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有效落实数学课堂的情感目标

2016-03-15广西桂平市大洋一中谢成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态度情感数学

广西桂平市大洋一中 谢成君

布鲁姆等人提出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也将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而情感态度与价值可作为“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动力支持系统,而体现其价值,实现学习的高效与优质。情感与态度方面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达到: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以上课程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特点,也给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落实好情感与态度目标。

一、真情关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里的“合作者”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优良的品格、渊博的学识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其次,要热爱学生,从思想、学习、生活上真诚的关心每一位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自己的朋友,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人、喜爱的人,对于差生,尤其要予以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消除思想上的障碍,耐心细致的辅导他们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然后,教师要坚持在课堂教学中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心情喜悦的进行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快乐的情绪会使学生心扉敞开,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真诚的情感投入,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会把这种对教师产生的良好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巧设数学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新和求知欲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条件。通过设置,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人最大的天性”,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会驱使学生乐于接触数学、钻研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了兴趣,就会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变被动状态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大力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也是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好奇心的激发和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每节课要设计一个和本节内容相关的趣味问题或数学故事,设置悬念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学习概率一节时可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两个人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公平吗?”;教黄金分割时,展示上下身体比例不同几个人的图片,让学生说哪种比例的人最耐看。通过这些,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体验数学的神奇魅力,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热衷于数学学习。

三、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课堂即时评价中体验

即时评价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学生情感的有力武器。教师丰富的语言、甚至肢体语言,都是开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好奇性以及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善于辩论等,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对准备充分、发言精彩者给予加分等。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句表扬的语言,一个惊喜的表情,往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心智的火花。肯定的评价,使学生产生兴奋,使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效果可能胜于师生的一次长谈,一次批评,甚至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肯定的评价,学生得到了教师与同学的肯定,获得了小成功的体验,强化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了情感态度的养成与巩固。

2.师生互动中体验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活动主要是解题,长期单一的解题活动易显现数学优生与数学困难生的解题差距,会损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新教材在编排上增加了许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学习背景和学习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然的情景中动手、动脑“做数学”,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完成好课本上的“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并能经常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参与数学活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做到精益求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学生学习数学容易半途而废,是因为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只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也会使人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事迹来启发激励学生。使学生从数学家的事迹中获得教益,树立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的拼搏精神。另外在平时的练习、作业的完成上,严格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勤于动恼,敢于质疑问难,做到精益求精,探索创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总之,情感与态度作为数学新课程的四大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更具人文性和教育功能,我们应该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努力探索落实情感与态度教学目标的方式方法,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不能矫揉造作,不能牵强附会,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真切感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极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最终实现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态度情感数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