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校外教育与学生的关系

2016-03-15山东省淄博市青少年宫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课程教育教师

山东省淄博市青少年宫 武 满

数字技术背景下,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趋成熟,使得校外教育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校外教育在时代潮流中顺势变革,说明了校外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重大变化。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校外教育结构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在校外教育中的地位也变得日趋重要。

一种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人们告别了过去的统一模式开始从传统的校外教育时代解放出来,打破了地域、空间、时间的局限概念,通过互联网转而进入一种——学生随性接受校外教育的时代。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各类新关系形态逐渐形成,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关联性,其中,在校外教育方面,教育从具有独立性与校内教育延伸,形成越来越明显的“联动效应”。而在校外教育与学生方面,新兴的互联网转变了校外教育的信息流通模式,与此同时,“顺连”的校外互联网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顺势而变,重新洗牌。

一、主动学习群体的崛起

在传统校外教育环境下,教育的模式为学生单向的“教”,是一种强制性的“灌输”,学生对选择老师的反应模式一般为:就近校外教育机构的影响力—上门了解老师实力—教育欲望—接受教育。在这一模式中,占据教学的主导性“发声器”角色主要为教师,而学生多为单方面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校外教育市场化的发展,打破地域性概念,教育形式多样性,时间的局限性也没有了,“学生本位”这一理念衍生并深入人心,呈现出一种与传统校外教育模式相反的现象,学生权利得到空前的释放,主动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互联网平台赋予了新时代学生主动搜寻信息的权利,他们会通过各类搜索渠道主动找寻自己需要的资讯,甚至在线发起与教师的直接对话,提出自己的诉求。

二、互联网的出现与学生关系的建立

目前,一种新趋势已呈现在校外教育中,即互联网化。呈现形式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学生与教师的相互融合促使两者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甚至开始相互渗透,原生校外教育的兴起就诞生于这样的趋势之下。其次,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边界也逐渐在缩小,校内教学内容与校外实体教学相结合,直接教授给学生。

慕课和微课程引起了整个互联网和家长的热议,这或许是校外教育互联网后的首次角色形象转变,让没有看见慕课和微课程的家长开始仔细寻找课程,甚至让已经看到课程的家长在朋友圈晒出课程并进行了一场朋友圈身份和地位验证的狂热。慕课和微课程的产生象征着互联网校外教学时代的变革,也预示着“校外教育互联网化”将成为未来校外教育环境的主流,“学生本位”的理念将深入人心,进而成为校外教育推广的根本出发点。互联网校外教育呈现的三大革新趋势将是:更好的学生体验,更精准的定位,更完整闭环的跟踪分析。互联网校外教育机构将运用后台学生数据,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教育的“专属定制”,精准设置并具有差异化特色;校外教育在学生信息流中将扮演一种自然融入的角色,让校外教育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在校外教育新形态和学生角色的变化趋势之下,新关系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要表现如下。

1.学生与学生的新关系

新的校外教育环境下,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态。在传统校外教育中学生是校外教育的“目标学生”, 而他们之间是一种隔离的关系,是独立的个体,而互联网时代改变的是学生的基本学习结构,“目标学生”这个词已经被重新定义,一张“网络”将学生相互连接起来,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模式使得学生之间实现了“瞬间沟通”,这张“关系网”成为学生洞悉评定教学质量好坏的基本依据。与此同时 学生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学习中的个人行为。互联网使得有共同兴趣、爱好与价值观的群体重新“部落化”,形成一个个小型群体,并在这个“部落”中,向自己周边的同学分享学习,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向需要同课程的陌生同学推荐。

2.校外教育与学生的新关系

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校外教育规则发生了变化。核心因素“互动”引发了移动互联网带动的互联网革命,这也成为校外教育的未来发展风向标。

在以往校外教育时代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都由教师把控和主导,然而现在,学生借助互联网教学可以主动掌握海量的资讯,选择符合自己喜好的教学形式及内容,整个教学的把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从教师变成了学生,非强制力下的双向互动传播带来了一种全新力量,通过虚拟的网络空间,学生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而自发的进行聚合与互动,形成了“C2B”模式中“C”(学生)端的力量崛起,这种崛起解构了传统校外教育的主导话语权,释放并重构了“B”(校外教育机构)“C”(学生)之间所建立的一系列关系,从而构成主流的“C2B”新校外教学关系模式,这种模式也是基于学生端力量崛起的“反向定制模式”。在过去,学生相信各类媒介所宣传的校外教学品牌,而现在,他们更多的会通过周围关系圈的口碑推荐,在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评价来做出选择和决断。所以,校外教育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倾听学生的声音,从赢得学生的认可开始,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性教学体系。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学生互动与体验的力量,将学生信息转化为教研等环节的数据,进行个性化管理,比如网络浏览学习时间家长评价等,甚至直接邀请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成为校外教育主流趋势和成功的关键。

在新的校外教育环境下,校外培训机构的使命从“传统教学”转变为“粉丝教学”,我国著名歌唱家戴玉强、张美林利用互联网开设的“戴你唱歌”“美声之林”教学,就是成功的范例。而教学的内容也逐渐从“课程设置”转变为“课题设置”,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生洞察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前提中,学生洞察演变为一切校外教育的根源。

今天,校外互联网教学要做的是,从新的视角来审视这种“新关系”,并思考如何靠一定的诉求与学生来维系“新关系”。而众多私营民办校外培训机构也不再选择“单打独斗”,纷纷迈出“资源共享”的新步伐,形成了相互合作,将自身的资源与他人的资源进行对接,以此来实现“1+1>2”的叠加效应。。

猜你喜欢

课程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