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政治课问题资源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6-03-15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周艳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政治课核心资源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周艳丽

核心素养是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意见》中: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后天教育习得的,决定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是教育思想的进步和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笔者认为:教育教学就是不断进步和突破自身的过程,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提供了平台,作为政治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迎接挑战。

用什么方式来突破自身?如何推动教师教学方式改变,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政治课堂更精彩,让学生更喜欢,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益,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应立足课堂,开发问题资源,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变地方资源为问题情境,突出地方性

思想政治课的突出特色在于生活气息浓厚,时政性强。对于政治教师,就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多搜集一些更新更有说服力的素材,充实教材也充实课堂。通常我们更愿意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文字、图片、视频或从报刊、杂志、书籍中获取新资源,这当然是获取资源的一条途径,而且更是一条捷径。但我认为我们仍不能忽视“市情”“区情”这些身边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开发体现地方特色的资源,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变生活资源为问题情境,突出参与性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编写的一个原则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生活化,这就决定了政治课堂也要充满生活的味道,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我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问题,如我讲《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对我校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进行调查,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智能手机的生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假如现在父母允许你换一部手机,你想换一部3G手机吗?作为消费者,你对手机的使用有什么样的愿望和要求?如果你的理想就是成为智能手机的制造商,这些愿望和要求会对你的企业产生什么影响?最后结合我国智能手机创新能力还不够的社会现实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上课的前一天,我校刚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来我校作报告,借着这一生活背景我问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请你结合杜爷爷的讲话来谈一谈:你现在和将来能为国家做点什么?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用学生的真实生活讲政治使学生觉得政治课离自己很近,离现实很近,学了有用,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教育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变社会资源为问题情境,突出实践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倡“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课标》强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教学的实践性既包含有课堂上的活动,也有课外的活动;既有外显的行为动作,也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这些要求都决定了我们必须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上要重视实践性的原则。

如我在讲到《投资理财》这一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立足于学生对投资理财缺乏生活经验这一客观现实,课前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生活,鼓励学生走进银行、社区对身边人的投资理财情况进行调查,搜集不同人群的理财特点,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实践证明:在投资理财师的选拔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相互质疑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自主”这一特点,学生充分利用课本、学案和调查中的资源,积极思考,向每一个理财师发问,这其中有笑声,有精彩的回答,也有回答不上来同伴提问的尴尬和犹豫,在和谐与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难点、重点都一一化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意识。本节课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变学生资源为问题情境,突出实效性

一节课的问题情境探究并非要探究学习中的一切问题,也不是只要学生回答“是”“不是”,这样就会有数量而没有质量,最终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根据三维目标在教学的重、难点设计问题情境,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教学重点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教材的主干知识;教学难点是教材中学生因缺乏知识经验或生活经验而难以理解的知识;在这些“关节点”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基础知识。在课前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吃透”课程标准,把握住探究的“点”,作好充分地准备。

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学生产生了共鸣,不仅触动了学生对自身消费观的思考,而且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视“问题情境”在探究活动中的意义,充分发挥“问题情境”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的作用,真正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彩、低碳、高效,真正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谱写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政治课核心资源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