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思想融入“中国精神”知识点教学的若干问题
2016-03-15石开玉
石开玉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241002)
“中国梦”思想融入“中国精神”知识点教学的若干问题
石开玉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芜湖241002)
摘要:“中国梦”思想有效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精神”知识点的教学,则需要讲清楚五个问题:一是中国梦与中国精神概念的异同;二是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的相辅相成关系;三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四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时代精神;五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梦思想;中国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在2013 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现行国内本、专科高校都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其第二章内容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就是“中国精神”,教师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必须融入传授“中国梦”思想,以适应当前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2]的要求。教师在实际课堂理论教学中,要有效地将中国梦思想融入“中国精神”知识点教学中,则需要讲清楚下列五个问题:
一、中国梦与中国精神概念的异同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的概念既有差别又有相同之处。
(一)两者相异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中国梦是一种社会理想,是当代中国人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发展目标,它隶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实践指向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反映的是中国人在当今时代的理想和目标追求。中国精神则是一种群体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现时代的表现,其基本内涵体现了一种自为价值,是个人梦和社会梦的结合。中国梦有明显的自为价值,即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梦而奋斗,整个社会都为共同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梦有显著的实践指向,为了共同的梦想,每个个人从而整个社会都需要行动起来。而中国精神展现的是一种自在属性,是潜在于社会群体之中的精神气质,只有在有目的、有意识的激发或调动下才能够弘扬起来。
(二)两者相同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两者都反映当代中国人的价值标准。作为中国人共同理想的中国梦,是中国人价值标准的体现,反映了中国人共同追求并认可的民族复兴的目标。中国精神也反映了中国人自身所认定的价值标准,体现在作为中国精神内核的价值观念中。其二,两者都以民族复兴为根本指向。中国梦和中国精神的提出,都直接针对着民族复兴这一百年来的民族夙愿。什么时候民族复兴尚未实现,中国梦就没有圆梦,中国精神就需要弘扬。其三,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实现中国梦不能靠空想和口号,只能靠脚踏实地的工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精神也不是虚幻、抽象的精神,更不是脱离开时代实践的精神,中国精神若要发挥出最大的时代价值,就必须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
二、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的相辅相成关系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中国梦目标与弘扬中国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一)中国梦是中国精神的理想目标,为弘扬、培育中国精神指明方向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在实践中弘扬并培育中国精神,特别是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培育富有时代气息的时代精神。中国梦所包含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必须转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为具体的行动。中国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恰恰就包含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在此进程中,凡是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理想目标相一致的民族精神,我们都需要发扬起来。能够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时代精神,我们也都应当培育并践行。
(二)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基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实践,也需要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这种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就来自于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的精神动力主要是三种:一是凝聚力,即统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以一致行动的力量;二是驱动力,即促使和驱动人们为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而勇往直前的力量;三是保障力,即保障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而不致出现偏差的力量。
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千百年来,在民族精神的支撑和推动下,中国人实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也孕育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期待。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中国梦是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的梦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每个人的梦。在本质上,中国梦是爱国的梦,是中华民族的每个个体彰显爱国主义豪情、迸发爱国主义意气的梦。这是因为中国梦都是与民族国家的利益、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中华民族所拥有的中国梦是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而近代以来的中国梦则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目标。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抑或是如今,中国梦都包含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和因素,都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坚定选择。
(二)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实现中国梦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需要从民族精神中汲取精神动力和思想智慧,也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寻找到准确的价值方向和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实现中国梦就是推进民族复兴。这种复兴不仅需要物质条件,也不仅仅凭借经济上的强大,更重要、更关键的是要从民族精神中获取凝聚力、驱动力和支撑力。国家的富强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也是精神的富有;民族的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强大,也是精神的强大;人民的幸福不能仅靠物质条件的改善,也要依靠精神条件的保障。只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注入精神动力,为民族的追求校正前进的方向,为生活的幸福增添圆满的阈值。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而绵长的民族精神在现时代的集中体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能靠等待,不能靠墨守,只能靠改革创新,必须靠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中国梦是呼唤改革创新精神的梦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需要克服方方面面的困难,始终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激发士气、唤起斗志,需要以改革创新的姿态来凝聚力量、开拓方向。不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抑或是文化领域,不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还是人民的幸福,任何一点进步都不会来自于故步自封和墨守成规,所有进步的可能性都潜藏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为此,只有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才能破除羁绊和打开局面,唯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朝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迈进。
(二)在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实现中国梦
孕育中国梦是旧历史的命运,实现中国梦则是现时代的任务。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实现中国梦,需要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需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凝聚人们的思想共识。
五、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追逐和实现中国梦的魂之所系,中国梦则是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的根基所在。
(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和振奋中国精神
追逐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的共同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现实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历程是艰巨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外敌的疯狂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奋起抗争,最终赢得新中国的诞生,中华民族自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中国精神这一强大的动力源泉。在当前追逐中国梦的进程中,会面临许多挑战,因此必须弘扬、培育伟大的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增添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赢得最终的胜利。
(二)培育中国精神必须扎根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中国精神的发展必须与追逐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结合在一起,中国精神的培育和创新不能靠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只能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实践。没有了生动而鲜活的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培育和创新中国精神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培育和创新中国精神,必须要扎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关键是要尊重国情、尊重实践、善于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实践中发现新精神诞生的契机,创造条件使之生长壮大起来并传播开来。
六、结语
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思想的教育教学中,“要始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3],而基本规律之一就是教师要特别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这一主渠道、主阵营、主路径,由此,则需要教师“按各章、节、目不同教学内容渗透式地、穿插式地讲授相关联的‘中国梦’思想内容,以达到强化‘中国梦’思想教育的作用。”[4]授课教师如能按上述五个方面将“中国梦”思想融入“中国精神”知识点的教学,则学生必定会强化对“中国梦”与“中国精神”辩证关系的把握,进而在追逐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弘扬、培育、丰富、创新中国精神,“在这个进程中,中国梦将一步步接近现实,中国精神必将得到高扬”。[5]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中国梦’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yxm454)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
[2]中国青年网.刘云山:中国梦要进学生头脑.[EB/OL].http://news. youth.cn/gn/201304/t20130409_3075412_1.htm,2013-04-09.
[3]张波.内化与外化的内在统一[J].怀化学院学报,2015,(1):56.
[4]石开玉.“中国梦”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路径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15,(1):57.
[5]吴潜涛.中国精神教育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