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2016-03-15方健

关键词:导向能力课程

方健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以创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方健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实践中已经成为重要内容,以创业为导向来推进广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的提升,特别是从岗位创业意识上,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广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创业导向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在转型过程中应该注重通识课程的优化,发挥创新、创业意识在学科专业课程中的积极作用,将创业素养与岗位实践进行衔接,从整体上来构建创业教育战略规划,实现对不同学生多样化创业需求的满足,推进广大在校生能够从创业教育机制中获得连续性、长效性、引导性的组织和发展。

高校教育;创业导向;转型问题;岗位创业;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创业教育的转型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中,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课程设置上,都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创业园区规划与建设上,对广大师生创业需求的满足,尤其是在校生参与度的提升,逐步形成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新格局。据统计,2014年全国各类创业教育活动有3万多场,参与学生达500万人次。从广大高校参与实践中,省、部属院校、以及各地本科、高职院校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及高校创业教育整体结构来看,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院校在参与中存在较大差异性,在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形式上各不相同。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的重要内容,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要从创业教育意识培养和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索上,来围绕教育政策和改革方向,来构建良好的发展体系。为此,本文将从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现状入手来提出新的战略思考和对策。

一、创业导向下创业教育理念发展

作为国家智力支撑的重要组成,我国高等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创业教育理念,是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来提升劳动者的创造能力。因此,从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上,世界各先进教育国家在创业实践中也形成了各自的思想和方法。如德国研究型大学将科技创新作为教育中心,美国研究型大学将学术研究作为重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各国高等教育也在积极转型,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而探索。如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通过建立创业园区,来推进学科教育与产业间的协作,积极鼓励大学生从知识创新中来锻炼创业技能。传统意义上对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创办企业,而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将人才培养作为重点,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知识价值输出上,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自身的学科优势与行业发展进行关联,从提升高校的产学研基础上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于创新与创业的联系,熊彼特界定为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是对资源的创新整合,并作为新的生产性经营或新的生产性方式而存在。Pinchott在其《创新者和企业革命》中,将构建大型组织内的创新理念作为研究基础,提出内创业理论;学界和实业界在内创业研究中,从现象到创新实践过程进行了深化,得出内创业的内涵是基于现行企业体制条件下,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上来构建新事物,从而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与自主创业相比,内创业是基于独特的企业环境,并具有自主工作、创新精神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开展创业具有,从内创业理论中来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目标,旨在从岗位创业能力上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增强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从创业实践、创业知识中获得创业体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为此,围绕创业导向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不能将自主创业作为主要内容,更应该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持续学习等方面来培养企业家品质,不能盲目的开展创业启发,要将创业过程与行业发展实际进行衔接,增强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更有利于学生从中感受和体验创业精神。

二、创业导向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特征研究

(一)创业教育要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

对于创业教育在实践操作上,不能过于注重实践,不能夸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而应该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及目标中,将创业教育与之融合,从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渗透中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发现机遇、把握机遇、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基础上,对于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从创业课程教学上,要注重创业教育与创新课程之间的协同,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对专业领域的认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着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是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将专业教育和文化素养知识,以及学科学分教学进行统合,使其能够相互融合和促进。

(二)要坚持以大多数学生为培养主体

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对于创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应该为大多数高校在校生。传统的创业教育将培养企业创办者为主,鼓励学生从就业及未来创业中来锻炼能力。如国外音乐学院将创业证书项目作为创业教育的内容,利用创业课程学习来增强创业能力显得知识面过窄;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中,要明确自主创办者所占比重为少数,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毕业生的创业需求。因此,在开展创业导向高校创业教育中,不仅需要从普通创业理念、创业概念、创业意识进行渗透,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从创业心态去工作,将就业和创业进行融合,既要拓宽自身的创业精神,还要增强学生对社会、对企业的适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更有效的实现广大毕业生融入到未来工作岗位中。

(三)强化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主导地位

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从创业教育中来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促进广大毕业生就业。因此,创业教育从目标上不能将培养企业家作为重点,而是从培养更多的适应岗位的人才,创业不能狭隘的理解为培养老板,更多的是从创业思维上来推进高校就业问题的解决。以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在教育模式上将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基础,并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上,着力从专业知识、创新思维等方面来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从岗位实践中来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创业导向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其本质是对创业理念的渗透,让大学生能够从创业教育中内化品质和意识,增强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

三、创业导向下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创业导向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要从传统创业教育实践中加以重新定位,特别是对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渗透创业教育理念进行结合,突显高等教育大学生成长、长才特点,注重学科专业课程、创业课程、以及岗位职业能力、创业实践能力的多方衔接,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

(一)加强对创业通识课程的优化

高校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具有不同,在通识知识教育中,不能单纯讲授专业技能,而是要从学生情感、思想、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渗透,立足大学生情感、态度、认知实际,将通识知识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建立关联,借助于通识课程,从课程选修中,特别是从关注未来创业中的问题,增强大学生自我创业能力上发挥基础作用。我们从西方创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来看,对于创业课程的内容选择多侧重于创业意识、创业思维的养成。如美国多数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中,有小型企业管理知识、新企业创建知识、创业营销学知识、新产品开发知识、小型企业融资知识等,这些开放性、综合性知识体系,能够将创业知识及理论进行渗透,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养成。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创业课程设计上,对于创业类课程通常以案例教学、创新方案方法的研讨为主,如围绕企业家创业故事展开讨论,引进企业家讲座等方式,来优化课程实施;清华大学在公共选修课中有《创业创新领导力》课程,通过每周一次系列讲座,来邀约企业家参与分享创业智慧,增强师生对创业创新实践的认识,提升广大学生的创业体验。

(二)注重专业课程与创业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对于创业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从创业教育实践中来传递,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教育,特别是将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进行统合,让学生从知识交叉中来获得行业发展现状,增强对学科专业的理论认知和专业视野。因此,在构建创业类专业课程中,要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从专业平台上来渗透不同岗位的创业意识,强化多种创新创业教学方式,丰富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增强大学生对创业专业能力的自我养成。借鉴美国在非商业学科专业中的创业课程实施,如对于艺术类、农业类、护理学类、工程类专业,从创业教育实践中来强化学生的创业体验;如康奈尔大学在创业课程设置上,有《设计者创业学》、《创业学与化学企业》、《小型企业和法律》等选修课程,以满足医疗行业、设计艺术类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学科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从中来增强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视野。我国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课程整合上,也对经济学类、商业类、市场营销类专业设置了《中小企业创业实务》等选修课程,对广告学、服装设计、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开设《服装市场营销》、《汽车营销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等选修课程,来拓宽大学生跨专业知识体系。同时,针对现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各高校也需要从师资建设上,特别是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提升上,要突显创业内容的教学,利用专业课程来增强创业元素和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如对于文史类专业教学,可以从历史及文学作品鉴赏中来渗透创业思想;心理学专业可以从政治学、社会学中来渗透创业政策问题;对于理工类专业可以从创业案例教学上引导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注重创业能力在创业教育导向中的地位

创业教育是建立在一定创业知识、能力基础上,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围绕学科专业培养目标,鼓励广大学生从创业体验与实践中,完善对自我创业能力的养成。如在开展创业实践训练教学中,以丰富的、灵活的、多领域的创业教育环境,来激发学生对创业、创新的感知,从具体挑战性活动组织中,来激发学生的发现机遇的能力,以及从多元化团队组织中来增强学生的知识架构,从项目教学中、案例教学中来领悟和反思创业。高校通过创建创业园区,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项目或组建公司,围绕创业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教学,让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创业,对不可预知的问题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应对。如创业实习,创业团队协作、募集创业资金、组织团队营销、开展市场调研等。

[1]郭明顺.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4,(12).

[2]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

[3]邱有华.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5,(Z1).

猜你喜欢

导向能力课程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偏向”不是好导向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