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啥补啥”不应是中小学课程设置常态

2016-03-15周卫军

湖南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部门师资常态

周卫军



“缺啥补啥”不应是中小学课程设置常态

周卫军

当前有一个令学校苦恼的现象,每一次安全事故之后,各地教育部门便会强调课程表中要设置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每当发生学生自杀、自虐新闻时,又会强调要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学生早恋、教师猥亵学生被披露后,又会引发“增加性教育课程”的讨论……仿佛我们的中小学课程设置漏洞百出,不设置相应课程便无法保护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笔者认为,这种针对中小学课程设置的“缺啥补啥”做法,原本就是一种极不严肃的态度,甚至是一种不懂教育的外行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学课程设置都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和省级标准,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着严格的课时规定。这些规定是经过相关专家反复论证之后才制定的,必然有其科学依据。如果无原则地反复变更,无疑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困惑和混乱。二是每一项新课程的增设,一定需要必要的经费、设施、专业师资等予以配套。而这往往又是不少学校力有不逮的。第三,我们当前的中小学课程中其实已包含了绝大部分被要求增设的课程,只是因为学校的教育观念、设备设施和师资配备等原因,使得课程开展不到位。所以说,中小学课程设置“缺啥补啥”,表面上看是一种重视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做法,实际上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临时补救式措施。

因此,最根本的并不是在课程设置上找原因,而是要从课程实施上抓实效。一是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需在开展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以适应社会发展为要求,从整体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不是各个权力部门都插手课程设置,随意增删。二是要加强各项课程建设的硬件设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三是需要改变应试观念,改变评价方式,不能总是将课程的落实寄托在纳入中考、高考之上。只有让老师、家长、学生从思想观念上做出改变,自发地、认真地贯彻落实这些课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广东省政协委员呼吁中小学开设急救课的初衷,但是课程设置确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部门一定要有积极应对的心态和符合教育规律的坚持,切不可人云亦云、自乱阵脚。

猜你喜欢

教育部门师资常态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假”师资培训之平台,析专业发展之成效——论参与体育师资培训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