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探析

2016-03-15徐磊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面子

徐磊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



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探析

徐磊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不同文化交流过程中,有许多关于文化差异的问题,其中包括面子问题。多元化的文化前提下人们对面子的理解也不同。并且在对待面子问题时,他们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沟通中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不一样的礼节礼貌问题,再加上不一样的面子观。在多元化的文化前提下人们各有各的维护自身面子的方法。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面子

时代不断的发展,世界格局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将人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跨国企业遍布世界各个地方。但是这些企业的职工们却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接受的是不同的文化知识,因此就出现了交际的跨文化的现状。关于我们中国人和外国西方人相互交流中,当涉及到个人私事,外国人就会不适应,因为关乎面子问题了。于是在我们碰到这种事情时,我们就会感受到学习好面子文化和掌握文化交际方法对我们的益处。

一、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分析

(一)中西方“面子”文化对比

我国的面子观念。我国的面子观念可谓是历史悠久了,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我国国民在对待自身的面子问题时伴有自身的感悟,他们认为面子问题就是自身尊严问题,等同是外界对他们自己的尊重,不容任何人伤害的,同时也富有集体意识,强调社会是一个整体,很注重其他人的想法,也会常常维护其面子。因此不管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用任何方式都要降低“丢面子”事情的发生率。深知面子问题的重要,在公共场所时,国民往往会有所顾忌,如何保全自身的面子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他人的面子。

西方的面子观念。就外国人来说,自身就不去涉及他人的生活方式,想法等,因此就不愿意让他人触及到自身个人私事中,普遍觉得尊重个人隐私是一种很好的表现礼貌的方式。外国人们很注重个人主义的体现,这是与中国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他们会做到尽量不给他人带来麻烦,与此同时也会保留他人的私人空间,这是他们表达对他人尊重的方式。在平常的交流过程下,外国人也顾忌他人的面子问题,同样为了保全自身的面子问题,他们个性独立,崇尚自由,在很多场合下他们会简单直接的指出他人的错误,又会调动氛围化解尴尬,来挽回面子,同时在你不错的表现下,得到他们的认可,就会丝毫不会吝啬的对你进行表扬鼓励去保全你的面子。

(二)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我国面子文化的原因。第一,我国人民的社会集体观是最主要的因素,从地理上看,我国东南部靠着海洋,西北方又有戈壁沙漠,西南方向是山丘高原,在古时候水路交通都不发达,因此就出现了以自给自足为特点的小农经济,古时候的人们大多是农民,他们一代一代的以在土地上种植粮食为生,除去自然灾害和战乱之外,他们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没有变化,况且从秦开始为了巩固统治推出的一系列“重农轻商”的措施,将人们与土地的联系更紧密,慢慢的就有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大家族的观念,注重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体现社会的公平。这种大文化环境下价值观是以集体为主,生活的时间越长受到的影响越大,所以在保护自己的面子时也要顾全大家的面子。第二,传统的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大力推崇儒家思想,作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在儒家思想里面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类人,被叫做君子的人,占有很重的社会地位,享受人们的尊敬让人很有面子。与之相对的,小人就会受到人们的嫌弃,这种社会思想的引导下人们就会想成为君子,为自己赢得面子。引申而言“君”的意思也可以称呼为君主即统治者阶层,人们会纷纷效仿统治者的言行,这样万一统治者做了错误的示范就是“丢面子”的大事了。

西方的面子文化的原因。第一,强调个人主义是最本质的因素,从地理分布而言,西方地区大都是平原地带,但是由于天气,土壤,温度等原因并不适应人们耕作,他们是游牧名族,常常要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就与我国世世代代要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不一样,因此就不容易有互帮互助的邻里或靠血缘维系的家族关系,他们的集体观念不强。那么西方人就不会注重维护他人的面子问题,更为明显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化时代来临,许多人们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因为各种因素换到另一个地方,不稳定,流动性大的特点更不容易出现集体意识。所以,在不打扰他人情况下,自身的行为言语,动作举止等方面都不用制约,不需要理会他人的面子,感受做事,因此,个人的需求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第二,西方人接受最多的是契约思想,如希腊的伦理学,法国的名著《社会契约论》,以及现代商贸的发展等的影响下,这种观念不断巩固并加强。更明显的体现在现代的商贸活动中,人们在开展企业交易前就事先相互建立契约关系,拟定章程后期在慢慢实践,这样做就不需要靠人情,关系做事。

(三)文化差异表现特征

不同的文化会带来不同的行为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它们具有不同的体现。第一,体现在称呼上,西方人在学习我国文化时,估计会因为我国众多的人物关系中不同的人物称呼而头痛,同样在小辈面对长辈时可以直呼其名中国人也会觉得很诧异。第二,表扬和指责,在我国面对表扬人们会有所推诿,但是西方人就会自然接受。面对指责时,我国会通过关系,人情权衡之外,一般不采用当面直接指责,他们往往采用侧面进攻的方式,含蓄的指出。但是在西方国家,不妨碍他人的正当权益下,会很直接的说出来,不会考虑与自己亲密与否,他人情分。第三,道歉方面,在我国人们面子观念比较严重,就不容易很轻易的对别人道歉,伴随现代文明的发展,交流过程中双方互相道歉的事情也不少。在西方个人主义观点比较强烈,当自身的行为举止确实妨碍到了对方又或是自身的权益在别人的帮助下得到实现的,他们就会用道歉与感谢的方式说明自身的感受,所以说在西方社会里道歉和感谢出现的次数会比在中国出现的次数要多的多。第四,拜访和拒绝的表达,我国大家喜欢在一起小聚,通过这种方式增进感情,邀请或拜访大家之前是不会特意的先预约时间的,而西方人就会感受不先约好时间就来了就是妨碍他的私人隐私的做法。在用何种方式拒绝别人的时候,中西方的差异就更明显的表示出来,对他人的拒绝就会看做是不给人面子的做法,不同的国家文化用自身的办法换回面子,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以来等级观点就非常明显,注重尊卑秩序。所以国人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尤其在拒绝比自身社会地位高的人,他们的说话语气、态度、方式会相对委婉一些。在事情超过自己范围能力的情况下,或者自己不想接受的情况下,为了他人的面子,依然会说“让我再想想”“晚点在回复您,行吗?”等方式表示拒绝。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答复别人时就会说“真的很不好意思,我也想帮你,可是我实在是做不好。”向别人解释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反观西方人的做法,他们常常就会很直接的向他人提出拒绝,这样做会显示自己的真诚的态度。第五,感性和理性思考,在我国传统思想的作用下,人们常常注重自己的直观感受,然后再将这种感受传递给他人,由个别推理到一般。而西方人就更重视事物的逻辑严谨性,强调通过详细的调查,数据的分析,体现事情本身的客观性,理性的思考问题,进行大量的假设、调查、研究,付之实践再得出结论,步步相连。

二、“面子”文化的差异和交际的跨文化性

当今社会在人们的交流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跨文化的交际就由此产生,面子文化也属于其中之一,文化的差异性会使交流出现困难,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大文化不同的前提下,导致其中“面子”文化也不同,文化的差异就会制约双方的交流。

“面子”文化的差异就会导致人们交流的方法不一样,在交际的跨文化过程时,各地人民第一反应的是用自己民族的“面子观”来评价别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方式。因此东西方交际的跨文化性在关于“面子”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差异影响交流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文化交流者在跨文化交流时能对他人民族的文化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不仅如此,还要知道双方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的表现上不仅仅体现在“面子”上,它还体现在西方人们对个人自由的充分渴望上,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文化。反之,我国人民就是希望别人,社会的认可,尊敬得到自己的面子,满足自身的欲望。

在交际跨文化的情况下,交流者们面对不同的文化差异,主要有价值理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交流模式等方面。需要根据自身方式的状况,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自身要有对跨文化的的理解和面对这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加强自身的文化学识,开阔对西方的文化的眼界,提升自身的反应能力、敏锐能力、应变能力,自己积极主动学习和融合到现在跨文化的新背景下,能够做到将交流的矛盾降到最低值,减少因为文化的差异带来的地区冲突。正如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所说的“求同存异”方针,即双方寻找共同点,保留不同的看法和观念,在合作中促进发展,做到双方互利共赢,我们也可以运用到文化交流中,特别是在现在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如此,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多民族文化得到共同发展,进步。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西方的“面子观”所表现的方式是不同的,也反应了各国不同的文化的价值观,总的来说,我国的面子文化主要是集体主义,西方的面子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我国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他们是受契约思想的影响。

掌握好面子文化与交际跨文化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不正确的交流方式很有可能引起矛盾。我们在交际的跨文化的过程时,关于面子问题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每个地方存在自己独特的面子文化。倘若大家希望自己能与他人融洽的相处,就需要有理解并尊重包容的态度。在交流中面子问题不容小觑,分析各国不同的面子问题在交际的跨文化过程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迪.中西方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J].戏剧之家,2014-12-23.

[2]刘亚茹.跨文化交际下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5.

[3]李秋.从面子礼貌体系角度探析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面子
面子≠尊严
干部面子“链”着百姓面子
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面子
某贪官的面子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