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析
2016-03-15宋灵
宋 灵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试论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析
宋灵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初次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以往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批判,通过扬弃私有财产为主题详细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并不是脱离现实人类发展的空想,而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的真正发展基础上的历史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研究是马克思最初开始阐述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为马克思整个共产主义思想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自然主义;人道主义
一、引言
共产主义理论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局限性所提出的,是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所进行的批判,是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学说。马克思所理解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可以实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马克思从共产主义实现的条件、怎样是共产主义等方面来描述共产主义: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共产主义将消灭社会分工,实现大众对生产力的联合占有;《共产党宣言》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自由发展人的联合体,是为大众自由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的。马克思在《手稿》中,第一次基于共产主义之上,较为系统的表述了共产主义思想。研究《手稿》中马克思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以及我国提出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马克思对三种共产主义形式的批判
由于对私有财产的否定的不同理解,当时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共产主义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主要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性的共产主义”这两种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自己的共产主义学说。
(一)马克思对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
赫斯提出了“粗陋的共产主义”,实质是空想共产主义。在马克思看来,粗陋的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共妻和共产,试图用共妻来反对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这种否定婚姻的粗陋的共产主义是否定人性的将人物化。粗陋的共产主义作为共产主义最初的形式,“是把自己设定为积极的共同体的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实现私有财产关系大众化的。粗陋的共产主义并不是真正的想扬弃私有财产,而是想消灭不能作为私有财产被占有的一切,不是扬弃工人,而是想把一切人变成工人。这种共产主义不仅把人同世界的关系,还把人同人的关系也视为公共的财产,即不仅“共产”还要“共妻”。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是将私有推向了极端。粗陋的共产主义是否定整个人类文化,是一种忌妒心理的制度化,也是没有超越私有财产水平的,是倒退到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的表现。
粗陋的共产主义就是将私有财产简单地普遍化,以达到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为了达到绝对平均的目的,人们消灭了一切不能被所有人当作私有财产的东西、强制抛弃了任何突出的高人一等的才能,以至于整个社会失去了个性与活力。其次,这种共产主义以动物的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用共妻制的例子说明了这种动物式的形式。
马克思评价这种共产主义“由于到处否定人的个性,只不过是私有制的彻底表现”,它产生的心理根源是嫉妒心。普遍的嫉妒和被允许的制度化了的嫉妒使人的贪欲以一种“我得不到你也休想得到。这必然导致整个文化和文明的倒退。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中可以看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判断人的整个文化的教养程度。当人的本质对人来说成为自然,人的自然行为就是人的行为,人与自然便达到统一;当我的需要就是别人的需要,别人的需要即是我的需要,人把自身理解为类存在物并具有了类意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便达到统一。而粗陋的共产主义并没有达到这两种统一,从男女关系这一最直接最自然的人与人关系中便可以看出,它沉迷于动物式的满足单个肉体欲望的追求中,是整个文明的倒退。
(二)马克思对政治性质的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共产主义的批判
政治性质的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批判的另外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对于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的批判比较简略。政治性质的共产主义主张通过国家非暴力的和平方式实现民主的共产主义,对于私有财产主张可以暂时保留;无政府主义的共产主义主张废除国家,人人都是平等自由,没有政府行使管理职责。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都寄望于政治制度的重建或国家的废除来扬弃私有财产,忽略了私有财产的拥有者人的主体本质和私有财产本质的积极能动作用,难以真正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的本质在于异化劳动或人的本质异化,政治性共产主义把对私有财产的占有当做目标,并没有解决人的本质异化,人还没有达到对自己本质的占有,归根结底还是受私有制的统治和支配。”政治性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可以通过政治制度和废除国家两种方式实现,认识到消除私有财产的必要性,却没有认识到消私有财产的必然性与人的自我异化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人的本质,否定了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巨大作用。
三、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学说的具体内容
马克思在批判了以上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历史发展的组成部分,并且自觉地意识到了本身的历史学性质,马克思是以人为核心,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构想。
(一)“自然主义”:人与自然的统一
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共产主义是“人(自然性)——人的自我异化(私有财产)——人(社会性)”三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即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扬弃自我异化向人的复归。这个复归不是简单的回环倒退,而是人的全面的有意识的、包含了以往两个环节全部财富的、从自然性的人向社会性的人的复归。所以“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中,人的本质对人来说成为自然、人的自然行为即是人的行为,人与自然达到统一。
在异化的状态下,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分裂的,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消灭了私有制,人从异化状态就进入了社会状态,得到复归,也最终消除了人同自己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的分裂,人改造自然的活动成为了人自身实现的过程,劳动也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自我实现的确证,人的活动的对象化成为了人自身本质力量和存在的确证。人成为了合乎自然的人,而自然界也克服了以往与人相对立的性质,与人相融合。这一过程是人向自然界的生成,也是自然界向人的生成。同时这一过程也使人的自然性获得了社会的意义。
(二)“人道主义”:人与社会的统一
由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实现的,人与社会的统一与人与自然的统一相辅相成,自然的统一要在社会中才能实现,社会的统一也离不开自然的统一。社会的存在离不开人,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在社会中实现统一。人无时无刻不在社会之中,所以不能把社会当做独立的实体,每个人都应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存在物。同时我们也应在社会中完全消除人与人之间、人与类之间由于私有财产关系而形成的生死抗争的矛盾和斗争,人作为存在就是自己的本质,而作为本质就是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特殊性使个体成为了个体,而每个个体又都表现为总体,它们既表现为区别又处在统一之中。“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同样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人既是个体,又是总体;人是个体的存在,同时也是社会性的存在。这种实现了人与社会统一的人道主义,是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消除剥削,实现了人的自由平等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在《手稿》中,从生产结果、生产活动、劳动者本质和人与人的关系四个方面,较为集中的阐述了人道主义。”共产主义是人与社会的统一。虽然每个人都具有独立性、特殊性,甚至他的活动与他人的活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人总是社会中的人,即使是单独从事科学活动的科学家也离不开社会为他提供的实验材料、食物、语言等等,他本身从事的活动也是社会的活动,因此人既是个体的存在物也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如果意识到这一点便是具有了类意识、普遍意识,也就认识到个人即是社会。“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异化理论的阐释体现了其对人的关注,这与旧人道主义思想是有区别的。”
(三)“真正的人”:人的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的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主张真正的人应该通过对私有财产和自身异化的摒弃来实现全面发展的。人对于对象,我们也应该将其作为人的本质的一种展示。人对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如同人对自己的所有器官一样进行而形成的,人应以全面的方式展开,也应具有全面的关系而非片面的拥有。
由于私有制束缚了我们的感觉,以至于只有在人感觉占有或使用一个对象时,这一对象才是我们的。所以,只有将这种对私有财产占有的感觉扬弃掉,才能解放人的所有感觉,不功利的进行获得,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同时当对象真正成为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时,人的感觉和需要也真正的解放出来了,成为了真正人的感觉和需要。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不是一种给定的理想状态,而是一种变革现实、不断超越现存状态的运动,是人的自我超越和人的不断完善的状态。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世界历史的过程,但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形式,而是一种不断超越完善的存在状态。
四、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学说的实现途径
对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了自己早期的主张,他认为要实现它、获得类意识,人必须解放感觉、解放需要。从感觉器官与对象的关系来看,解放感觉要将人对私有财产占有的感觉扬弃掉,通过与感官的关系进行占有,避免人的感官的异化,扬弃人对私有财产的占有感私有制的存在,使人的器官成为社会的器官。
马克思从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了解放感觉的方式:(1)从对象方面看,要解放感觉就是要使“对象成为它自身”,而这又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象的性质,另一方面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人的本质力量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人在这种独特性和丰富性中,通过对象的世界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从主体方面看,人对私有财产的感觉是受人现有的认识水平影响和限制的,人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才能使人的感觉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对象成为人的对象、感觉成为人的感觉,真正认识世界。
综上所述,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析,马克思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剥削,推翻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都是建立在对人的主体本质之上,是为了追求人本性的能动作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全面发展的人推动社会长久持续的发展。同时,马克思早期的共产主义思想就已经理性科学的认识到了共产主义不是静止不变的,是不断超越和提升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了异化,试图运用哲学视角和经济学的视角去解析共产主义,对于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和当今的社会现状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7-88.
[2]陈文庆.马克思《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浅探[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3]王军胜.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的简评[J].理论观察,2009,(4).
[4]赵兴良.马克思1844年《手稿》中的共产主义观——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周年[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
[5]杨丽霞.浅析马克思的人道主义[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