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类专业“主动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2016-03-15陈得宝李素文方振国姜恩华赵庆平杨一军淮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卓越

陈得宝,李素文,李 峥,方振国,姜恩华,赵庆平,杨一军,邹 锋①(淮北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电子信息类专业“主动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陈得宝,李素文,李峥,方振国,姜恩华,赵庆平,杨一军,邹锋

(淮北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文章分析当前“主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子信息类专业“主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从实验项目设计、硬件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和开展科技课外活动4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主动实践”能力,为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电子信息;主动实践;卓越人才培养

0 引言

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构建和创新电子信息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电子信息类应用创新型复合人才至关重要,是保证电子信息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为培养实践能力强,能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倡导“主动实践”[1-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主流.如何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成为活知识,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3].在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有的高校将“主动实践”教学作为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4].有的研究利用“主动实践”理念指导非电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5].有的研究以不同的方法驱动“主动实践”教学[6].有的通过对欧美等国家高校工程教育模式的案例分析,得出一些构建我国创新复合卓越人才的方法[7-8].此外,我国一些重点大学的博士、硕士生也围绕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选题[9-10],研究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和模式建立问题.纵观研究现状,可以看到本科实践教学,特别是“主动实践”教学在高校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已得到重视,而由于各高校条件不相同,“主动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我校多年的改革实践经验,提出建立“主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方法,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1“被动实践”与“主动实践”的关系

通俗地讲,“被动实践”是在原因、过程和结果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活动.从实验的目的性看,“被动实践”中实验目的一般非常明确,基本上是验证理论知识或掌握某种实验方法或某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从实验方法和结果看,“被动实践”中实验方法、原理及步骤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实验结果是预先知道的.从实验的组织和过程看,“被动实践”一般是由教师主导,实验过程一般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在电子信息类实验中如万用表的使用、示波器的使用及一些课程中的验证性实验都属于“被动实践”.而“主动实践”主要是要让学生能真正独立思考、能真正参与教学和实践过程,从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些团队性的实践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协同组织能力.与“被动实践”教学不同,“主动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不同的问题和实验项目,实验中用的仪器往往多样化,实验结果事先很大程度上讲是未知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主动思考、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实验仪器自主确定和选择,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其最大特点就是要给足学生的想象和发挥空间,提高实践的好奇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实践热情,提高其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2“主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为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都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主动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对“主动实践”的认识不足

多年来的实践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注重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三基能力,导致培养的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缺乏活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11].很多教师认为实验就是不同分组学生的重复,认为实验教学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是完成对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有的甚至认为实验教学可有可无.这些认识都制约实验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主动实践”项目内容缺乏

由于很多学校对每个实验项目都分配固定的学时,很多实验项目的设计都局限在项目与理论的对应关系上,在规定的学时内必须完成,导致很多实验项目还是在“被动实践”的框架下设置.此外,实验项目的设计与真实的市场需求脱节,由于设计实验项目时未能对实际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很多的实验项目内容死板,有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多年不变,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市场需求相差甚远.

2.3“主动实践”平台缺乏

“主动实践”平台不但项目内容要紧跟市场发展需求,而且实验过程中仪器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实验室要配制尽量多的仪器供学生实验时挑选,而一般学校目前的资源配置和实验设备的管理上都难以满足要求,很多实验都是在对应的实验室进行,这些相互独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固定的,不利于“主动实践”教学的开展.

2.4教师实践能力与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难匹配

“主动实践”教学不但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实践观念,而且要求实践指导教师要紧跟市场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而很多实验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企业或市场锻炼机会,与市场和企业需求难以接轨,导致其在设计和指导实验或专业实践时,很难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实验内容,更新教法.

3 电子信息类专业“主动实践”模式构建方法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市场发展快,对高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卓越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信息类的毕业生不仅要具有电子信息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自己设计、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团结协作和不断创新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构建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要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3.1“被动实践”教学和“主动实践”教学的统一

强调“主动实践”并不是要忽视“被动实践”,“被动实践”在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被动实践”更有利于基本实践素质的培养.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中学阶段的实践教学经历千差万别,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缺乏基本的实践素质,因此,对其开设一些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的实验,规范其实验操作过程,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等都非常重要.如果此时盲目开设一些主动性较强的实验,未必对培养其基本实践技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因此,倡导“主动实践”不能完全忽略“被动实践”,要做到二者的统一.

3.2精心设计实践实验项目,激发学生“主动实践”热情

由于“主动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或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因此在“主动实践”实验项目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3.2.1实验实践项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电子信息类实验项目应具有基本和发挥两大部分,基本部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发挥部分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要求.实验结果应能让学生体现“成就感”,即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设计、思考,得出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

3.2.2实验实践项目是否与当前的实验条件相匹配

对于一些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很难在大纲规定的学时内完成,这就要求实验室开放,让学生自由选择时间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整.自主设计要求实验室必须具备完成本实验的条件,否则实验内容就很难完成.

3.2.3实验实践项目是否与当前市场需求接轨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接轨,而“主动实践”有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用活,解决实际的问题.电子信息类实验项目的设置应充分调研和了解当前企业和市场需求,有的实验项目可以与企业联合确定,使实验项目能综合多门课程的知识,同时又与实际需求相适应.

3.3打造优良平台,为“主动实践”教学提供硬件条件支撑

随着“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的不断推进,各高校都在建设相应的实践平台.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认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应重点建设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主动实践”平台.

3.3.1虚拟仿真平台建设

电子信息类“主动实践”项目要求学生能完成方案选择、理论分析、系统仿真和硬件实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前3个部分学生在课外最好能完成,以提高硬件实践平台的使用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已成为学生预习、仿真实践和与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建设好虚拟实践平台,开放满足不同学生人数需求的IP和购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网络版仿真软件,学生就可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相关的实验内容完成硬件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极大提高硬件实验平台的效率.

3.3.2实践基地建设

抓好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和与市场接轨至关重要.校内实践基地应购置满足学生“主动实践”项目开展的各种仪器和设备,能对高年级学生全天候开放,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完成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系统测试等方面提供良好的环境.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可通过校外实习或联合研发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尽早接触人才需求市场.

3.3.3工程中心建设

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多数毕业生将来都要到企业承担相关的研发、生产或管理等工作,培养其工程设计能力和科研思维十分重要.在校内建立相关专业的工程训练中心,购置相关的实验平台,将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提供硬件支撑.

3.4打造优良的实践教学团队,为“主动实践”教学提供人员保证

优秀的实践教学团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高学历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实验教师学历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很多教师在进入高校前一直在相关高校学习,有的教师在学生阶段大量的时间都在从事理论方面的研究,“主动实践”能力相对缺乏,这不利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因此,各高校应该给这些教师更多的实践机会,从制度上保证他们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需求,如每年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类教师到企业锻炼,也可参加相关的实践教学培训等.

3.5加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投入,以学科竞赛驱动“主动实践”

实践证明,学科竞赛在“主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参加过学科竞赛培训和竞赛的电子信息类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主动实践”能力,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科技团队协作能力.作为高校,应加大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投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同时对辅导竞赛的老师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在职称评审、评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以激发老师指导热情.

4 结束语

“主动实践”教学对培养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实践”意识,培养其“主动实践”能力,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对当前“主动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主动实践”教学模式,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蔡红娟,蔡苗,黄冠斌,等.倡导“主动实践”,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6):142-144.

[2]曾晓松,谭琼.高校实验教学中的“主动实践”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279-281.

[3]叶秉良,戴文战,杨蔚琪.基于“三点一线”模式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新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 (9):69-71.

[4]关维国,鲁宝春,王冬霞,等.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1-4.

[5]赵艳艳,陈桂云.运用主动实践理念,指导大学物理实验教学[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69-71.

[6]李平,杜力.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主动式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5,270:99-100.

[7]赵宁.信息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26-131.

[8]唐露新,骆德汉,吴黎明.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3(11):130-133.

[9]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10]张晓阳.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11]孙尔康,张剑荣,张家玫.两种实验教学理念的比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3-4.

Building Active Practice Education Model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CHEN Debao,LI Suwen,LI Zheng,FANG Zhenguo,JIANG Enhua,YANG Yijun,ZOU Fe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235000,Huaibei,Anhui,China)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active practices are analyzed,and the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ac⁃tive practices education mode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is proposed.How to improve the active practices ability of students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is discussed from four aspects(designing ap⁃propriate experiment project,building good hardware platform,constructing good team and carrying 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The method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excellent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electronic information;active practice;develop excellent talents

G 642

C

2095-0691(2016)02-0079-04

2015-07-20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zdjy060);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3gxk048,2013sxzx014);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3jyxm097)

陈得宝(1975-),男,安徽安庆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模式识别等.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卓越
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水防渗工程技术实践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以创新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大作为 走向卓越
电子信息工程系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