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中的“三味”
——《七律长征》课堂教学评析

2016-03-15陈慧

湖南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七律现代诗语文课

陈慧



语文课中的“三味”
——《七律长征》课堂教学评析

陈慧

如今的语文课堂,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教,而是教什么。听完李雅妮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不禁有心潮澎湃之感。澎湃于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朗读甚至背诵这首七律,而且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通过想象、鉴赏、理解、交流,深刻地把握全诗的人文内涵,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对长征精神的赞美之情、对一代伟人毛泽东及革命先辈们乐观、勇敢、智慧、无畏的崇敬之情。这堂语文课,我细细地品出了三种难忘的味道。

一、诗歌味

《七律长征》这首现代诗内容浅白,行文流畅,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诵读便成了李老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她首先播放了一段毛主席挥毫泼墨写下这首诗的视频,让学生在诵读声中初步感受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接着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全班齐读等形式,很好地把握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再接着让学生通过想象读,个性化地感受诗歌内容;品读诗歌环节,她更是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长征的画面,孩子们在想象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充分领略《七律长征》的诗味、歌味、画味,真可谓:诗歌诗歌,是诗,是歌,亦是画。

二、开放味

现代诗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诵读层面上,要引导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情,让学生走进诗歌的境界,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上课伊始,电影《长征》中震撼人心的画面和歌曲燃起了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和激情,当大家对《七律长征》有了初步了解后,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远征呢?孩子们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难”!怎样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难”、理解“难”,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巧妙地借助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探究体味这些关键词组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画面、高雅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并借助课外资料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征的艰难、漫长。

三、人文味

长征,难!可在毛泽东和红军眼里却是“只等闲”,这种强烈的对比,完全是孩子们个性化的想象、个性化的理解、个性化的感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达出来的,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这首气势磅礴的七律,毛主席曾亲自在八千将士前诵读,而今天的课堂,孩子们热泪盈眶、饱含深情、齐刷刷地站立着,铿锵有力的配乐朗读不正体现了他们向革命先辈表达的崇高敬意吗?

整堂课注重了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将人文融入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李雅妮老师能从一首诗延伸到一组诗,从课堂扩展到课外,极大丰富学生现代诗的积累,那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多好的基础啊。

(作者单位: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

猜你喜欢

七律现代诗语文课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七律六首(新韵)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七律三首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七律·“五老”吟
“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联展”评选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