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

2016-03-15王晶洁

关键词:社会治理

廖 敏,王晶洁

(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03;2.江西省妇联,江西 南昌 330036)



探析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

廖敏1,王晶洁2

(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03;2.江西省妇联,江西 南昌 330036)

摘要:妇联组织具有与生俱来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是我国最大、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妇女组织。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发展具备更大的空间,要根据妇女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来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创新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妇联;社会;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激活社会组织活力,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等举措。妇女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作为我国最大、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妇女组织,妇联组织的运作与发展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妇女和妇女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妇联的政治属性、群众属性和职能作用,决定了妇联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治理,合理表达群众利益诉求的最为直接的渠道。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具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根据妇女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来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更好地凝聚妇女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各自优势、承担对应职能、整体统筹推进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和谐局面。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妇女及女性社会组织的社会地位和参与程度。

一、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妇联组织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殊国情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与生俱来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其在中国妇女发展历程和推动男女平等进程中具备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职能转变,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妇联组织如何适应形势变化,突出群众属性,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参与社会管理的自主性与灵活性,更好地服务妇女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在新型社会管理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政府将逐步转移部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给企业、社会组织等机构,这就需要充分认识民间非营利组织对我国行政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管理的重要作用。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是我国最大的非政府和非营利妇女组织,如能有效参与其中,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管理、服务网络。

第二,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是妇联自身职能的必然要求。妇联的政治属性、群众属性和职能作用,决定了妇联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合理表达群众利益诉求的最为直接的渠道。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拓展服务职能领域,畅通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妇女之间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引导、支持、服务、协调等作用,是妇联组织适应新型社会治理格局、真正履行基本职能的必然要求。

第三,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是妇联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具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挑战,需要根据妇女群众的新需求新期盼来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更好地凝聚妇女力量参与公共事务。在资源整合上,要更加突出民间性、群众性,争取来自社会各界的资金、资源和能量。在社会联系上,作为与群众联系紧密的群众团体,可以与更多的民间社会组织合作,通过购买政府公共服务或者项目、培训等形式指导提升规范社会组织的运作能力和水平。

二、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

(一)政治优势

妇联是党和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群众团体,与其他政府部门工作交流联系密切,因而在获得政府支持和其他部门配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取得妇女群众认同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比较容易得到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群众的欢迎认可。

(二)组织优势

在我国,与工会、共青团等其他群众团体相比,妇联组织是唯一依托政府行政建制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六级工作网络,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原则,纵向来看,从全国到省、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均设有妇女组织,在基层覆盖面完整,是扎根基层最深的组织;横向来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基本设有妇委会,各种妇女合作社、协会、商会、联谊会等妇女组织不断产生,妇女工作不断向各类新经济组织中延伸,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深深植根于妇女群众之中。因而,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做好信息传递、组织活动、宣传引导等方面工作有着牢固的组织基础。

(三)群众优势

妇联组织是代表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广大妇女群众的利益,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认同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长期以来,妇联组织联系广大妇女和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和扶贫助困活动,有效改善了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赢得了妇女群众对妇联的信赖感和对娘家归属感。群众性是妇联组织的根本特点,群众优势是妇联组织的最大优势。

(四)工作优势

妇联组织因其群众团体而非行政机构的属性,在工作的方式方法、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可以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妇联组织只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协调动员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妇女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是大有可为的。比如:政府部门转移出来的有关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公共事务,就可以通过实施项目的方式积极介入承接。同时,“妇联组织因其包容各民族、各行业、各个阶级阶层妇女而具有统战性。妇女统一战线历来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富有特殊色彩、具有特殊效能的部分。妇联作为各族、各界、各阶层妇女的组织,较其他许多组织的政治色彩要淡一些,港澳台女同胞、海外女侨胞和广大国际妇女界人士在同妇联组织的交往中,普遍感到亲切自然、沟通方便。”[1]可以说,女性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往往是无国界的。这种特殊性带来了妇联组织在民间外交中的特殊优势和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特有资源,一定程度上有效补充并促进了政府外交。

三、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

“社会性是妇联组织独立存在的重要基础。妇联以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妇女群众为主要工作对象,工作领域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工作联系的广泛性和工作基础的群众性。”[2]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步伐的日益加快,新型女性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妇女群体的思想状况、群体结构及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态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工作内容脱离群众性的需求,工作方式失去广泛性的联系,那也就失去了妇联组织“联”的特性。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妇联组织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联合各方力量、凝聚发展共识,在“联”字上做文章,要引导形成参与意识、畅通参与渠道;在“参”字上下功夫,紧贴妇女群众需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实”字上求突破,彰显组织优势。

(一)在“联”字上求创新,提升服务成效

妇联作为群众团体,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同时,要站在妇女儿童的立场和角度,突出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着力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各界的交往联系,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密切与妇女群众的血肉关系。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协调各种关系,更大发挥“联”字优势,推进妇联工作创新发展。通过转变观念、加强合作、广泛联络等方式,进一步增强社会认知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只有坚持党政重视、部门支持和社会参与,才能更好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进步。一是通过创新组织机构设置、构建广泛联系的网络、支持妇女组织的发展;培养妇女组织的自主性、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加强引导、增强认同,增强妇联组织的社会自治功能。二是通过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社会化工作机制、完善工作评估机制等,充分协调运用社会资源为广大妇女提供更为实效的服务。

(二)在“参”字上求开拓,拓展服务领域

妇联组织需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自主性与灵活性,探索工作的新途径,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一是加大源头参与力度。通过提交“两会”的议案、提案等方式,对和妇女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及实施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充分表达妇女群众的利益诉求。二是形成社会化工作模式。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服务手段社会化,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多渠道参与社会治理。通过项目运作,吸引各方力量来共同解决维护权益、家庭文化、社会治安、文明素质等方面的难点和问题。以服务妇女儿童民生和发展的实事项目为载体,探索推进购买政府公共服务工作,通过第三方、女性社会组织等承接具体服务、活动事项,带动资源的整合,引导妇联工作由传统的活动方式向实事项目转变。比如:承接妇女就业实事项目,开展家政服务;承接妇女教育实事项目,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承接文化实事项目,承办社区和家庭文化活动等。三是构建常态化参与模式。对于已经有基础的项目,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改进方法、拓宽渠道;并且逐步进行其他形式的探索与尝试,比如积极参与购买政府公共服务等,拓展服务的领域,最终实现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三)在“实”字上求突破,彰显组织优势

淡化行政色彩,树立公共服务的理念,以服务妇女群众为第一目标,以提高妇女参与为第一任务,以促进成果共享为第一责任,重点关注妇女儿童切身利益。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提供特色服务,策划有效载体,充分满足妇女儿童的切实需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做好服务,提高实效,一是要追求服务的全覆盖。特别是服务要下基层,关注到乡镇妇女的切实需求,努力推动服务的均等化;二是要创新工作方法,从过去节庆式、运动式、突击式的活动,向项目化、社会化、专业化转变;三是不断提高妇联工作群众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水平,建立孵化基地,积极推动能够承接一定社会治理职能的社会组织的成立,引领他们从社会治理的“配角跑龙套”转做“主角唱台戏”。要发挥枢纽作用,协助政府把惠民政策、利民措施落到实处,从改善妇女民生、反映妇女民意、理顺妇女情绪、化解妇女矛盾等方面,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妇联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燕华.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对策研究[A].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2]上海市妇联.参与社会利益协调 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关于发挥妇联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用的思考 [J].中国妇运,2006,(3).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