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放学空当期”亟需打好组合拳
2016-03-15林日新
林日新
解局“放学空当期”亟需打好组合拳
林日新
中小学能否把放学时间调整延后1小时?为了接孩子,一些家长被迫上班早退。昨天,“武汉观”问答平台上,一位粉丝有关中小学生“放学空当期”的问题,在“两会”现场引起了热议。(武汉晚报)
何谓“放学空当期”?指的是中小学校的放学时间过早,有的4点半,有的4点,而家长一般要5点或5点半才下班,在学校放学与家长下班来接学生的衔接中,有大约1个小时的时差。
本来,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并非是一道无解的方程式。比如,前几年教育部门就曾接到家长的投诉电话,因为放学太早,呼吁学校建立“课后兴趣班”。有的学校便着手试点起来。当然,建立兴趣班必然需要学校组织教师,而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必然需要学校给予适当的工作补助。有的学校“每月收费80元”,这样立即触及了“教育红线”,有的家长立即就指责并上告学校“乱收费”。而不少学校设立“学后班”是让学生集中在教室内做作业,这同样被不少家长非议:“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够长了,放学了仍然留在学校,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如此一来,弄得学校左右为难,后来就索性一放了之……如今,旧事重提,破解之法不可能依然把牌全部押在学校方面了,必须整合政府、学校和家长三方的力量,共同努力,打一套“组合拳”。
首先,政府可以因时制宜,按春秋两季分别调控学校的放学时间,让其与家长上下班的时间大体衔接起来,缩短“放学空当期”,消除学生放学的安全隐患。或者,政府适当地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校车,让学生上下学有校车接送,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当然也会相应增加经济成本,希望家长能够理解。
其次,学校和家长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生可以自行组织起来到学校操场、走廊或花园等公共场所打打球、做做游戏、看看书、做做作业,平静地等候家长下班后来接。
最后,学校在向上级教育部门申请,向全体家长倡议并得到允许后,可向有需要的学生收取一定的“放学管理费用”,用来建立“课后兴趣组”或开放学校图书室、少年宫,供学生们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