逐渐地掌握。幼儿还经常讲出不合乎语言结构的句子或发音不准,教师应及时纠正,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如“老师,我洗手先后喝水”,我会告诉小朋友应该是:“老师,我先洗手后喝水。”然后让幼儿练习准确的说法以后就不会再说错。又如,“老师”会说成“老机”等。老师的纠正和反复练习规范就是幼儿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绳,越拧越长,越学越多。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规范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要注意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听、多看、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