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

2016-03-15郑大军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关键词: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

郑大军(淮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

郑大军①
(淮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在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背景下,笔者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个性,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而,目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实施面临一些问题,即资源受限制、体制不完善.为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应实施以下策略:明确教学目标,加大资源投入;树立人本思想,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类型,实现内外统一.

高校;体育教育;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0 前言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能够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在发展体育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育全能型人才.

1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定义

体育俱乐部的概念起源于国外,受到西方国家的热捧.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对体育教育结构进行调整,社会各界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日渐丰富起来.通过翻阅研究文献,笔者发现众多学者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定义不尽相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观念.其中,欧阳萍认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指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体育运动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而开展的教学[1].许明荣研究认为俱乐部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和延伸性,有利于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笔者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作出了如下定义,即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指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活动资源并组建成新教学班,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因此,体育俱乐部教学并不受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限制,符合体育教育的一般运行规律,即可在课堂上开展又可在课余时间开展.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2 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在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使体育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视野与选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体育俱乐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发展的,新纲要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应用于体育课程中,是“点”得切入,“面”的影响[3].

2.2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俱乐部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完全转变为主动参与.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实践证明,它是当前高校体育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也是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之一.

2.3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

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一教学模式淡化考试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是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3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发面临的问题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开发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为:资源受限制、体制不完善.

3.1资源受限制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开发必须要依靠充足的资源支持才能实现.但是,部分高校受制于资源的限制,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上表现得力不从心.由于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使得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高校体育教育设施提出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对热门体育运动项目更是如此.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高校生源数量不断增长,给高校体育教育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有限的体育运动设施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一度引发资源紧张现象,违背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宗旨.另外,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资源限制还表现为,专业师资力量匮乏.体育俱乐部教学适当放宽学生选择项目、时间和考核的空间,加之学生的兴趣不均衡、体育意识差、锻炼意识薄弱等因素,导致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难度系数加大.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这方面的师资力量配备不足,不能够给予全体学生综合指导.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部分高校教师被迫转行或者接受更多的授课任务,这无疑增加教师的负担,分散教师的精力,最终影响体育俱乐部教学实效.

3.2体制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保障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一个系统化实施的过程,涉及到多重环节和因素.一套完善的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体制应该包括教学评价体制、运行体制、奖惩体制以及建设体制等.某些高校由于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认识不足,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致使有关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设不到位,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物力、人力投入都有待提高.在此,笔者重点提出评价机制问题,因为这关系到高校其他管理项目的开展,影响教学优化.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采用结构评价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其中,结构评价是指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的综合评价,其目标是全面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以当前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来看,教师评价在结构评价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公正精神依赖度很高,增加学生客观评价的不稳定性、局限性和片面性.当然,对于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育而言,教师评价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考核方法,但是从考核的公正性分析,作者认为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融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融合将会是高校体育考核评价体制更加完善.

4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笔者基于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认识,结合上文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发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以下几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4.1明确教学目标,加大资源投入

各大高校要加大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重视,加速相关建设.区别于职业俱乐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设计要与体育教育目标相一致,以满足体育教育为目标,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当代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应该以人本思想和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努力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各大高校还需要结合本院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情况和教学进度制定短期目标,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总体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目标细化和调整,以时刻保证对体育俱乐部教学作出正确的引导.针对以上提到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发资源限制问题,高校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合理规划已有资源配置,结合本校的体育教育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建设计划,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于体育俱乐部教学设施不足问题,高校可以积极寻求政府和企业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适当加大相关建设资金批复,在完成生源数量、建设规模考察工作的基础上,明确各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需求,列举出详细的设备采购清单,分清轻重缓急,进而进行循序渐进的建设,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基础.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教育,让学生们明白每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均衡的体育运动兴趣,尽量避免体育运动高度集中的现象出现,帮助学校缓解体育俱乐部教学建设压力,提升场馆利用率.

4.2树立人本思想,完善管理机制

现代高校教育必须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和关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体育俱乐部教学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思维,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的松散状态和放纵心理.因此,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显现得尤为重要.除了上文中论述的目标机制和建设机制,高校还要完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激励学生的正确行为,规范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在完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中应该针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进行.其中,教师方面的考核和奖惩,需要高校将体育俱乐部教学评价纳入到体育教育考评体系当中,请专员适时到教学现场进行巡查,仔细观察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分析其中的足与不足,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于绩效考核优的教师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积极推广他们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经验,组织其他教师进行学习,督促教师自我完善和提升.而对于绩效考核不佳的教师予以适当的处罚,指出他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并在教学研讨会上进行探讨,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提升教学质量;学生方面的考核和奖惩,需要体育教师在学分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们的个性特征,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相应的奖惩,用中肯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激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升.

4.3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虽然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容忽视.教师在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逐渐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课下要与学生进行近距离交流,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体育俱乐部学习当中.而这些内容的实现必须要依靠教师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为此,高校应该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们的专业教学水平.在师资力量配备上,高校要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平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数量比,保证各个科目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建议高校定时开展培训活动,为各个专业教师提供进修平台,使体育教师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具有学术科研能力的师资对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高校校内还可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请教师坐到一起,互帮互助,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加进彼此间的交流,让体育教师从各个方面汲取优秀经验和思想,并逐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从而提升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发挥扬长避短的功效.而对那些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的教师则需要加强思想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明确角色定位,提升他们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重视,向他们宣扬先进思想.除此之外,高校还应给予广大教师充分的人文关怀,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扩大,不断提升教师的福利和待遇,解决教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投注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在教学上.

4.4丰富教学类型,实现内外统一

纵观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部分高校受体育课时安排的限制,使得学生们课上锻炼的时间较少,而课下又很少得到教师的辅导,体育学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高校应该逐渐丰富体育俱乐部教学类型,发展俱乐部的过程中由课内转向课外,逐渐配齐体育俱乐部教学课外辅导教师,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开展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实现课内、课外统一教学.高校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创新体育俱乐部教学内容和形式,加强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使学生巩固课内体育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观念.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层次化体育俱乐部,选出管理代表,请其辅助教师的教学管理.由于田径素质是体育运动的基础,能够对学生的力量、耐力等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各个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成立初、中、高三个层次的体育俱乐部,只有学生通过各层次体育考核之后,才能进入相应的体育俱乐部,从而对学生开展循序渐进的教学.这样不仅符合了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5 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5.1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可进一步反映出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5.2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变化

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一,俱乐部在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主体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其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运动项目的多样性,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多种选择的需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其三,体育俱乐部式的教学可以不受年级和性别的限制进行学习,通过相互的学习、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3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变化

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体育锻炼习惯和树立终身体育思想,这主要是因为俱乐部式的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对运动的认知和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项目长期坚持学习,从而使学生由被动参与体育锻炼转向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6 结束语

总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实施,满足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我们应该持续关注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分析其中的足与不足,扬长避短,从而构建完善的体育俱乐部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欧阳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与发展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76-378.

[2]许明荣,蒋玲.高校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381-383.

[3]何瑞映.高职院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71-75.

[4]孙磊.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浙江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79-82.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 Dajun
(School of Information,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235000,Huaibei,Anhui,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P.E.teaching quality,the author adopts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analysis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 can implement the education guid⁃ing ideology of the“people-oriented,health first”,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good personality,developing the habit of lifelong sports.It can also be conducive to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teaching,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However,the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 in uni⁃versities faces some problems,namely,resource limitation and imperfect system.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we should implement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to clear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increase resources input;to establish humanism thought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to enrich the teaching type and realizing unity of inside and outside.

universities;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club teaching model;implementation strategy

G 807.4

C

2095-0691(2016)02-0090-04

2015-09-20

郑大军(1975-),男,河南南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