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竞赛的设计、组织与配套管理机制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2016-03-15陆榕
陆榕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高校学科竞赛的设计、组织与配套管理机制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陆榕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学科竞赛活动是以大学生作为参与主体的群众性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竞赛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针对专业特色,以学科竞赛活动为平台,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势在必行。本文首先阐述了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针对营销专业设计和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具体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活动的配套管理机制。
关键词:学科竞赛;长效培训机制;激励机制
一、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科竞赛活动是以大学生作为参与主体的群众性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竞赛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作为一种团队性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参赛选手的协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市场营销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一直走在教学改革的实践前沿,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敢于创新、善于实践、勇于迎接挑战的新时代营销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竞赛活动的基本宗旨高度契合。因此,针对专业特色,以学科竞赛活动为平台,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势在必行。
不仅如此,学科竞赛活动的研究和推广还有利于推动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科竞赛往往发挥着先导者的作用,通过对竞赛效果的观察和评价,可以发现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凸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不足之处。以竞赛为契机,将这些问题纳入教学改革中去思考,通过不断分析、尝试、探索和修正,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改革。
二、学科竞赛的设计和组织
(一)如何整合学科竞赛和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
1.学科竞赛与课程建设互为一体
要明确学科竞赛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将学科竞赛与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形成竞赛与教学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竞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竞赛的教学内容应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阶段。同时,教学效果通过学科竞赛得到检验和提升,也为相关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依据。
2.将学科竞赛纳入培养方案,融入日常教学
应将学科竞赛纳入培养方案,使其成为日常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全面改革教学体系,结合学科竞赛更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该课程中有哪些与竞赛有关的教学内容,尽量把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与竞赛相结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体现学科竞赛的主题及相关知识,既作为教学重点,也可以有意识的选择此类主题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我院为例,商务谈判大赛是湖北经济学院的校级一级赛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对以往的比赛主题进行回顾,播放比赛相关视频,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点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教学形式上尽可能与比赛进行衔接,可以专门安排若干学时,以班级为单位在课堂内开展一些小型赛事,如模拟商务谈判,模拟策划大赛等。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为学科竞赛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为日后参赛打下基础。
(二)如何设计学科竞赛的比赛内容和形式
1.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学科竞赛体系,扩大学生受益面
开展学科竞赛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因此,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学科竞赛体系,扩大学生的受益面,最大限度的发挥竞赛对每位学生的激励作用。学科竞赛体系的多样化,要求针对不同课程和不同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以我院为例,与专业相关的有商务谈判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市场调研大赛、企业管理大赛等若干竞赛项目,比赛的专业侧重点不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参加一项或若干项比赛。同时,从比赛层次来看,有院级、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比赛,受益面不同,既能保证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也能培养一批比较突出的尖子学生。
2.校企联合,与企事业单位共同设计比赛项目
校企联合,与企事业单位共同设计比赛项目,可以实现双赢。企事业单位可以选择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某些问题提出一个赛事主题,通过竞赛的形式寻找思路。对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能进一步的了解所学专业的社会定位及应用前景。另外,通过竞赛,企事业单位可以发掘一批优秀学生,为将来的人才储备创造有力条件。我院学生参加的营销策划大赛历年都是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中国移动、周黑鸭公司都曾作为企业合作方参与大赛主题的制定,学生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
三、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的配套管理机制
为了保障学科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配套管理机制。一是要优化师资队伍,建立科学的竞赛培训体系;二是要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科学的竞赛管理机制;三是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和院系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一)优化师资队伍,建立科学的学科竞赛培训体系
1.优化师资队伍,保障学科竞赛活动顺利开展
学科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广大专业教师的积极配合。无论是选手培训还是赛前指导,都涉及到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建立科学的学科竞赛培训体系,首先是要有一支配备合理,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我院学科竞赛活动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以本院专业教师为基础、相关院系专业教师辅助指导、往届优秀竞赛选手共同参与的模式。以本院专业教师为基础,要求相关课程的教师全员参与,每人可负责一到两支参赛队伍的指导工作;其次,根据学科竞赛的具体要求,邀请相关院系专业教师参与辅助指导。学科竞赛活动主要考察学生多学科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比如,营销、国际贸易、财务会计、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邀请相关院系专业教师参与,可与本院教师形成专业互补,有助于优化师资结构;除此之外,在实践中我们还尝试将往届优秀参赛选手纳入培训队伍,往届选手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专业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扎实,可以对参赛学生进行指导。
2.建立日常培训和赛程培训相结合的长效培训机制
开展学科竞赛活动首先要明确,比赛不是目的,而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只进行单纯的赛前和赛中培训是不科学的,要建立日常培训和赛程培训相结合的长效培训机制,对学生开展全程全方位的培训。首先要明确日常培训的重要性,日常培训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体现学科竞赛的主题及相关知识,既作为教学重点,也可以有意识的选择此类主题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赛程培训包括赛前、赛中、赛后三个环节:赛前培训面向所有参赛队伍,由指导教师对比赛的流程、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说明;赛中培训一般采取一对一的形式,一支参赛队伍至少配备一名专业指导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竞赛方案进行全程指导;赛后培训的重点主要在于总结经验。指导老师对比赛过程进行回顾,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下一阶段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二)建立科学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
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深入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重要保障。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各类高校的学科竞赛活动普遍缺乏计划性,教务处作为竞赛主管机构形同虚设,对竞赛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不到位。二级院系往往各自为政,学科竞赛活动缺乏统筹安排,甚至出现多个院系经办同一类型的比赛,教学资源严重浪费。产生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而科学的管理机制离不开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保障。
首先是要建立由学校到院系的学科竞赛分级管理体系。一般可将校级管理机构设置在教务处,负责各级各类比赛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组织工作,其主要职能包括对各级各类竞赛进行统筹安排;筹集竞赛资金;对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竞赛活动对外宣传,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沟通、合作等。学院一级可以设立专门的竞赛指导委员会,负责学科竞赛活动的实施和具体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赛程安排、竞赛实施细则;负责竞赛的组织、报道、校内推广;负责竞赛经费的具体管理和使用;协调、落实竞赛所需设施及场地;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开展学生培训等。其次是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为了保证学科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有据可循,学校应制定与学科竞赛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文件,对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活动进行规范。如我校出台的《湖北经济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对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相关事项都做了具体说明,实现了学科竞赛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三)建立和健全学生-教师-学院三方的激励机制
学科竞赛活动的持续开展需要广大学生、教师及承办院系的积极参与,建立科学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是发挥各方参与积极性的最佳保障。良好的竞赛激励机制应从学生、教师和承办院系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对广大学生群体的激励,除了单纯的物质激励以外,应积极采用非物质激励手段,实践中效果显著。非物质激励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把参与学科竞赛与学分挂钩。可以根据学生学科竞赛的参与度,将比赛成绩计入选修课或专业课学分,如我校出台的《社会实践与创新学分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学科竞赛活动,通过院系及教务处认定后可取得一定创新学分,计入学生档案;二是将参与学科竞赛纳入学生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参与学科竞赛既是学生专业素养也是其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学校在评选各级各类优秀学生时,可将参与学科竞赛活动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三是建立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的校外实习、招聘的人才输送机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和赛事特点为企业推荐表现突出的学生,由企业提供实习机会或直接在招聘中优先录取。
其次是要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一方面,学校、院系、实验室及其他校内相关机构要全面配合和支持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在竞赛资金筹集,教学设施、比赛场地等竞赛资源的使用上提供保障,从而消除指导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科竞赛的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及院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要予以肯定,将参与竞赛指导纳入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学科竞赛的指导工作可以计入教学工作量,对参赛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教师也要给予一定奖励。
除此之外,学校可将学科竞赛的组织和管理纳入二级学院教学考核的指标中来,对于组织得力、赛事效果好、社会影响力大的二级学院予以奖励,也可将学科竞赛的开展和落实情况作为各类教学评奖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娟.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5).
[2]李建英.基于学科竞赛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功,2010,(8).
[3]董方旭.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4]陈颖.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科竞赛机制构建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
[5]张瑞东.加强学科竞赛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教学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
[6]蒋栢焰.浅议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7]张爱华.浅谈学科竞赛和日常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J].科教导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