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反思
——每一个奇迹背后是努力的集结

2016-03-15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珠海一中邓咏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文本课堂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珠海一中 邓咏霞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篇演讲辞。关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教学,我打算用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关键点是在让学生了解演讲辞的特点以及结合现实意义去感受一篇好的演讲辞。

在整个教案的设计和完成过程中,我查阅了关于这篇文章的大量相关资料,想作为我课堂的一个借鉴和补充,力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完成这一堂课。因为我知道,这篇演讲辞本身,对于我本人来说,是更愿意从一个人格教育的角度来展示的,但是一节课的容量很有限,所以我还是打算通过学生朗读演说辞、并且在现实意义的自我感悟中来感受演讲辞的特点。

在课堂的预设中,我本来是想在课堂中层层递进,最后取得两点:一是演讲辞的特点;二是学生感受演讲辞的现实意义。课堂是活泼的,但又是遗憾的。下面是我在高一(N)班《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教学后所做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方法反思——当时若不登高望,谁知东流海洋深

如果从课堂的完整性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度来看,整体的课堂基本完成。现在我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完整地呈现如下:

首先,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语句谈现实意义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环节:教师从文本中找出了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句子,结合屠呦呦在作诺贝尔文学报告时,瑞典医学院教授始终跪着为她拿着话筒,有人说这是对屠呦呦的尊重,有人说这是对中国人的尊重,但是,我认为这是对人类科学的尊重。其实,蔡元培先生演讲的真意也是如此。他看似给所有北大学子的计划,实则是给整个中国学子的,更是对教育的尊重。所以,我们唯有对知识存有敬畏之心,才能不辜负蔡元培先生对我们最大的期望。

其次,我给学生用课件文字的形式,展示了一段中国80年代最权威的北大学者之一、钱理群先生的文字,意在表示对学生的期望。

最后,我在课堂设计的结尾,截取了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的一段给全国观众的演讲辞。

我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结合演讲辞的特征,在文本中找出习主席演讲辞的共性。

在学生看演讲辞的同时,我会做解释:习主席在最近两年到世界各国出访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会在那里做一次演讲。他去年在巴基斯坦做演讲的时候,在座的议员拍掌表示认同的次数多达50次以上……而这一次,他的演讲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深深认同并且纷纷点赞。

学生找出了相同点后,是演讲辞的特点,也是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演讲辞的特点了。

教师做总结:因为今日的北大,至少是大家艳羡向往之地;而习主席的演讲,征服了全体的中国人民,甚至是他于世界所踏演讲之地的人们、对他产生了敬仰之情。可以说,从政界到学界,小到升斗小民、大到国家主席,演讲辞发挥着它的魅力。由此可见,演讲辞的魅力,中国语言的魅力。可以说,一篇好的演讲辞,实际在发挥着他的重要意义!这就倡导了学生学会对演讲辞的重视以及对中国语言的热爱。

二、教学思想反思——从此进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堂浅显的文言文构成的演讲辞,这篇演讲辞,按照传统的教授法无非就是教背景和文本的结构,而对于这堂课真正意义上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就是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我看过很多课件设计,无疑,对于现实意义的挖掘,是大部分老师所忽视的。

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40分钟的一节语文课堂上面,我要教给学生什么?

我一直认为,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的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人文情怀这一点,在我平时授课的时候,就很喜欢带入课堂。我要在这堂课上,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语言,再思考关于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从而来达到师生的共鸣。我清楚地明白这一节课,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一种真正的对知识的敬畏、对中国语言魅力的欣赏。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样的提高。而要发展学生的情思,必须教师具有着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

三、对学生的反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对于学生,我向来喜欢用引导的方式或者自由讨论的方式来倾听他们的声音。

从我课堂的前20分钟在解决文本之中的问题的时候,我采用了独立思考和全班齐答的方式。从独立思考而由学生单独起来回答问题来看,毕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能面面俱到,所以也会存在个别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不能理解。

在课堂自由探讨的环节,学生在说文本生成而来的时代意义的时候,有几个学生的回答特别积极,并且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们现在读书很累,我们现在读书功利性很强,蔡元培先生说当时的北大学子身上的毛病他们有,现如今我们也有,我希望有一天,我读书的时候,不为名不为利,就是一种纯粹的读书。

四、教学能力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虽然大家都说,每一节课堂的完成到最后都会留有遗憾。而我反思,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剖析,都是自己教学能力不够的一个综合反映。

无论我在时间管理上面还是在我引导学生方面,我可以将环节之间更加紧凑一点,这是一种能力;我可以大概知道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取舍,这是一种能力;时间不太够了,我怎样将最精华的部分很自然地与学生共享,这也是一种能力……我必须承认我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这正是我的教师路——厚积薄发,做一位有大爱、有胸怀、有故事、有人文、并且心中有学生的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文本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