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6-03-15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新宾完小卓雯燕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情感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新宾完小 卓雯燕

近几年来,新课程走进了校园,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观使广大的教师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大的发展空间。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教学上要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实践,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教学的点滴之中。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老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式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等,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精心设计第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导,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文治,捉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语文的无比热爱,做为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其次,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党性强烈的未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中心思想,创设某种情境,做到“以境育情”。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 学习欲望,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来创设情境呢?

二、运用教学导语,创设情境

教师一登上讲台,学生就会很快调节心理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而,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完成这一心理转变,这时,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情感基础。

三、运用电影、电视、电脑等科技手段,创设情境

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因此,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意境在他们心中产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有时候,可以借助电影、电视、电脑等科技手段。

四、通过朗读,渲染情感,创设情景

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和神韵会通过朗读这个媒体,变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当然,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

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1.要挖掘载舟覆舟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握文中倾泻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要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课前,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刻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进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文章的字词、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

2.在教学过程中要寓情于理

所谓寓情于理就是要用作品蕴涵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这中,认识到情寓于“理”,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像喜亦喜,像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从而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3.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教师要经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在课堂上,不管是正的评价或 负的评价,学生都需要,他会从中感受到老师尊重,关心他,公平的待他。哪怕是一种表情,一个手势的评价都会激发学生的一种情感。学生对教师给予的态度都非常敏感,他们最不喜欢老师厚此薄彼,即对学生有亲疏、贵贱之分,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们的言行。而不喜欢这个老师,往往也学不好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可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明显的偏爱与歧视,对违反纪律的优生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的说几句;而对同样违纪的差生则是冷嘲热讽,甚至加以体罚。提问时,往往把目光停留在几个优生上,对一些中、差生则不理不睬,即使有时点他们起来也不是耐心耐烦,往往不等他们把话说完或在倔们不会回答时也不想多提示就让他们坐下,认为他们回答问题是浪费时间、耽误了教学进度这样的教师会让学生觉得不可亲近,因此对你 的学科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民。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装有全体学生、有博爱之心,这样才能让大部分的学生都喜欢你上课,从而喜欢你的科目,并用心地去学好。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诗意的,情感与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融于情感之中。认识过程的第一环节都浸透着情感因素,认识的每一发展过程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失去了对感情的体会,也就失去了文章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用情真意切来撑起语文的一片朗朗晴空。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情感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情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