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取有效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2016-03-15福建省霞浦县民族小学兰爱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长方体解决问题情境

福建省霞浦县民族小学 兰爱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让学生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是数学教师需要特别研究的专题。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提高解决问题的欲望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如果能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创设生动并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景,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以问题为中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教学情境应目的明确

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以教学情境也应着力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

(二)教学情境应有利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中,及时、恰当地把握机会,要力求创设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和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的小组合作协同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教学情境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

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科学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所以应创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个体地位与作用有效情境。

二、讲究方法,鼓励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认知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要。波利亚也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应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

(一)主动参与探索

布鲁纳曾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课堂上,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活动,而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要真正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吸取知识的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要把握这一点,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巧妙的铺设问题,科学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提倡方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新颖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时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探究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例如,在教学一堂数学活动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摆一摆,用12个棱长是2厘米的立方体可以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小组合作后反馈。

生1:我们摆的长方体是长24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生2:我们摆的长方体是长是12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

生3:我们摆的长方体长是8厘米,宽6厘米,高2厘米。

生4:我们小组摆出了长6厘米,宽4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

教师问:你能求出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吗?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图形进行计算。学生在动手摆的基础上,列式计算基本没有问题了。

这种探索活动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反思总结

反思问题常常不被老师重视,但它又是发散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反思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以及运用的策略和方法,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加强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生活实践应用

让学生实践数学、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有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数学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三、合理运用评价,激励学习发展

课堂上的评价是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应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总之,解决问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一项素养。教师应关注解决问题教学,总结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发现解决问题的价值,使他们成为高效解决问题的主人。

猜你喜欢

长方体解决问题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抓不变量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