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03-15蒙裕
蒙裕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肇庆 526040)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蒙裕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肇庆 526040)
时代不断的进步、网络的不断普及改变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网络是现代高校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消费方式深深的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传统的教育工作方式逐渐被取代,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挑战,要迎合当前的教育形式,必须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媒体相结合,减轻教育工作者的压力,求新求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接触网络进行信息沟通与网上娱乐已成为当前高校校园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新兴语言对大学生的正常交际和言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充分了解和把握网络语言的两面性,理性、客观的对待网络语言,利用网络语言的积极性,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语言文明,塑造良好的道德修养。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以及外部环境(也可称为环体)。“思想政治教育”一开始被人们称为政治工作到后来逐渐的演变成思想政治工作,这个过程经历了很长时间,近几年来人们结合之前的研究给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最新的解释,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社会上有一定管理职能的人员用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以及道德观念结合人民群众的思想形成的规律,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形成符合社会阶级的具有一定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在新媒体时代接受者和受动者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具有主动性。以下是对新媒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及要求的描述。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在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前有必要了解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方便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通过新媒体的改革,会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利用现代科学的技术将网络信息传播给学生,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正确的吸收知识,让现代教育更加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其中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的教育特征:首先: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比较的复杂。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虽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同学同成为课堂的主体等优势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学生脱离现实、降低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甚至会让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产生心理疾病。新媒体提倡的各种活动具有一定犯罪的引导,不利于社会舆论的制约。其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主要来自理论的政策,内容比较的滞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受教育的方式,人们通过联网电脑或者移动手机中的文字、图像、音视频就可以很快的获得教育资源了解社会各个层面的消息。让学生全方面了解知识,用动态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立体地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化。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实现教学资料的共享,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学的费用,而且优化了教学的资源配置。同时也加强了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力度。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第一,平等与互动理念导向。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的带领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开放的平台。平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平等互动理念,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师生之间的探讨机会更多,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和教师更加的和谐。第二,服务理念导向。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培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状况,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情感、择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突出高校教育的服务理念的针对性。第三,拓宽教育的思维创新。要想形成创新思维必须解决人们的惯性思维。新媒体时代,不仅会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而且在实践中更能体现它的说服力。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找准逻辑思维就能可以讲复杂环境变得有利,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意向,丰富政治教育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媒体时代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一)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比较的被动。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讲、面对面的交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战线出了更多的活力,丰富学生学习的路径,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通讯软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的便利可以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的便捷,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受时间和空间的困扰,可以随时随地的将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在图片、视频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之前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和受教育方会受到时空的限制,而且在效果上也不尽人意。但是随着对新媒体的运用,解决了教育者们远距离教育遇到的问题,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教学,做到了跨地域跨空间的教学方式的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等软件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老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反馈。教育者们还可以将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公共事件第一时间传输到新媒体的平台上,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现状,得到学生的关注,通过学生发表的意见对学生的个性以及想法有所了解。提高思想教学的时效性。
(三)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是单向向学生灌输社会道德知识,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新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和课堂,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可以随时进行意见反馈,学生也可以在学习中培养自己自主的学习态度。当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麻烦时,可以通过网络向他人寻求帮助,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法。
三、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首先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整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会议、教授讲座、广播等。高校广播历经十几年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系统,将它与新媒体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团队的创作热情。将传统的讲座模式利用新媒体用网络将所要传播的内容用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不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学生也不用在水泄不通的环境下听讲,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只有在传统的教学上结合新媒体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创新传统教学也开发了新媒体教学,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是通过课堂的理论课进行实际的教育。创新这种教学的方法就是将它与新媒体进行结合。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在一起,让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想法更新。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新媒体下的课堂教学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困惑,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可以讲所准备的可见以及参考资料放到网上,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不用再做课堂笔记,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专心的听讲。教师和学生可以用现代的通讯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便利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节省了学生的时间,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
(三)实施新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第一,引导和防控结合的治理政策。网络媒体的普及为政治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学生也不断的陷入到网络中无法自拔,相关部门用普通的办法无法阻止学生们上网,所以必须要开办讲座,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动机和安全意识,识别虚假信息,不要沉溺于网络中。第二,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仅要在理论上去帮助那些思想政治上有问题的学生,而且要借助网络的吸引力,利用网络中的虚拟名称让客体感受到平等的感觉,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第三,用“红色网站”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红色”是革命的象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革命历史的基础上也包含了法律、历史、哲学以及党的理论,内容更加丰富,因此可以“红色网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主体。
另外,高校内部校园网中的论坛作为学生交流互动的主要网络社区,引导学生舆论的方向,因此,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发挥积极向上的语言文明导向,正确运用和传播规范网络语言,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部门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网络语言的特点,及时总结和反馈网络语言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影响和阻碍,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展开工作。同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强大的交流和互动功能,开展富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的网上交流互动项目,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鼓励学生参与校内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赛事或娱乐活动,从参与的过程和取得的结果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的转变和理念的树立,并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引导,并设置专门的互动留言信箱,为学生开设畅通的倾诉渠道,排解难题。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作为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去做,需要思政工作者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四、总结
将新媒体的强大传播功能的优势应用到现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解决困惑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了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状态,在方法、内容、模式上都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找准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明确方向,才能使新媒体的教育方式与时俱进。
[1]孙芳.“现实的个人”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范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8).
[2]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王影.当代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调适[J].教育探索,2012,(2).
[4]陈玉霞.中国新媒体研究回顾[J].现代视听,2012,(1).
[5]张贵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解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
[6]赵定贵,梁芷铭.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