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2016-03-15姚温丽郭淑丽

河北传媒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民办高校队伍

丁 昭 姚温丽 郭淑丽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1)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丁 昭 姚温丽 郭淑丽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1)

民办高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培训、进修机会有限等。必须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增加教学管理队伍培训、进修机会、制订激励措施等,加强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教学质量;培训进修

教学质量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依赖于一线教学的教师,而且需要一支高效高质的教学管理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管理队伍对一所学校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为教学管理队伍是保证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一、加强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管理队伍的构成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院(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教学秘书等教学管理人员[1]。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有其特殊性,但他们同样肩负着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任,其素质的高低同样影响着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2011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将“教学管理队伍”列为“质量管理”中的一项被评二级指标,并对教学管理队伍提出了基本的要求[2]。教学管理队伍是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其建设情况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积极推进高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升其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教学工作是一所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队伍是高校教学政策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到组织教师的教学,从对学生学籍的管理到组织学生的考试,以及各项教学资源的管理和支配等,都是由教学管理人员安排并实施的。教学管理队伍的教育理念、工作能力、个人素养、工作方法等直接决定了科学、有序且高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能否形成,进而决定教学质量能否逐步提高。民办高校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就不能不加强其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三)是扩大竞争优势的有效举措

近年来,高校普遍致力于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民办高校,千方百计塑造品牌,强化竞争力,以获得良好的生源、充足的经费及强大的人力资源[3]。而这些特色品牌的树立主要依赖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优化并合理利用每一项教学资源,从而凭师资引进生源,凭管理效益获得经济效益,凭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博得社会声誉,提升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为民办高校赢得竞争优势。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该说,民办高校从创办之日起,就开始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民办高校办学走向正轨,民办高校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断提升,也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初步形成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配套制度和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队伍管理机制;注意引进教学管理人才,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专业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对近年来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民办高校毕竟办学历史不够长、缺乏深厚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经验,民办高校特殊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其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快速发展。因此,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和短板。

(一)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的不够合理表现为多个方面,突出的有三个: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

第一,年龄结构上表现为青黄不接。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主要有两方面的来源:一是来源于公办高校退休的教学管理人员。这部分教学管理人员进入民办高校之初,大都处于60岁上下,其年龄层次之“黄”是显而易见的。二是来源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初入民办高校的年龄,大都处于二十三四岁左右,其年龄之“青”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三四十岁中间年龄层次的管理人员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这种年龄结构上的青黄不接,给民办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实践带来的弊端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背离了团队年龄构成规律。从团队年龄构成规律上讲,应当是老、中、青三结合,各占一定的比例,形成梯次排列。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年龄层次上出现断层,不利于教学管理经验的持久积累和有序传承。另一方面,降低了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公办高校退休来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因年龄较大,除精力和体力不足外,面对办学时间不长,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尚不健全的民办高校,往往习惯于将自己原来所在公办高校的一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搬过来用于民办高校,或用自己在公办高校多年积累的经验套用于民办高校。这固然有正迁移的一面,但民办高校的很多实际情况与公办高校不同,完全搬用和套用必然有其负迁移的一面,导致教学管理上一系列矛盾和冲突的出现。进入教学管理队伍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学生转变为合格的教学管理人员,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在熟悉工作职责和流程上、或是在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方面,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而这个转变的过程,是要以增加教学管理成本或牺牲部分教学管理成效为代价的。

第二,职称结构上表现为高中初职称比例失衡。与年龄结构青黄不接现象互为因果,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十分突出。老一辈的教学管理人员基本都是高级职称,而刚毕业入职的大学生几乎都没有职称或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人数偏少。这种职称结构上的失衡状态,不利于民办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第三,专业结构上缺乏教育学或管理学专业人才。目前,各民办高校在录用新毕业的大学生作为教学管理人员时,最低要求本科学历,这在学历层次上达到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但是这些大学生专业各异,大部分不是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的学生,既缺乏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也缺少教学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教学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无论是感性方面或是理性方面都认识不到位,导致其成长过程延长,教学管理效益低下。

(二)队伍不够稳定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学管理人员对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缺乏自信和自尊,对自己的发展前途迷茫失望,导致整个教学管理队伍不够稳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人员变化快。教学管理队伍不够稳定最直接的、显性的表现就是人员进出频繁,特别是青年人变化快。有的人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干了不长时间就转行转岗了,而转行转岗的主要方向是教师队伍。据不完全统计,河北某民办高院教学管理队伍有60多人,近3年来,离开该队伍的就有十几人。其次,在岗人员思想不稳定。有相当一部分年轻教学管理人员虽然身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却是有走心没留心,只是把教学管理岗位作为跳板,暗中寻求离开教学管理岗位的合适机会。

据调查,民办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工作任务繁杂、责任重、压力大。大多数民办高校为了节约管理成本,把管理人员的数量压缩到最低限度,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和强度非常之大,经常加班加点,很多教学管理人员都感觉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十分疲惫。他们很担心因此造成失误而引发教学事故,忧虑一旦发生教学事故,自己承担不起责任。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民办高校的薪酬体系并不与各教学管理部门、各教学管理岗位的业绩直接挂钩,各部门、各岗位干多干少都一样;而且,教学管理人员(主要指年轻教学管理人员)的薪酬不仅明显低于公办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也低于本校教师,因而严重挫伤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培训机会有限

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民办高校更是如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很多民办高校鼓励一线教学的教师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来提高其自身水平,并对其培训、进修给予政策或资金的支持。但一些民办高校认为为教师服务的教学管理人员只是按章办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加以限制。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因为接受培训少,民办高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的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知识和方法知之不多,又缺乏服务意识[4],这样一支缺乏现代教学管理知识和服务意识的教学管理队伍,只能按照旧有的管理模式展开工作,势必导致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低下,进而制约该校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对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民办高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对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克服“重教学,轻管理”的观念,充分认识教学管理是教学效率和效益倍增器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二)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

首先,优化年龄结构。根据教学管理的要求和本校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准入制度。依照合理的年龄结构比例,加大力度引入优秀的中年教学管理人员,实现老中青合理的年龄结构搭配。除了提供优厚的待遇外,还可利用民办高校灵活的用人机制,给予教学管理人员一定的权利,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实现自身的价值,使其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其次,优化专业结构。在引进青年教学管理人员时,严格准入制度。在控制人员比例的同时,对专业条件做进一步要求,重视招聘教育、管理或计算机等与教学管理专业相关的毕业生。

再次,优化职称结构。要在优化年龄结构的同时,注意优化职称结构。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青年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研究,创造工作业绩和学术成果,争取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打造职称结构优化的教学管理队伍。将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与其工资待遇直接挂钩,以提高青年教学管理人员晋升高一级职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应注意发挥民办高校灵活的用人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那些教学管理能力弱、责任心差、学历层次低的教学管理人员,给予调岗或辞退。

(三)增加教学管理队伍培训的机会

其一,建立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队伍培训体系,并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应形成脱产培训与在岗培训、理论培训与参观见习、集体学习与个体自学、走出去请进来、经验介绍与知识竞赛等结合的多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分期分批展开的教学管理队伍培训系统。就目前来讲,要特别鼓励和支持教学管理人员走出去参加相关的培训,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给予相应的经费保障。

其二,注意构建教学管理队伍培训的激励机制。把培训与薪酬激励、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等结合起来,形成教学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培训机制。着力培养一批懂教育、通管理的专业化管理人才,实现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共同优化。

其三,形成科学、全面的教学管理队伍培训内容。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训,在内容上应通过科学的设计,注重全面性,不仅重视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和管理能力,还应注意其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教育管理专业理论的培训,使他们了解与管理相关的技术知识、社会知识,改善并提升知识结构;通过教学管理业务的培训,使他们从专业角度了解掌握教学管理中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沟通、创新等方面的要求,探索教学管理规律,提高教学管理的效能;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如热爱教学管理工作、确立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具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等。

培训中,应注意对不同类型教学管理人员有不同要求。如对教学管理主管人员,应突出其决策水平、领导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提高;对教务管理人员,须突出其办事能力和具体操作技术的强化。

(四)张弛有度,合理减轻工作压力

民办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遵循教学管理的规律,尊重教学管理人员的生理和心理运动规律。努力降低教学成本,防止和克服公办院校容易出现的人浮于事现象,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人的精力、体力的有限性又是必须认识和尊重的,不能把降低教学成本置于透支人的生理心理基础之上。这样做,不仅会对教学管理人员身心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且容易因此而造成教学管理工作的隐患。为此,民办高校须根据自身规模和发展的需要,配备足够的教学管理人员。当然,这里所说的“足够”,笔者无法也无力提出确切的量的概念。但建议民办高校领导者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教学管理人员的呼声,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给出一个恰如其分的教学管理队伍编制定额。同时做到编制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使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紧张度控制在合理的程度之间,同时在工作之余有精力和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有所思考和总结,从而促进自己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五)制定激励措施,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延续性,为了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效运行和不断完善,民办高校必须有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5]。除了根据教学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合理编制岗位外,还应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首先,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工资待遇。脱离物质现实而无限夸大精神的作用是不切实际的。如上所述,大多数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工资待遇偏低,这是造成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应该根据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强度给予合理的工资待遇,可以参照公办高校和其他管理队伍的工资标准适当提高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工资待遇,对其工作给予肯定。

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在普遍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工资待遇的同时,应根据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量、工作效果等各项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机制,在规定时限内,对绩效考评优良的人员给予享受高一级工资待遇的奖励;引进竞争机制,为工作突出的教学管理人员提供竞聘高一级职务的机会,为其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

(六)激发教学管理队伍的科研积极性

结合教学管理实践开展科研,是教学管理人员提高专业能力乃至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民办高校应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岗位工作实际,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总结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撰写高校教学管理的相关论文,并用总结的经验反过来指导工作实践,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了支持和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民办高校应为他们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对他们提出相应的科研要求,如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再如,合理地规定年度内每人完成科研成果的数量;对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积极分子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教学管理人员提出批评甚至惩处。另一方面,要有支持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科研的切实措施。比如,积极向相关机构争取科研立项,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科研起点;民办高校校内科研立项,应划定教学管理研究项目,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申报;支持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地区性或全国性的学术研讨活动,不但在经费上给予保障,而且其成果如果受到表彰,获得高级别的评奖,学校也应给予相应的奖励。

尾论

民办院校教学管理队伍是民办院校教职工中一支重要力量,其在院校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本文前已所述。所以笔者才专门选题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但是,深入地思考,可以发现,教学管理队伍面临的问题其实不完全是这一支队伍的问题,民办院校所有管理人员或曰管理队伍如科研管理队伍、学生管理队伍、后勤管理队伍等都存在某些共性的问题有待解决,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只是所有管理队伍面临问题的一个缩影。民办院校在认识和解决教学管理队伍存在问题的时候,应当举一反三,整体思考院校整个管理队伍建设问题,否则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然会按下葫芦冒起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有战略思维、全局观念。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试行)[Z].[2016-07-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168/201403/165457.html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Z](2011-12-23)[2016-07-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168/201403/165457.html

[3]张金良.民办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研究——以长春市S学校为例[EB/OL][2016-07-08]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recid =&filename =2010179671.nh&dbname = 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v=MDI2NzhNMUZyQ1VSTG1lWmVabUZ5M2xWNzNJV-jEyNkhySy9GOWZMcnB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c=,2010-05-01.

[4]卓为玲.对民办本科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几点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12.

[5]洪茹燕.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64.

(责任编辑:杭长钊)

2016-07-04

丁昭,河北传媒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学论;姚温丽,河北传媒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教学管理;郭淑丽,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民办高校队伍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