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动力因素

2016-03-15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民族中学杨春雁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语文课评价语文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民族中学 杨春雁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今天,有许多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个别同学还把语文课当成一种休息课。有的学生课堂上处于消极状态:偷偷地交头接耳,小声谈话,不能进入情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品质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概述。

一、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概述

(一)下定义作注释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知识和进行学习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对知识或学习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二)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对人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有利于提高学的效率。对学生来说,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欢乐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果倍增。

(三)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的原因

学生们普遍反映对数理化的学习比较有兴趣,学习效率也较高,而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条:一是理科一般不要求死记硬背,大多是培养能力的,通过具体的问题,往往可以加深对公式定律、定义、概念的理解,激动灵活;二是理科通过思考而找到解题思路的刹那间,有一种豁然洞开的闪光感,完成之后,有一种巨大的成功喜悦感觉,而这恰恰是语文所缺乏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语文学习同样可以努力。

(四)语文学习兴趣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以其独有的文化特性与情趣,始终保持着“天生的浪漫”,充满着生命活力。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虽然并没有表现出那样的亢奋与活跃,虽然并没有多么大的“轰动性”,但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自由的心灵高飞的精神空间,语文学习的最大乐趣和本质就是情感世界的开拓,生命的感悟,生命的体验。在语文课上阅读一个文本,就是一次生命体验;写作一篇文章,就是一次生命活动的过程,一次情感的发泄,一种生命力的释放。语文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熏陶人的内在情操的过程,它的情趣性是表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而不像其他学科是显而易见,很快就表现出来的,它有一个时效性。并且它表现在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上。

(五)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是强调从教材入手激发兴趣;二是强调从教学方法入手;三是从“终生教育”的高度来看待语文兴趣与培养良好习惯的关系。

此外,很多教育理论家还从教学用具、课堂氛围、作业布置等很多方面进行论述,笔者主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动力系统来进行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语文学习兴趣内部动力系统

学生内在系统要素: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些学生对语文课兴趣很浓,不需要什么引导、激励,也学得比其他课程更卖力些;但是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能一时并不能感到有趣或有用,因而他们的学习便缺少动力。这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是学生的选择性态度和自身需求;二是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

三、语文学习兴趣的外部动力系统

(一)多元的语文学习评价

语文学习评价,是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评价是为学生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各类习题、试卷、阅读材料、笔记等作为依据,为学生的期末标出等级,打上分数,作出优劣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有失全面性、公允性,不能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应该积极建立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

当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置于评价、反馈、矫正、调控的视野之中,这种评价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锻造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从来不给儿童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儿童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苏霍姆林斯基就对他说:“你试一试重新做一遍,要是有哪道题不懂,明天上课前来到学校,咱们一起想一想。”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评价第二天上课前的半小时,“这是我跟学生一起进行最有趣的劳动时间”“是我跟学生心灵相互交往的幸福时刻”“如果我跟他一起解除了他的苦恼……我叫他自己把分数写进记分册里,这给他一种自豪感和尊严感。” 可见,对于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关注,是真正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因素,形成了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所体现出的吸引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要使语文教学摆脱困境,充满情调和乐趣,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一是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二是教师语言的幽默性、形象性、情感性;三是授课方法。

(三)灵活有效的课堂互动

“参与”“互动”是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共同实现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搞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1.“角色互换”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变换角色,让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学生交往沟通,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成为可以亲近的朋友,从而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

2.教学民主

教师要时常对以下问题进行:一是学生发言时,我们经常打断他们吗?我过分热心地纠正学生的语言,而使他们说话和阅读不流畅吗?(纠正语言毛病最好在学生表达完成以后进行,并让学生一起纠正)。二是回答学生认真提出的问题时,我的态度也同样认真吗?我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同等价值的交往伙伴了吗?三是我对学生发言的兴趣总表现得很明显吗?或者是否在学生发言时明显地“心不在焉”?四是在与学生交谈时,我常常注意他们是否遵守纪律、互相倾听和不打断发言吗?当师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我易激动吗?我用权威来压制学生吗?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是一个阳光雨露、春风化雨的过程。只有通过内部、外部两个动力系统的综合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开情感的大门,从中获得精神的提升与灵魂的净化。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评价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