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教学实习管理思路与探索
2016-03-15罗义成
文/罗义成
大学生教学实习管理思路与探索
文/罗义成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教学实习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中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将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知识能力培养的全面检验过程。知识要内化为创新精神、转化为创业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实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重视、研究与强化教学实习已成为当务之急,它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我国高水平大学发展中突出问题的重要方法。
1 教学实习的价值取向
掌握教学实习内在运行规律,认清教学实习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对于推动我国高校教学实习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教学实习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增强岗位意识和就业观点,增强社会主义事业心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教学实习,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并巩固,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1.1教学实习是检验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砝码
教学实习可以改变过去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出一套相对独立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检验教学成效,就是比较课堂教学与教学实习之间的差距,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改进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是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学实习能有效地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革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将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与社会实践等融入到教学实习过程,是检验高校理论教学成效最有力的实践证明。
1.2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当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是在学习和发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教学实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从根源上激活多方面的积极因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学实习与课堂教学相比,因教学实习中没有特定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实习单位的要求,相对独立的进行思考、判断,通过自身的分析和操作完成实习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业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
1.3教学实习是学生适应职场和社会的成长阶梯
教学实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教学实习可以有效地把大学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尽快地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相结合。通过实习,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了解社会生产和学科专业背景,拓宽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能够迅速适应职场和社会,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尽早适应“学生”向“职员”的角色转变,实现专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2 教学实习的原则
教学实习是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实习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生修读学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鉴于实践教学的社会性与开放性,教学形式不同于课堂教学,因此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习和学生执行教学实习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2.1个性化原则
教学实习应当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维护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学生在教学实习中结合实习任务,发挥自己的优势,相对独立地分析、思考和操作,充分释放主观能动性,激发自我的求知欲与想象力,培养求新求异的思维和自由探索的精神。
2.2指导性原则
教学实习尽管是大学生亲力亲为的实践性行为,但对岗位和社会环境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落差,特别是实习中遇到的一些技术上的瓶颈、人事上的纠纷以及突发性事件的处理上,需要指导教师适时介入。指导教师通过制订应急预案,提供解决思路,指导启发学生,全方面提供知识、技能和心理辅导,从而使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理论和技能、自身与社会的有机融合。
2.3实用性原则
教学实习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变化相对较快,为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尽早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开展业务,实习的内容务必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在布置教学实习任务时,需要以实习单位的实际生产困境与难题为抓手,坚持可操作性、实用性原则,针对不同的疑难杂症对症下药。
3 教学实习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所塑造、所培养出的毕业生,与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同步并举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随着高校的内部改革和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实习环节薄弱、改革滞后的问题已明显突显,在一定程序上制约着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3.1高校教学实习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为先导,提出的大学课程设置中,教学实习内涵、功能、方式、方法等也应随之转变。我国高校实习教学管理主要采用二级教学管理模式,高校在教学实习中,由教务部门负责实习的宏观管理,由学生负责本院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由于学校、实习单位与学生三者间的角色分工不清楚、责任与义务定位不明确,教学实习协议内容不全面、形式不规范,某些程序上受制于“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影响,导致实习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实习教学内容与科技发展、实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不相适应,使得教学实习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距离。
3.2教学实习单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随着高校的扩招,虽然学校经费大幅增加,但分配到教学实习环节的生均经费却增加很少。近年来,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做了诸多尝试,但由于教学实习经费的不足,相当数量的实习基地建设有名无实,缺少规范化的教学实习机构和保障体系,共建不共享现象普遍。同时随着市场意识的逐步深入,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不愿支付企业成本以外的管理费用,这也导致高校教学实习的成本日益提高,引发部分教学实习仅停留在参观层面,由此滋生出部分高校“无组织、无指导、无地点”的自主式流放式教学实习。
3.3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能力较差
教学实习的执行,一般情况下是由高校教师现场指导,或由实习单位的专、兼职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协助指导,实习效果与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休戚相关。从学校的指导教师来看,我国培养的高校教师,大多学历层次高,但很少有实践经验。而且,随着专业教师的逐渐淡出,部分高校教学实习中,许多环节的质量监控转由教学辅助人员进行管理,直接导致教学实习环节专业性下降。由于缺乏真实实习岗位情境下的专业指导,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实习成效收效甚微,教学实习流于形式。
3.4教学实习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在高校的实习教学中,衡量和评价实习教学质量的途径比较单一,实习的质量与考核缺乏必要的量化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不利于调动实习指导教师和参与实习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对于教学实习质量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来了解实习效果,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由于部分高校在实习过程期间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实习结束后又无完善的审核鉴定机制,出现一些学生没有实习却也拿到了有效的“实习鉴定”,而校方也只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4 解决教学实习管理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高校在教学实习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统一认识,科学规划,针对教学实习工作中存在的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诸多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措施,从而有效地改进和提高教学实习质量,促进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
4.1加强组织管理,明确责任分工
主张教学实习管理主体多元化,创建高校和实习单位互动式教学实习管理机制。学校负责协议、经费、制度等宏观管理,各学院负责教学实习计划拟定、实习生调配、实习前期准备及实习期间的督导检查等工作,实习单位负责实习任务分派、实习生安置及协助实习指导等工作。在角色分工方面,学院组建由教学秘书、辅导员、指导教师(包括实习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分管学工书记、教学院长、教指委成员组成的实习工作小组;教指委拟定与审核实习教学大纲,监管实习经费;教学秘书落实实习岗位信息需求,分解实习任务,办理实习生人身意外伤害险、实习学分成绩登记入库及实习报告建档工作;辅导员协助教学秘书落实实习生实习鉴定表填制,定岗定责,协助学工书记完成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对接;学工书记负责实习生岗前培训、人身安全、工作纪律,实习单位与学生、指导教师的全程衔接;指导教师负责指导与审校实习生实习报告,完成实习鉴定表、实习学分核算工作;教学院长负责实习全过程监管,执行实习预算,复核实习教分,总结实习成效。
4.2制定规章制度,规范运行流程
科学规范、程序透明是优化教学实习管理的前提,为充分发挥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在教学实习中的作用,必须从教学实习的日常管理抓起,建立起规范的教学实习规章制度,使执行规范化、管理程序化。学校层面,教务部门需要制定指导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详细的教学实习大纲和具体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时间、内容、方式及考核内容;学院层面,需要落实与实习单位共建实习协议书,以书面形式明确学校、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及学生各方的责任及义务,同时制定定期信息反馈与交流制度,适时掌握实习进展;实习单位层面,需要制定学生实习守则,规范学生实习行为。
4.3深化校企合作,稳定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涉及高校与实习单位的共建共享,需要双方的共同监督与管理。高校需要围绕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把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为开展教学实习服务。优先支持依托各类经济开发区、园区、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及在大中型国有企业、上市企业和百强企业等重点企业建立的实习基地,充分肯定这些联合共建的企业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起重要的作用,其技术的先进性、管理的科学性、工程的综合性,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一方面可使大学生教学实习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条件得到改善,实习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还可带动企业与高校全方位的合作,高校师资的技术理念与科研成果的稀缺性,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从而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双方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
4.4统筹资金分配,保障使用绩效
实习工作小组要确保必要的财政投入,成立实习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实习费用,维护实习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实习期内,务必明确学生人身意外伤害险的购置方,减少高校与实习单位双方的实习成本,同时务必规范实习期间诸如差旅费、图书资料、打字复印费、办公用品、实习补助、指导费等必要费用的开支范围,以及必要的经办人、证明人、分管负责人签章程序等财经纪律,强化实习经费使用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实习经费虚假冒领、挪用的行为,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4.5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指导水平
实习生还未真正意义上的走向社会,对实习环境及岗位的认知比较抽象,大多还停留在学生校园阶段,所以,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整合与提升实习生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保障。选拔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趋势的教师担任教学实习的主力军,并进行系统的指导培训,强调教育实习的重要性,树立指导教师的责任感,真正做到对教学实习负责,对实习生负责。指导教师需要设置以学校专业教师为主、合作单位高层管理人员为辅的“双导师”制,并落实“责任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与学生名单一一匹配,实时关注、关心、关怀学生实习进展,定期巡查实习教学进度,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各部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
4.6重视实习评价,健全评价体系
在开展教学实习管理工作时,可以从组织机构、基地建设、实习协议、实习内容等多角度建立完善的教学实习评价体系,逐步完善教学实习管理机制。主要观测点包括组建由校外专家、毕业生、指导教师、同行及实习生在内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实习专业、实习形式、接纳学生数量、课程建设、科研合作等实习单位的建设目标与内容,教学实习管理组织结构、各方职责和任务等管理角色分工定位,合作单位的师资建设,经费投入、规章制度等保障条件,以及实习单位资质等指标进行科学评估,充分了解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教与学态度,规范教学实习质量管理,实行全程动态监控,全面提高学生教学实习成效。
5 结语
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实习功效,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是高校建设双一流大学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主题。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走“产、学、研”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的道路,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各个主体、各个环节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标准,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才能全方位提高教学实习效果。
罗义成(1978-),男,硕士,任职武汉大学,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