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发挥教育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作用
——以青海省祁连县为例

2016-03-15赵军魁段宝海甘肃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关键词:作用教育

赵军魁,段宝海(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如何有效发挥教育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作用
——以青海省祁连县为例

赵军魁,段宝海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意义重大,青海省祁连县作为民族团结示范县,近几年尤其重视教育在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中的作用,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并取得了重要成就。

关键词:教育;民族团结进步;作用

一、祁连县及其教育概况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与门源、大通县接壤,南与海晏、刚察县相连,西与天峻县为邻,北及西北与甘肃省酒泉、肃南、民乐、山丹为界。“祁连”是古匈奴语,意为“天山”,是青海北部的天然屏障,古为羌地,是通西域之要道,丝绸之路南线经于此,北出扁都口与甘肃省接壤,古有“青海北大门”之称。县域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86公里,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祁连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主要有藏、蒙、回、撒拉、土、汉族,全县4万人,少数民族占76%。

全县现有中小学及幼儿园37所,其中,初级中学 1所、全日制小学10所、幼儿园26所。共有教职工918名,其中,专任教师577人(占编385人),后勤服务人员325人(占编18人)。在校生7341人,其中,在园幼儿1468人、小学生4135人,初中生1738人。县内有州属高级中学1所,教职工128人,专任教师88人,后勤服务人员40人,在校生1173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82.3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72.36%。

二、主要做法

自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教育系统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一年强基础,两年创示范,五年再提升”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创建目标,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成立了祁连县教育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祁连县教育系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活动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各学校和幼儿园及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重点突出、责任明确的工作局面。

(一)着力“三个加强”,育人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一是加强教育项目建设。为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好各族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县教育局积极争取中小学建设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先后投资21668万元,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安工程建设,投资3858万元的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目前仅剩余仪器投入费用320万元,项目已上报省教育厅,正在进行招标工作。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校舍安全工程及标准化学校项目建设,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小学生人均建筑面积分别为14.6平方米和13.2平方米,与全省中小学生人均建筑面积10.8平方米和5.9平方米相比,我县高出全省中小学生人均建筑面积分别是3.8平方米和7.1平方米,达到国家标准(中小学生人均建筑面积是15平方米和13平方米)的97.3%和100%。针对我县教职工住房紧张、无房住、住危房、校外租房的现状,县教育局积极落实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投资2571万元,共建成230套教师周转房,解决了200余名教职工的住宿问题。积极争取教育项目,总建筑规模8325平方米,总投资2582万元的县第二小学、民族中学藏区寄宿制学校项目,预计年内开工建设。

二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提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祁连县在全县中小学安装了166套电子白板模式和36套触摸电视模式的“班班通”设备,建成计算机教室13个,安装语音室6套。不断加强信息化技术教学培训,积极开展设备供货厂家现场培训、青海高原流动教学车公益项目培训、“国培计划”远程网络培训,举办学校信息化应用观摩研讨会、电教员培训班、农牧区中小学教师远程网络培训观摩示范及全县性电教论文评比、多媒体软件大赛等活动,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广大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参与优质同步课堂教学,享受网上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为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不断深化思想引导宣讲,重点做好省情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三项主题教育活动,筑牢广大师生反分裂、反渗透的思想防线。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理相结合的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学校“三防”建设,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完善立体化的学校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2013年,累计投入资金252.66万元对学校安全隐患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工作,筹措38万元为各学校安装了监控设备,协调县交警大队在县城4所学校成立了“小交警”队。年内,深入学校开展调研,排查整治各学校在交通、消防、食品、保卫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筹资104余万元,解决了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监控、校舍维修、电路改造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协调公安交警部门,在邻近公路的学校门口道路设置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和减速线,有效保证了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为强化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力量,经请示县政府同意,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青海平盛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祁连分公司为各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备保安人员31名。同时,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作用,增强安全工作合力,全面摸排学校安全隐患,堵塞管理漏洞,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二)突出“四项工作”,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工作,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目前,全县11所中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指标全部达标,师生比指标小学达标比例为90%,初中为100%,至2015年底,全县中小学将达到青海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青海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配备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制定了《祁连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祁连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等保障性措施。

二是学前教育快速发展。2012年起,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学前教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我县实际,本着“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基本原则,以县城设标准化幼儿园、农牧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园校舍等资源,按照县城幼儿园6个班以上、乡镇中心幼儿园2-3个班、村级幼儿园1-2个班的三种模式,投资6510万元,新建和改造县、乡、村三级幼儿园26所,截止目前,规划建设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省级资金2294万元,地方配套4216万元,地方自筹资金占总投入的64.8%。2014年,积极争取总投资144万元,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3所学前教育走教点项目,目前,项目已下达,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12月中旬将完成招投标工作。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水平,组织教研室教研员、各幼儿园负责人、教师等赴青海省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等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办园理念、发展思路及管理经验,制定了《祁连县幼儿园规范管理指导手册》。

三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祁连县利用电视媒体、走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职业教育惠民政策、发展前景及就业形势,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每年召开初高中毕业生分流指导会议,合理分流部分初高中毕业生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教育,2013年下达招生指标80名,完成110名;2014年下达招生指标100名,目前,向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等省内外中职院校输送学生101名接受职业教育。同时,拓宽初高中、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协调中国五矿集团及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从本县为祁连天境酒店等招收培养服务从业人员,为我县企业和其他领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创新高中办学模式。为了让农牧区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双语”教学,着力培养少数民族后备人才,祁连县于2013年8月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成功开办祁连民族高中班。近两年,输送8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到江宁高级中学祁连民族高中班就读,26名学生分别到重庆文理附中海北民族班、山东省威海一中海北班就读。下一步,我局将积极与山东省滨州市教育部门协商,力争在山东省滨州市开设普通高中班。

(三)坚持“四强化一落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强化党的建设和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按照省委、州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理顺了教育系统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在1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成立了党支部,实现了学校党组织的全覆盖。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课题调研,制定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小学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党建工作纳入年度教育目标考核,完善了考核评价机制。结合“抓三基,强三基”工作,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结合中小学德育工作,结合学校管理工作,结合教育发展目标,从抓组织、建机制、提素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各学校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思想教育引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平安校园建设,构建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省委二十一条、州委十七条和县委十九条等相关规定,制定了《祁连县教育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及教育局党委、局务会议议事规则、程序等,切实加强机关依章理事、依章管事的能力。强化机关服务职能,每学期开学初深入学校调研,开展现场办公,切实解决学校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年内,3月初和9月初,筹资365余万元,解决了全县11所中小学及26所幼儿园的144余件困难和问题。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祁连县严格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实施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为强化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学科结构不够合理、教师教学专业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目前,全县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6%,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保障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的议事规则、议事程序、办法,制订了各项工作计划、职责、流程,做到责任、分工明确,措施得力;积极深入基层、学校、教职工的学习生活中开展调查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先后制定出台了《祁连县小学、初中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祁连县中小学教学成果专项奖励办法》、《教育年度目标责任书考评办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实施方案》、《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办法》、《祁连县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祁连县学校及周边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祁连县寄宿生食堂供餐暨农牧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依章理事、依章管事,促使学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是强化教研引领。祁连县把强化“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抓手,采取邀请专家亲自参与指导的方式组织全县校长、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研讨,制定并实施了《祁连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指导意见》。以课程改革为抓手,通过教研员走进课堂开展听评课活动,和广大教师共同探索“高效课堂”模式,推广典型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充实教研室力量,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研究、指导和专业服务方面的作用。加强“双语”教学,在中小学、幼儿园按群众需求,进行“双语”教学。目前我县开设“双语”教学的中小学及幼儿园18所,其中,小学6所,初中1所,州属高中1所,幼儿园10所。为提高我县中小学藏语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组织全县各中小学部分藏语文教师赴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黄南州尖扎县二完小进行藏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同时,抓紧山东援青的有利时机,计划将全县中小学与山东省滨州市的优质中小学结对。目前,民族中学已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实验中学结对,并开展教师培训、远程支教等相关活动。县教研室也正在与山东省滨州市教育局积极协调,进行教研工作结对帮扶。

五是落实惠民政策。县委、县政府将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来抓,优先保障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提高保教质量实施意见》,设立各项教育年度专项经费350余万元,足额保障中小学学生助学金、生均公用经费,按每生每年670元的小学标准核拨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根据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取暖费实际支出,将取暖费用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年内,拨付到位助学金452.93万元,生均公用经费496.47万元,取暖费 338.8万元,学生营养餐补助162.24万元,学前一年经费91.28万元,免费发放春季教科书价值达71.8万元。同时,在落实“两免一补”、“1+9+3”教育保障机制及学生营养餐等教育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实现了“3+ 9+3”教育保障机制。并不断建立健全奖教助学长效机制,积极鼓励民间企业及爱心人士支持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先后设立了启动资金达150万元的“亿达助学基金”、“玉林教育奖学金”及“教育新龙·吴岳奖助学基金”等奖助学基金,每年发放奖助学金达60万余元,惠及400余名学生和60余名教职工。2014年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402人,发放生源地贷款210.386万元,至目前,收缴历年贷款36.83万元,还款学生44人,收缴率达100%。

(四)创新“六项”活动,注重提升创建成效

一是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积极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坚持示范带动,通过争创和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公开推荐、评审,选树了4名优秀教师在教育系统进行宣传学习,为大家树立了标杆,并有2名教师被评选为“最美祁连人”。各中小学通过班子带动和示范引领,定期开展“师德标兵”、“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二是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教育局机关积极做好联点帮扶工作,与郭米村共建“最美乡村”。各学校通过建立师生“一对一”联点帮扶,着力解决贫困生、学困生存在的实际困难,教师之间也相互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教师与各民族贫困家庭结对子、认亲戚,面对面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为困难教师、学生办实事、解难事。扎实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在社区认领服务项目,架起机关党员与困难群众的情感桥梁。

三是广泛开展联动联创活动。建立健全联动联创机制,把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与“三城三区建设”、“文明祁连”、“平安校园”、“五好基层党组织”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行动、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结合起来;与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创建活动的成效。

四是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教育系统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大力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感恩·励志”教育、“中国梦”教育;积极开展“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为主题的法制教育和“法律、亲情、理想、感恩、爱国、时事和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七进课堂”活动及“九个一”主题系列活动;各学校充分利用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编写的《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等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教材,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深入挖掘民族团结教育渗透点;各学校还结合实际编写了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手拉手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等校本教材、编印了以民族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校报;同时,为推进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局党委以“唱响民族情 放飞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全县小学生、幼儿优秀文艺节目评选活动和民族团结歌曲进校园活动,注重创建特色,突出创建成效。

五是广泛开展友好学校活动。坚持把友好学校的结对共建作为推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倡导各学校与县域内、省域内或省外学校之间开展友好结对建设,搭建教育教学交流的平台。目前,第二小学与西宁市五四小学、县寄宿制民族小学与第一小学、默勒镇寄宿制小学与湟中县千户营小学、峨堡镇寄宿制民族小学与八宝镇寄宿制民族小学、八宝镇第一幼儿园与深圳市实验幼儿园已结对手拉手,携手共建、团结共进。

六是广泛开展集中攻坚活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广大教职工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坚持真抓实干,解决突出问题。局党委将开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列成一表三册,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全力攻坚,确保教育系统创建目标的如期顺利完成。

三、思考总结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心愿,民族团结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党和人民长期所追求的目标。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兄弟民族,一同劳动、战斗、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

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首先应从源头上着手。教育是基础性工程,祁连县在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并发挥教育的积极有效作用,确实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们的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2015年GS(2015)GHB0185;甘肃政法学院教改重点项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2016.3,项目编号:GZJG2016-A09;甘肃政法学院教改重点项目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ZJG2016-A01;甘肃政法学院教改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ZJG2015-B04)

猜你喜欢

作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