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6-03-15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中学罗沛然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语文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中学 罗沛然

新课程标准给语文下的定义是“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作品的质疑问难,或殊途同归,或另辟蹊径,都体现了读者的主体参与。所以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农村初中生阅读水平的现状

语文是母语课程,它在中学教育中的位置相当重要,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科目。然而在实际学习中,只有20%的同学对语文感兴趣,大部分同学“烦它范围广,知识一大片”,或说“语文费时多,收效却小,不如多花时间搞数理化科目,收效大,能拿高分,对升学考试有利”。同时,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家长、教师、社会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期望与导向,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学习数理化英语,做习题、试卷,阅读时间和空间受到严重挤压。95%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70%的学生经常阅读的课外读物是“优秀作文选”。农村家庭的学生,回家不是干农活,就是看电视放松在校紧绷的神经,使得阅读这种真正有益身心的活动变得十分贫乏,所以,农村初中生阅读面太窄,阅读量太小成为不争的事实。除此之外,令人担忧的是学生阅读层面的低下,没有阅读的习惯。

首先表现在中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接受量上,四大名著看过的学生在农村初中每班不足10%,他们喜欢的是那些豪情、美艳的卡通书画、武侠言情小说、少男少女杂志。其次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低,不爱看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中肢解性地讲析使语文丧失美感,是语文失去活力与魅力,师生沉溺于应试教育的泥潭,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丧失了创新的能力。

二、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兴趣,也才能事半功倍。

此外,教师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有情感的朗读课文,能把学生带到业务这个有趣的天地。抑扬顿挫,幽默诙谐的语言,是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激发起他们的一定兴致,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1.以情激趣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文章蕴含的意境中,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带着情感的朗读,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美妙之处,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为文章所感染,而记住精彩的内容,进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去阅读背诵诗文中的佳词好句、精美段落。

2.听读激趣

即听名家或教师对名著片段、精彩诗文的配乐朗诵,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多方收集资料或预先录制有关的语段朗读磁带,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欣赏。

3.活动激趣

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可创设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审美情操的一定活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一定兴趣。

(二)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第一,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朗读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崭新的一天,在书声琅琅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2.默读

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映,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就会快得多。

3.精读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句逐字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

4.略读

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通览全篇,取其精华。对于略读这种阅读方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有论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正确掌握略读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猎取知识的效率。

第二,上好阅读课。

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后,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充分地品味吟诵。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

第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醉如痴,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养成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的习惯。因受方言的影响,朗读中难免有读不准的情况,这时应逐步克服,不要急躁,多查字典找规律。

第二,养成集中精力默读的习惯。默读比朗读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思考,提高阅读的效率。养成习惯,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第三,勤于思考的习惯。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从中对自然、社会、人生获得有益的启示。

总之,语文教学中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