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及微课的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模式
2016-03-15郭乃胜张田赵颖华
郭乃胜,张田,赵颖华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基于任务驱动及微课的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模式
郭乃胜,张田,赵颖华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116026)
摘要:交通工程学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为了改善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效果,对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的教学理论体系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设计,并结合微课设计探讨基于任务驱动及微课的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模式,对该模式应用进行了效果评价。研究表明,任务驱动及微课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热情,有效地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提高了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任务驱动;微课;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对专业人才的外语交际与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开始,教育部提倡本科教育进行双语教育,双语课程亦开始在各高等学校开设。[1]双语教学作为高等院校课程改革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已在各个专业中开展,尤其是作为我国对外技术交流重要组成部分的交通运输领域,以及国家“一带一路”的新兴发展战略,这种国际交流更需要双语人才。“交通工程学”作为交通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其课程体系内容涉及现代高新技术和前沿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因此交通工程学开展双语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增进交通运输领域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为该领域培养大批有用人才。[2]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同时,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背景下,与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翻转课堂等融合互联网精神的学习理念相结合,为微课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教育应用的平台[3-6]。尽管目前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开始批量建设微课,并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但对微课的构成要素和应用模式仍存在不同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另外,目前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式接受为主,在此教育模式中,学生缺乏思考和实践机会,最终导致对课程学习积极性的缺乏。“交通工程学”由于课程理论性强,实践可操作性弱,对于学生而言,往往不知学完该课程后如何应用,因而学习兴趣不高。
为此,基于任务驱动及微课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并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微课为中心。通过此种转变,以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学习达到吸收和巩固知识的目的,实现高效的学习过程。目前,在交通运输领域,关于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结合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理论体系特点,构建了基于任务驱动及微课的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现实教学中,成为新型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
二、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理论体系
1.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的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加,城市面临的交通通行困难愈发严重,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需要研究和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管理方式和手段。为此,运用中文学习和研究具有我国国情的交通流理论及其管理方式更为适宜,即双语教学不能完全代替中文教学。在本校安排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模式时,参考较好的教学模式,即不单纯追求英语的运用,而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以及教学内容适宜地采取部分双语、部分中文或部分英文讲解三种模式交替使用,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在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中,使用学生熟悉的英文词汇介绍本课程的意义与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英文水平,对于交通流理论、通行能力等理论性强、公式多、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重、难点章节采用中文讲述。对于城市交通设施规划等偏重概述为主、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章节采用英文讲述。其他介于两者之间的则采用双语教学,且双语教学时中英文比例恰当。
2.教学手段
交通工程学涵盖知识面广、知识点多,从获取更加丰富、直观、形象的专业知识方面来讲,多媒体教学较传统教学更适合开展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为此,在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手段上,坚持“以多媒体手段为主,以传统手段为辅”的原则。本校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方向的生源为理工科学生,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事物分析能力,但缺少学习的发散性,即缺少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若仍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手段则无法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目前交通工程学双语课程已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尽可能结合网络平台资料,实现多方式教学。此外,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构建、实际操作和媒体展示有机结合。如交通调查中:人工调查法尽可能使用板书引导学生掌握调查方法与步骤;仪器检测法采用实际设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其原理及操作方法;再如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利用图片展示和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对于交通发展新动态、学科前沿的内容,采用视频讲解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恰好为微课设计提供了施展空间。
交通工程学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正处于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转型期,面临许多全新的概念和内容。因此,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并有效地采用任务驱动的实践设计,并结合微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设计
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设计对于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的课程学习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结合交通工程学的课程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设计交通工程学课程部分内容,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思维模式、接受能力等特点,调整教师的授课模式,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7-8]。任务驱动的实践设计的实施方案如下。
1.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针对交通工程学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学生的重视度较低以及英语水平有所差异,若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成为教学任务的首要难题。因此,在展开教学工作之前,对开课班级的英语水平进行调查(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的统计)与测试(简单英语测验),掌握其英语总体水平,进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工作。
2.改变授课模式
改变固定授课模式,尽可能采取需求型的课程安排。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析其对交通工程学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需求安排对其切实有用的课程。结合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开展,为其分析相关岗位性质及工作内容,并进行团队式的专题调研。团队成员为5~6人,每人3~5分钟进行专题汇报,这可以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程学习中。加强课堂中学生口语,特别是英语表达的锻炼。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表述,同时在讲授过程中,增强互动交流,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改进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交通工程学的双语教学效果,考核方法亦需要有所改进,具体为:课堂作业(课堂小测试)、课后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其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英文答题,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与表达能力。在开展课堂专题汇报时,采取小组轮流汇报并讨论结果的形式,并由教师对其阐述进行最终打分;在进行课后作业时,采取阅读由教师提供的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英文文献或书籍,并进行简短英文论文翻译与计算分析,以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知识完成学期论文撰写作业。这可以在作业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专业文献,特别是英文文献的读写能力。其次,考试试卷的中文与英文相结合。采用中英文出题和中英文答题,这可兼顾到专业知识与外语水平存在差异的学生,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考试形式为开卷、闭卷相结合。闭卷考试内容主要是基本的概念、名词、知识,学生无需花较多的时间复习即能理解及掌握的知识点,要求学生用英语答题。开卷考试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允许考试查词典、教材及参考资料。针对交通工程学采用任务驱动法的课程开展情况,在任务过程中形成多项指标考核体系。根据本学校的教务规定,课程的平时成绩占20%~40%,期末成绩占70%~80%。该考核方法与规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度重视期末考试成绩,而忽视平时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基于此,本课程考核体系扩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即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针对具体的课堂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设计简述为:在课堂上实施的授课形式为学生专题汇报。每次课前针对给定专题内容进行学生分组,各组组员自行任务分工,以及专题策划与资料准备。课堂上每组学生针对给定专题内容,进行讲解。目前本专业中东地区的留学生较多,因此,特别设定相应地区小组,增加相应的专题介绍。在任务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任务的检验者,教师对各环节内容进行点评与分析;结合学生发言,进行提问并总结,学生与教师均尽可能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给出改进建议,以及对学生在课堂专题讲解中提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及时更正材料中可能存在的表达错误。
四、微课设计
微课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还未普及。微课教学实际上是将视频教学“碎片化”,但又不是简单的切片分割。就学习而言,5分钟左右的视频学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容易集中精力,学习效率也高[6]。视频教学一般包含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效果反馈等,其中,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和核心。
微课视频的网络学习环境几乎是开放的,学习者可根据自身需要,找到自己希望学习的微课进行学习。正是因为这种开放性,微课设计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全面了解学习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前期设计。鉴于交通工程学的学习者主要为学生,为此,在交通工程学的日常教学中、前期,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而开展微课的前期设计工作。微课教学目标需要在对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通常情况下,微课是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安排教学。如交通流理论、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交通安全等学生认为比较枯燥的知识,利用微课设计可以让知识更为直观易懂,而对于城市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展示交通发展新动态、代表学科前沿的内容,采用微课设计讲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交通工程学的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需要考虑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性,更需要考虑到能否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对于交通工程学而言,其本身知识点很多,每个知识点可以设计成一个微课,并在其中有效地植入相应的英语词汇或英语视频。因此分割教学内容可为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此外,教师能使其微课内容充实、生动、易懂和重点突出,不过于华丽冗长。微课视频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学习者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能否持久深入。根据上述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以及教学内容设计确定教学内容所适合的制作方式与制作工具,本课程的微课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进行视频内容设计,采用文本、图片、音频等手段表达知识点,使微课视频制作得具体化,力争达到复杂问题简答化,图文并茂、内容集中、条理清晰等。微课设计是以学习者(主要为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基本是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双语教学过程更需要设计者对微课视频是否能有效地被学生接受有所知晓,反馈教学效果。微课教学的时效性十分明显,因此设计好教学反馈环节,可以即时获得学习者的学习反馈,更快地修正微课视频。这其中,本课程的微课内容链接到课程建设网站或手机微信平台,学生可随时下载学习和反馈
五、效果评价
任务驱动及微课在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学生真实学习活动的深广度,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交通工程学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学生主动且乐于学的目标,提高了学习该课程的效率。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采用的分组研究和汇报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因此容易造成个别同学随意应付,以及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参差不齐。此外,微课设计模式的运用,使得理论性强或前沿性的课程在学生心目中变为得心应手,并能够及时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及视频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制作微课,将交通工程学的课程体系根据实际授课的内容要求进行了重新梳理。因此,结合基于任务驱动及微课的交通工程学双语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感受,并总结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加以改善,使得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六、结语
采用任务驱动及微课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学习专业知识,扩展专业领域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自由学习,很大程度地提高交通工程学的教学质量。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移动学习需求不断增强,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将在各领域中得到应用。因此,与时俱进,引入新型教学方法运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汪海年, 杨光辉, 张久鹏.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国际班)双语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J].陕西教育, 2013(1-2): 85-86.
[2] 何雅琴, 丁卫东.交通工程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23(11): 87-89.
[3] 张琛.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5): 29-32.
[4] 李长青, 张俊才, 毕建聪, 等.材料物理性能微课教学浅析[J]. 黑龙江教育, 2015 (1): 85-86.
[5] 郑辉, 李世军, 郑卫新, 等.药物分析双语教学的微课设计模式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 (3): 111-112.
[6] 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4(327): 98-103.
[7] 邱欣, 杨青, 罗小花.交通运输专业英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4(6): 184-186.
[8] 潘宇, 乔艳云, 宋志伟, 等.任务型教学法在环境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7(3): 214-215.
收稿日期:2015-10-10
作者简介:郭乃胜(1978-),男,副教授,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交通运输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24(2016)02-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