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思考
2016-03-15成煜
成煜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湖北武汉430070)
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思考
成煜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发展过程及现状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了我国的会计准则存异点及趋同存异的意义,指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准则的趋同过程中存异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上世纪,会计信息在各国间缺乏可比性的问题就已经非常明显。同一家企业的年报,在不同的国家应用不同的会计准则下,会出现巨大的差异。这里面固然有一些各类认定、计量、摊销等的方法或概念差异存在,也有一些是各国间的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差异的体现。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会计委员会成立后,便开始着手研究制定全球范围通用的会计准则。但是考虑到当时还未兴起的国际化形势,企业对于国外的金融市场需求还不大,以及人们天生对于变化的抗拒,各国长时间以来还是选择固步自封,对于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这一概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国际会计委员会等国际机构的超前意识和长远的视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全球经济浪潮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国际社会对于会计准则趋同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都开始意识到,为了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可比性,已经稳定全球化的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会计准则的趋同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尤其在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真正参与到国际准则的趋同中来。
一、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发展过程及现状
在对待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上,少数国家是采取直接照搬的“采用”模式,直接完整地接受国际会计准则。除此之外,大部分国家采取的是“趋同”的模式,只是在程度、速度、完整度方面,各个国家依据自己的国情存在着差异,并在具体的一些细节上存在着各国独特的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别。为了走出去,在国外上市、融资,除开自然语言的差异,同样还需要面对的就是作为“经济语言”的会计信息的差异。与此同时,国际化的浪潮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经济环境下更多更为复杂的经济活动难题,为此需要向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借鉴。
我国对于IFRS所采取的态度,是在坚定趋同的大方向下,拒绝强行移植,冷静地求同存异。我国会计准则趋同的需求虽然日益高涨,但必须清醒的面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市场尚不完善、民众经济基础与西方国家不同等等既定事实。在趋同的脚步上要坚定不移地向前走,尽快跟上国际准则的步伐,同时特别警惕需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求同存异的部分,拒绝强制同化。而且在趋同的同时,提出趋同的“主动性”,让我国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准则的制定中,形成良性的“互动”,努力参与到国际性的组织中,让我国的特殊国情被国际准则制定工作所了解,互相促进发展,也尽量争取国际准则制定的话语权。
我国的会计准则已经于本世纪初初步完成了与IFRS的趋同,在随后的几年间也跟随IFRS的脚步进行了及时的准则修订、修缮工作。尤其是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实行,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基本与国际准则完成对接。对此,从国内的视角来看,不论是会计信息编制者还是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充分感受到了我国的会计准则已经越来越完善,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较以前大为减少,上世纪的许多游走在准则边缘甚至故意钻准则空子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从国外的视角来看,我国的会计准则趋同工作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国际间会计组织交流、会计专业人员流动以及国际社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认可,都与我国的会计准则趋同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国内的机构、学者也加强了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近年来,研究方向开始倾向于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同所起到的作用,大多数观点认为趋同的过程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完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相应的,趋同的倾向性和这类研究的倾向性也从侧面加强了我国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国际会计与国际准则开始被会计人员所熟知,相应的许多专家学者也借此获得了更多的在国际舞台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我国的会计准则存异点及趋同存异的意义
(一)我国的会计准则存异点
首先,我国的会计准则是由财务部制定的,具有其强制性,虽然在近年来趋同的大势不可更改,但不代表财务部就失去了其作用。相反,越是在趋同的大势下,财务部越能依据微调来发挥其作用。如何趋同,趋同的步伐速度,哪些领域重点考虑,这都是在趋同的大势下财务部要考虑的事情。而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性的民间组织建立的,虽然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下,这个民间组织已经足够权威足够专业,但其毕竟与政府不同,不是站在强制角度上,观察问题的视角会不一样,容易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个差异点是未来也将长久存在的,而且比较无法被弥补的一个差异。所以,在未来,我国制定准则时,最好也能正视这个差异。
其次,在具体的准则上,我国会计准则目前还有一些尚未来得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地方。这些大部分是由于我国趋同工作所存在的时滞性所带来的,相信在不久之后,这些地方也会很快跟进,完成趋同工作。
再次,有些具体的准则,在完成趋同工作之后,我国的准则也与国际准则存在细微的差异。不过这些差异一部分是极为细小的,另一部分基本是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和行业上的差别,不能直接生搬硬套进行趋同。
(二)我国的会计准则趋同存异的意义
趋同的意义:趋同的意义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首先,最基本的,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帮助了一些想要走出国门的企业,让这些企业节省了重新编制财务报表的大量成本,让这些企业自身的财务报表只需些微改动便能被其他国家所接受,也提高了本身财务报表中许多基本数据的可信度。更深层次的来说,这些企业得以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中,与国际接轨,了解最新的国际化的会计处理模式,更方便这些企业理解国际经济事务,也是从侧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其次,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有所提高,更为完善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约束了腐败、舞弊的情况,提高了透明度,解决了过去存在的一些灰色地带问题,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不再有空子可以钻,对于整个资本市场都能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再次,我国毕竟不是使用英语或与英语类似的西方语系,中文和英文的表达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趋同的过程对于缓慢地适应消化这种区别是很重要的。
存异的意义:凡事都有两面性,我国准则在向国际趋同时,同样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起将这些称为趋同的负面效果,可能称为趋同过程中存异的意义要更为准确。所谓“量体裁衣”,照搬过来的衣服,还需要根据穿的人来具体地改动细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没改的那部分,而是改动了的那部分。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趋同的过程,也许太多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趋同的意义上,而也许不能、无法、尚未趋同的部分,其存在的理由,将来能否趋同,还是是否要持续存异,相反才算对我国会计准则来说更为重要的议题。存异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资本市场情况,还不能完全地和国外的市场情况划等号。在许多行业中,我国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西方国家已经解决过克服过的问题。在政府介入为市场提供帮助的前提下,适当的一些会计政策的调整是必要的,有些可能还不能向国际准则靠拢去放宽,应当适当地有所保留。其次,我国的社会性质必须考虑在内。尽管现在全球经济浪潮下,市场经济体制也被越来越接受、放开,但毕竟我国的社会性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性质的差异带来的是政治上的不合甚至冲突,以及一些执政模式的差别。这些同样带来了一些行业的模式会与国外有差距,有些经济活动也不能直接跟国外的情况进行等价。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层面上,势必要更加强调“国家”这个主体,会计信息也要更多地为国家进行服务,帮助国家对市场进行调控。这些意义上,我国和西方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再次,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这几年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但我们自己应该保持头脑清醒:在许多基础的层面,包括基础设施、市场基础、参与市场的上市公司基础、人民群众的经济基础、受教育基础等,我国的情况还和发达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差距。这些差距要求我们在处理一些会计问题时要更为谨慎,一些国际的准则要经过仔细的判断辨别再决定是否采用,有些尤其在考虑我国国情之后,应该谨慎选择甚至谨慎放弃。最后,我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文化风格,国家的文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事处事的风格,这些都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区别。我国自古以来的仁义、道德、诚信、礼仪等因素,决定了许多文化上的积累因素与西方国家不同。除此之外,几千年来,我国本身就有着接近到史前文明时开始的计数会计文化,也有着古时的簿记甚至审计文化。尽管这些都和现代企业有差别,但其文化积累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思想对企业家和企业以及市场的影响,相应的,我们的会计准则也应该考虑这方面的内容。向国际准则趋同的时候,不能忘了在很多时候,同样的情况在我国和在国外发生所带来的影响和发展过程都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理应在会计准则上也尽量将这些差异考虑进去。
三、对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准则的趋同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准则的趋同,越来越多的学者与越来越多的文章,都在讨论趋同的意义,以及其积极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下,越来越少的声音还在质疑一些局部的趋同问题,越来越少的声音还在反思和提出警醒,更多的所谓“对趋同的反思”只是许多文章中象征性的一个小部分,表明文章有从正反两面去进行思考,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当然了,许多研究都表明,趋同的过程完善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解决了以前准则中留下的许多灰色地带的问题,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了腐败、舞弊和对信息的操纵空间,不能否认趋同过程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和带来的良好效果。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冷静地去注意趋同时的存异情况。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许多新兴的研究开始向这个方向发展,将很多西方的纯理论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引入国学的思考,其实就是重视西方的先进方法与东方的传统理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也许在会计界,在准则制定,在准则趋同的评判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引入东方的传统理念,注重我国独特的国情,保持头脑冷静。届时,也许我们能发现更多的东西,能够让未来的我国会计准则发展方向更适用于我国自身。
将来,这个趋同过程会如何发展,也值得我们去思考。首先,我们所趋同的国际会计准则,将来会如何发展?会按照我们期望的方向去发展么?这是一个尚存疑问的问题。我国目前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力其实还比较弱,目前依然是西方国家在主导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将来,在真正遇到大的分歧与争议的时候,也许矛盾会真正地爆发出来。其次,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这一过程,究竟会怎样进行?趋同程度会越来越高么?一些存异点将来会不会解决?这些也是尚存疑问的问题。众所周知,会计、经济、金融等行业,从来都不是如古典数学和物理公式一样一成不变的。这些不断变化中的行业,在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走完后,必然迎来的是变革。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阶段走到最后时,必然又会迎来下一次的变革。这种变革的发生,有可能是从外部的国际准则的发展自身所遇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的,也有可能是从内部的趋同过程总遇到不可调和的存异点所爆发的。变革的未来不可预知,但可以预见的是,东方的、我国的长久以来积累的人文、精神、文化传统将会参与其中。甚至有可能,这些因素本身会成为变革的动因。现在做好准备,才能在未来去适应甚至引导变革的过程,少走弯路。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思考和看法,观点难免存在不成熟的地方。总之,希望这个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能继续注意趋同中存在的存异点,给予足够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丽新.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166-167.
[2]吕月玲.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J].中国集体经济,2011,(3):169-170.
[3]孔东飞.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研究[J].经济视觉,2011,(12):23-24.
[4]郑双.中国会计准则变迁及其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地位[J].时代金融,2011,(27):163.
[5]朱娜.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4,(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