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以“朗读为主”阅读再探

2016-03-15云南省元江县青龙厂中心小学谢会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语感读书课文

云南省元江县青龙厂中心小学 谢会英

小学语文学科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诸方面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阅读教学中一篇篇的课文进行的,正所谓“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笔者执着地偏爱“以朗读为主线”阅读教学模式,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模式对小学语文大纲中反复强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起到一个独辟蹊径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核心因素,在学习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只要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乐学、主动参与的意识就强。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利用投影、录音等手段辅助教学,把所讲的对象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远为近,从而使看不清、听不到、看不见的东西,变成看得清听得到、看得见的东西,能极大的增强教育的表现力,吸引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加阅读。以读代讲,强化读书训练。

1.变静为动

投影片所表现的自然景物、人物形态、图像的复合和抽动,色彩的变化等。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变化变化性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兴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声行并茂

教学中需要学生观察的对象,有的属天涯海角的事物,学生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尽管讲的有声有色,学生还是感到茫然。用投影片教学,有形无声,放录音有声无形。在此情况下放录像达到形声并茂,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清,使之仿佛置身其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3.以读代答

有些句子的意思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可以先让学生去咀嚼、体味、感悟,将“心得”用表情朗读,以读来回答。品读课文,细细体味,我在导学这一教学过程描写索溪峪山的那部分时,出示了“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拨地而起,半块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这句话,先让学生轻读,接着出示问题: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只能用课文当中的“惊险”一词来回答,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续读,最后学生根据句子固有的语气,体会到了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虽然,这个“问”是通过“读”来完成的,由读设问,读中求悟,语感就是油然而后,并逐步升华。

4.以问促读

强化读书指导“以朗读为主线”不光强调学生多读、熟读,我们更主张让学生会读、读懂和读好,让学生在读书实践中学会读书,“以问促读”就是我们采用的主要的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二、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阅读

以前,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从表面上看,学生听的很认真,显然也在参与学习;但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被动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能得到真正发挥。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我认为学生发现问题而质疑,是对学生活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参与过程。

1.提高学生对质疑问难的认识

解决这个问题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根据小学生敬慕伟人的心理特征,结合课文或有意介绍名人勤学好问是事迹,帮助他们提高对质疑问难是认识,如不懂就要问一课讲的就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的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学习课文后,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好学习惯。二是充分发挥学生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例中感知质疑问难的好处,并提高认识。

2.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

学生充分认识了质疑问难的好处,教师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在阅读教学中,质疑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讲读前、讲读中、讲读后。讲读前可让学生先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对学生提出对课文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纳入阅读教学中并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对简单的问题可及时解决;对那些与课文理解无关紧要的问题可放在课后让学生去研究。讲读中设计的问题要小而细,可提出具体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然后再交流。如让学生读一篇课文时,叫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然后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待学生自己阅读完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心中要有学生,及时了解学生有什么疑难问题,提供机会让学生提出来,并针对学生的疑难实施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有时学生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有时差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这时就要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重点解决在何处寻找问题。我认为引导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从课题上寻问题;从课文方面寻问题;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寻问题;从课文表达方面寻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语言的习得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读一篇课文来实现的,我们并不排斥讲解,但是把语言规范的课文“熟读成诵”,则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徐世英老师在《谈朗读教学》一文中讲到:“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付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采用“以读代讲”强化读书训练,就是“要把学生的读扩展到最大限度,把老师的讲压缩到最小限度”。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让学生经常反复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自觉不自觉的进入到言语的内化阶段,学生准确、敏锐的语感能力就会得到迅速有效的提高。实践证明,重视学生的阅读,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并提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传授学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学生都会自觉地主动地“唱主角”。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长期坚持,学生们就会养成“用语文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语感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