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拓展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路上

2016-03-15广西靖西市第五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字旁圆明园课外

广西靖西市第五小学 黄 丽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是相当封闭的——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本本转,而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比前几年鲜活了许多——教学可以超越时空,教材可以为我所用,课程资源丰富不断。时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拓展是一节课的生命线,理想的语文课,教师可以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或把生活之水和课外知识引人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或引导学生就某一个学习内容发出去,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课堂教学延伸拓展的两种方式,把课外资源引人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结合这几年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把握好一定的度,有的放矢,真正能起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作用。于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来一点拓展教学,就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了。

一、为突破难点而拓展

难点即学习的难易程度,不能脱离学生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也不能设计引导得过于浅显;既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脱开阅读文本,又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践。这样说来,确实不易控制,但只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层层推进。这样的拓展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如《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一位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着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母亲的一段话和一连串的动作究竟体现母亲怎样的情怀?学生因缺少亲身的体验很难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要想读懂母亲那颗颤抖的,滴血的心,对于五年级学生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段话生动、鲜活、感人的文字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加强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当学生感悟了母亲这份厚重的情感后再读课文,自然声情并茂。

二、为品味语言而拓展

语文课,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品味语言,即抓好品词、品句教学。在教学中,要想把词、句品析到位,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有时课后的拓展能使学生涵咏良久、达到余音绕梁之意韵。

一要品词的韵味。如为什么“姗姗来迟”的“姗”字用“女”字旁,而“珊瑚”的“珊”字则用“王”字旁呢?字旁的“姗”,作重叠“姗姗”用,本是用来形容古代朱新祥裹着小脚,穿着裙子行走缓慢的女子的;“王”字旁的“珊”,也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瑚”组成合成词“珊瑚”,“王”字旁又读着斜玉旁,泛指晶莹、光泽度大的物体。

二要品词的顺序。如《鸟的天堂》一文,有一句“树上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作者为什么先写听到鸟声再写见到鸟影,而不是先写见到鸟影再写听到鸟声呢?

三要品词的得体。如《荔枝》一文中有这么一句“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到我家做客,……”。描写老师为什么用“位”,而写学生为什么用“个”呢?让学生通过读去,理解到因为,老师是对社会做出过奉献的值得尊敬的成年人;而学生只是普通的人,所以所使用的词不同。不知不觉自己的理解在进一步品味关键词语言时得以提炼拓展和深化。如进行品句教学:一要品作者是怎样抓关键词来描写事物的;二要品作者是按怎样的词序来组词造句的;三要品作者是怎样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达出来的。

为充实留白而拓展文字是一种符号,而文字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有时,作者因为需要而含蓄表达甚至留白。如果在留白处进行拓展,既开拓了视野,也有助于感情的升华。

如《圆明园的毁灭》介绍了这场浩劫是我国文化史上不可低估的损失,而被毁的前后的真实历史是课文的留白.我在教这课时,课尾和学生看纪录片,再现当时的有关片断……“当圆明园被烧时,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焚毁圆明园前几天,英法联军入城,清军夹道跪迎,市民观者众多……”此时,学生在读“圆明园”这三个字时不仅是自豪,还有的是愤怒,它成了“永远抹不掉的耻辱”的警示牌”……有此,教师引领学生沿着更多的视角,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人生。

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拓展的“度”,不仅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是衡量语文课堂教学优劣的原则和标准。拓展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改下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所应用的拓展虽然有诸多的误区和不足,但它的优点正被广大的教师所实践着。我们教师只有脚踏实地的以文本为基础,遵循语文课该有的品性,做到“让拓展走在语文课堂的路上”,才能还学生一个自主的课堂,激情的课堂。

猜你喜欢

字旁圆明园课外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小满课外班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满江红·圆明园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