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2016-03-15仝瑞中
张 瑾,仝瑞中
(1.武昌首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武汉430064;2.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湖北武汉430070)
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张瑾1,仝瑞中2
(1.武昌首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武汉430064;2.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湖北武汉430070)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我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推进需要更多的结合地方特色,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文化底蕴深厚的武汉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利用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途径,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武汉
中国共产党自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下简称“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就不断深化对该命题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要求必须加强“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因此,加快推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我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是,从实际推进过程来看,要使“核心价值体系”能更好的被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就必须根据各个地域的差异,结合地域的特征来推进[1]。同样,“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必须与地方的特点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与文化的特色与优势,将“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历史文化资源这一重要载体融入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保证“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武汉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留下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资源,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是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武汉为个案,探索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途径。
一、武汉历史文化资源概述
武汉地处华中腹地,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水陆交通发达,自古有“九省通衢”之誉。尤其是当近代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建成之后,武汉便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武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主题鲜明
武汉拥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从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二七大罢工”、国民大革命再到抗日战争,这里都曾是革命先辈们领导革命、开展活动的重要基地,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历史遗迹。20世纪初,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革命家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见证了林详谦等人领导的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都至武汉,使这里一度成为全国的革命中心。抗战初期,由南京撤往武汉的国民政府将武汉作为临时首都,指挥全国抗战,留下了大量的有关武汉会战的遗迹、纪念馆、烈士墓等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二)工业文化和首义文化资源独具特色,影响深远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发祥地。自1889年洋务派领袖张之洞来到湖北,担任湖广总督之后,武汉逐渐成为清末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张之洞在湖北的18年里,大力兴办实业,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纱、布、丝、麻四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为武汉建立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使武汉成为仅次于上海的近代大都会和中国早期工业基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首义的成功使清王朝逐步走向了灭亡,武汉在这一历史时期留下了“抱冰堂”、汉阳铁厂博物馆、三烈士亭、起义军政府旧址、起义门、楚望台、辛亥革命烈士墓等一系列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辛亥首义文化资源。
(三)历史名人资源绚丽多彩,闻名天下
武汉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明末抗清爱国将领熊廷弼、巾帼英雄花木兰、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韦卓民等。首义之城的武汉,在辛亥革命时期还涌现了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此外,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两次来汉,高度评价了辛亥首义的地位与作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陈潭秋等多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林祥谦、施洋、夏明翰、向警予等烈士在这里为了党和国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武汉名人文化资源绚丽多彩,闻名天下,是城市发展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
(四)传统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博大精深
武汉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辈在此繁衍生息。龟山大禹治水的传说代表了人们对艰苦奋斗、以公忘私的“大禹精神”的肯定。殷商“盘龙文化”是灿烂的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开启了江城的文明之光,见证了武汉由原始社会步入文明社会的历程。战国时期汉阳的伯牙和钟子期的传奇故事经过代代相传形成了重情重义、践诺守信的“知音文化”。北魏时期黄陂的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国女性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天下江山第一楼”的文化名楼黄鹤楼呈现了爱国忧民、“天人合一”的“黄鹤文化”。此外,山水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码头文化等共同构成了武汉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
二、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价值
我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全党开展“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任务,强调要把“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全过程[2]。事实上,“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着理论教育多,现实案例少;学术性针对强,结合学生少;生硬说教多,教育效果差等问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由于贴近大众,接近现实,大多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因此,它们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优质的资源、鲜活的素材、典型的学习榜样及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解决目前“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武汉红色文化资源为民族精神的培育提供优质的资源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武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地体现了这种民族精神。武汉的红色文化资源,既包括八七会议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等物质文化资源,也包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抗战精神”等精神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既是武汉人民的宝贵物质财富,更是值得后人永远珍惜和传承的精神财富。辛亥革命期间,以“彭浏阳”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为改变中华民族落后挨打、受人奴役的悲惨命运进行的艰辛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所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报国之志和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施洋、林祥谦等革命烈士为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血洒江城所表现出的坚定的革命立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民族危急关头,为拯救国家危亡和民族灾难的武汉人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所表现的舍身救国的抗战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这些真实存在的红色资源传承着这座城市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先辈们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蕴涵了丰富的民族精神,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成为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动力。
(二)武汉工业文化和首义文化资源为时代精神的弘扬提供鲜活的素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确地把握了当今时代的主题,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武汉人民在近代革命和改革实践中也将这种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晚清张之洞在国势衰弱、民生凋敝之时殚精竭虑地主持“振兴洋务”的新政展现出了开拓创新、务实求强的精神;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武昌起义表达了“敢为天下先”、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首义精神,无论是张之洞的洋务新政还是轰动天下的辛亥革命都生动地诠释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当今时代精神高度契合。因此,武汉近代工业文化和首义文化资源能够让人们在直观鲜活的事例中去领悟时代精神的内涵,为新时期时代精神的传承、发扬与创新提供鲜活生动的素材。
(三)武汉名人文化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建立提供典型的学习榜样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是“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名人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仅代表着历史人物的思想,还体现着地方的精神魅力,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这种资源能拉近人们与历史名人的距离,让人们觉得他们就在身边。尤其是革命英雄人物,他们作为榜样所产生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是真实深刻的。这种存在于人们周围、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人物是对人们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天然素材,对“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武汉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榜样人物,革命烈士林祥谦、施洋、夏明翰,辛亥革命志士向警予,黄兴、孙武、蒋翊武,还有无数为国家民族献出宝贵生命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的精神、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建立提供了典型的学习榜样。通过这些名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观念,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四)武汉传统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自源远流长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的精髓。武汉传统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大禹精神”、“盘龙文化”、“知音文化”、“木兰文化”、“黄鹤文化”等所折射出的爱国情感、高尚品德、忧国情怀、诚信精神、坚定信念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提倡的热爱祖国、诚信友善、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等内容一致,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这些家喻户晓、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传统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武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道德情操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引导人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辨别善恶、知晓荣辱,进而增强教育的感染和说服力。
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
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和有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要想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最大化地实现该价值,还必须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力量。
(一)大力宣传武汉历史文化,发挥政府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要人们自觉地践行正确的价值体系,必须以人民群众普遍接受、自觉把握并转化为社会共同意识为前提。”[3]因此,要使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和奉行“核心价值体系”,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必须让人民群众普遍地接受、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天然的真实感和亲和力,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增加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因而,在推进“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围绕“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结合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精神文化产品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政府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传播思想文化、推广主流价值观念,新闻媒体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载体和渠道。”[4]我们一定要抓住媒体这一有力的武器,将武汉历史文化的宣传贯彻到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日常宣传中,通过公益广告、征文活动、演讲比赛、专题讲座等方式发挥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对“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有利的氛围。媒体在宣传的过程中,既可以按照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首义文化等类型进行专题介绍,也可以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对武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化的报道。
二是利用精神文化产品大力宣传。精神文化产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有助于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5]。因此,要加大对体现武汉历史文化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研究,精心制作一批通俗易懂又符合“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的歌曲、舞蹈、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戏剧作品等精神文化产品。让人们借助这些内涵丰富、形式新颖、视角独特、主题鲜明的精神文化产品愉悦地领悟“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真谛和真正内涵。
三是利用互联网媒体大力宣传。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普及率高等特点也使互联网成为“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与教育的崭新平台。我们应该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武汉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利用和传播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武汉历史文化宣传网站,以专题讲座、专家解读、网络对话、在线互动等方式向全社会宣传武汉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构筑“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阵地,发挥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
(二)充分运用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校“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青少年既是当前“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点对象,也是将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力军。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优秀的接班人,必须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培养他们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作为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阵地,各级学校应将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引入校园与日常教学结合,孕育新的校园文化并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是传播武汉历史文化和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是把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相对于其它形式,课堂教学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讲解最全面、最系统的。要使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真正地进入课堂,首先要根据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与特色,联系“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挖掘资源中体现“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并对“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用的资源,撰写教学案例,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资源库。其次要结合“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目的、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最后还需要采用图文并茂的现代教学模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愉悦地接受“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二是把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青少年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发挥校园文化这块辅助阵地,把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在校园中设置与武汉历史文化有关的宣传墙或宣传标语、利用校园网开设武汉历史文化专栏、依托社团开展具有武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创造良好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情景和氛围,发挥校园文化教育的辅助作用。
三是把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社会实践是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路径,学校应该将“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创建实践教学基地并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将“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武汉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大量的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和历史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十分宝贵的汉绣、楚剧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该依托这些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将“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落到实处。
(三)依托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发挥社会团体对“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协同作用
只有人民群众真正接受,内心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主导作用。要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体系”广泛认同,就必须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并保证“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挖掘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将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社区文化活动、红色旅游活动、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的建设结合起来,发挥社会团体的协同作用,是开展“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是把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社区文化活动结合起来。社区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地方,也是传播和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场所。因此,完全可以利用武汉历史文化资源这座“桥梁”将“核心价值体系”与社区文化活动对接起来。借助社区这个平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在社区打造武汉历史文化长廊、开展与武汉历史文化有关的书画作品展览、举办武汉优秀传统文化讲堂等等。通过深入挖掘武汉历史文化资源,最终将严肃、深奥的价值理论真正渗透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
二是把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红色旅游活动结合起来。武汉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了光辉的革命历史、崇高的革命精神以及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主题鲜明、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群众接受度高等特点,为新时期深入开展“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前,要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充分挖掘武汉红色资源的优势,大力推动武汉红色旅游。利用红色旅游贴近人民群众的特点,创新“核心价值体系”在红色旅游中的实现方式,如改进红色旅游的宣讲和展陈方式,充分展现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而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6]
三是把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建设结合起来。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展览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宣传“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推动“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加大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建设力度,使之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其次要扩大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免费服务范围,使之能够做到真正的服务于民。最后还必须把武汉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公益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公益文化活动,吸引人们主动地参与进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总之,武汉悠久的历史积淀留下的文化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们诠释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深入挖掘武汉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创新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在普通民众中的实现。
[1]岳奎,邵彦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地域性思考—以湖北为中心的考察[J].社会主义研究,2012(3).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3]“相约北京”的启示——为何越是思想多样化越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人民日报,2009-09-02(16).
[4]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J].党建,2008(5).
[5]韩丽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 贵在实践[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8).
[6]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EB/OL].http://www.gov.cn/zwgk/2009-12/ 03/content_1479523.htm.
责任编辑:谭大友
D64
A
1004-941(2016)02-0143-05
2015-06-29
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2011B216)。
张瑾(1980-),女,四川广安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仝瑞中(1973-),男,山东鄄城人,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联络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