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岗定教、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6-03-15闫乃鹤

关键词: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

闫乃鹤,刘 胜

(烟台职业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系,山东烟台264670)



“以岗定教、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闫乃鹤,刘胜

(烟台职业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系,山东烟台264670)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积极推行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而采用“以岗定教”和“学工交替”的全新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教育的有效性,以实践为主的过程中加强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总所占据的主导性地位,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式可以进一步健全当前教学课程管理体系,完善教学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准则,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保证“以岗定教”和“学工交替”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以岗定教;学工交替;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岗位的基本需求进行专业人才设置,并且按照各岗位教学人员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养,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实现一体化教学,最终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整个过程称之为“以岗定教”和“学工交替”。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将学生的就业作为最终目的,而将学生的能力提升作为工作核心,从而实现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应当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我院从开始此教学模式的教学试点工作中,经过多年发展发现本教学模式完全适合于当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而根据当前已经获得的相应成果,以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大量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启发。

一、“以岗定教、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一)具有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教学模式革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情景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融合,有效提升实际教学的综合性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能够保证学生在生产环境中实现综合技能的提升,在此过程中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问题,最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该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同学完成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二)具有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要求,将学生的最终就业作为最终目的,并且以最接近真是的方式进行日常教学工作,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和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联系,将实践活动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当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时则意味着已经完成学习任务,该过程其实是对教学过程职业性的最佳体现。

二、“以岗定教、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保障基础

(一)建设一体化工作室

作为日常教学实践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一体化工作室是完成“以岗定教”和“学工交替”教学目标的基础,在一体化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构建仿真或者真实的职业教育氛围,高校应当通过购买相应教学设备的方式在一体化工作室建立起完备的硬件设施体系,改善室内环境布局和设备摆放,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二是加强一体化工作室和日常课堂讲解、实践操作以及工作的融合,将课堂理论教育融入到实践操作过程中去;三是增加企业文化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充分发挥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充分融入企业,深切感受到企业的精神含义,最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建立过程化的课程体系

在最新的教育改革中应当将“以岗定教”和“学工交替”作为工作重点,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的基本标准进行,实现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的有效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提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必须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学生培养,从而实现对学生产业。行业以及职业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时应当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培养目标,最终将上述目标全部转化为课程目标。

(三)加强校企合作研究工作

对实际教学工作的研究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而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如课程开发、教学内容等多项内容,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研究,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工作的进步,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产业与学习以及工作和学习的充分结合。另外,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过程中,高校必须成立相应的负责机构。在教学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最终目标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高校和企业共同商议才可以完成。

(四)制定教学效果考核标准与监督机制

为了进一步提升“以岗定教”和“学工交替”所能发挥的基本效率,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全面覆盖教师的教学全过程,其中包括对教学效果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测评。其中教学效果的测评是为了测试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断定学生毕业之后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否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而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测评则是为了发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通过适当的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而为了有效保证实际教学效果,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考核、监督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建立起全新的奖惩制度,提升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将教师的日常教育成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晋升的基本条件,从而实现对“以岗定教”和“学工交替”教学模式的完善。

三、“以岗定教、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措施

(一)实现专业与产业的高度关联

高等院校在教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应当根据产业需求创办相关专业,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制,从而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持。一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调整,即在对于和产业关联较大的专业增加投入力度,而对于和当地产业关联较小的专业则应当予以适当舍弃。在学院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当进行广泛论证,通过对当地产业的综合研究,预测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完成学院专业的重点建设。另外,学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其他相关专业的建设,从而通过辐射作用带动其他未来有较大发展前景产业的发展。譬如,在学院食品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当以当前葡萄酒快速发展为背景,建立葡萄酒专业,与此同时增加水果蔬菜、肉品以及水产品等多个建业的建设,从而最大限度满足当地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学院专业建设和当地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完美融合,其中重点专业学生全部就业,整体就业率更是达到了97%。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在“以岗定教”和“学工交替”教学模式建设过程中应当对所有任课教师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一是根据教学发展的基本需求,选择重点教师进行国内外培训课程的学习,促进教师理念的革新;二是加强宣传工作,让教师充分理解“以岗定教”和“学工交替”教学理念在当前教学改革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三是为了有效提升教师对教学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应当将教师派驻进企业,使教师在企业中学习,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以及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四是聘请企业中的高素质人才到高校进行兼职教育,通过适当的考核机制选择聘用兼职教师,从而丰富高校教师资源。

(三)建立多类型的校内外培训基地

1.校企双方教学互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引进维修行业与企业的实战资源,使得外聘的校外企业教师职能最大化,从而确保校企双方都能参与到校内外实训的建设与实践考核中,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带来的成效,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校的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根据企业实际的工作种类与工作流程建设符合企业文化的实训基地,培训课程的人物都应当以企业实际的工作内容为基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

3.增加校企合作实训场所,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企业生产性的工作流程与职能,在高校内部设置厂房,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院通过与本市交警支队进行沟通,在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的原则上,建立了市机动车检测中心供给机械系学生进行实践监测,院内大约每年会接收本市数量为三万多的机动车检测任务,与此同时,我院和汽车4S站进行维修合作,在校内还设置有汽车巡检站。

(四)推进课程与岗位的有效衔接

我院遵循“以岗定教、学工交替”的基本教学原则,校内实施“双证书”教学制度,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加强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我院将学生的岗位能力划分为岗位基础理论知识,岗位专业技能以及岗位职业素养等,根据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不断改善教学课程,对于对学生技能培养无关的课程,则将该课程进行删除,让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取得高校的毕业证书,同时还能够获得岗位专业技能证书。例如:某高等院校的自动化专业和仪表检修共同合作展开实训课程。结合生产装置仪表及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特征,根据其特点分别在不同的岗位聘请专业的员工作为实践指导老师,然后让指导老师全面负责学生的生产实习、专业技能实习以及岗位实习的技术指导。指导教师的教育经费与学生的出勤、培训纪律以及培训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极大的增强了指导教师的责任感。让学生在第一到第五个学期持续在同岗位进行实习,熟练掌握实训装置的工作流程与自动化控制情况,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于第六学期,让学生全面参与现场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结语

由于“以岗定教”和“学工交替”教学模式具有清晰的目标设定和过程规划,其能够充分展现出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通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基本能力。借助全新的“以岗定教”和“学工交替”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

[2]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146-148.

[3]全副泉,林德钦.论“1+3达N”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26):215-217.

猜你喜欢

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计划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激情飞扬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论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