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2016-03-15张馨予
■张馨予 马 坤
吉林省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张馨予马坤
内容摘要: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刺激消费、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带动区域内全要素生产力提高等诸多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吉林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本文主要基于SWOT方法来分析吉林省文化产业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吉林省文化产业SWOT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超越一些传统产业。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自2006年以来一直保持着23%以上的增速,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万亿元,2011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在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依托国家文化产业整体推进趋势,近年来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亦是十分迅速。2006年吉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59亿元,2007-2013年,吉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一直在20%左右,超过全省GDP增速。从空间布局上看,吉林文化产业已呈现出区域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布局特征,但在某些方面仍需改进加强。从产业能力上看,吉林省文化产业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尽管增速明显,但基础依旧薄弱,有很大的挖潜空间。在加速发展的社会变革面前,吉林必须开掘吉林文化自身拓荒者的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创新精神,发展创业文化,鼓励全民创业,更新观念,锐意进取。抛开不敢为天下先、依赖资源,依赖人际关系,依赖单位的传统思维定势。在社会信息化的挑战面前,发掘吉林文化的优势,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破除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意识,把文化兴省、人才兴业的兴省战略落到实处。
吉林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一)strengths(优势)
1.准入门槛较低,无过大的资金技术要求和严重的行业壁垒
文化产业属于绿色产业,相对其他生产、制造、加工、IT等行业来说,对技术、资金的要求相对较小,更多的是对自然资源(仅指旅游资源)、历史及人文资源的开发与解读。而在资源方面,吉林省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截至2015年吉林省内共开发出A级以上景区200家,其中5A级景区3个(长白山旅游景区、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文物古迹6015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18处,集安市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省政府为了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电影院和剧院等设施,进入广告、印刷、演艺、娱乐、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影视制作、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出版物发行等领域,在投资核准、资质认定、证照办理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巨大的资源优势、较低的准入门槛,为林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政府的大力扶持
为使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吉林省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文件。鼓励文化企业自主创新,对经认定的新兴业态文化企业重点创新项目给予扶持。企业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填补省专利技术空白,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成果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开展吉林省文化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单位)认定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政府的大力扶持为吉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3.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吉林省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引下,《吉林省千名文化产业拔尖人才开发计划》得以出台并实施。拔尖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国家财政资助的项目,予以优先推荐;申报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予以优先安排;承担的重大研发课题,予以优先立项。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纷纷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基地,遵循文化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成长规律,制定更加灵活的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战略,选拔培养文化产业拔尖人才。此外,中低端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业已起跑,省内高校纷纷开办文化产业相关学科专业,与文化企业联合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和实验基地,开展专业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训。为文化产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人才后备。
(二)weaknesses(劣势)
1.对文化产业内容认知不足,产业意识淡薄
吉林作为我国的传统农业大省,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产业结构一再调整,在第二、三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农业在全省GDP贡献占比依然高达10%左右(2013年占比9.6%)。而这部分也大多为劳动密集型所构成,在农村,靠人力、牲畜耕种、收割的现象相当普遍,机械化、集约化覆盖程度一直不高。随着“十二五”期间“城乡一体化”,“农业合作社工程”的推进,如何顺利解放农村的剩余闲置人口并促使其自主就业,打破吉林一辈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农业思维,成为吉林省打破经济僵局的一项重要课题。这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机会的同时,也使文化产业暂时只能依附于其他产业而存在。作为GDP主要支撑点的第二产业(2013年占比48.9%),一直被吉林省各级政府所看重,各种国企、集企的课税也是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构成。为其发展壮大广开绿灯、保驾护航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双赢”的前提。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各地建筑业大行其上的今天,各种政策倾斜,极大的挤压了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2.缺乏合作,同质化竞争严重
对各级政府而言,文化产业是块“香饽饽”,不需要过大资本投入就有获得高额回报的可能。但大多地方过于闭门造车,各自为战,缺乏合作意识,谁都不去想把蛋糕做大,无法将临近的资源优势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例如,满族、朝鲜族民俗文化村是吉林省的特有文化资源,每个民俗村都有相对单一的、相同的服务项目及设施,缺乏整体布局。如果将一个地区内的所有民俗村进行整体规划,一个特色一个区域,各个区域按照游客旅程的时间、路线、食宿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将更能发挥出整体资源优势。而在当前,大多民俗文化村集体照搬照抄最开始成功的村社,为了客源恶意进行不正当竞争,最终将使这一行业走向没落。
3.专业人才的相对匮乏
人才的培育机制相对完善,但人才的成长需要时间。就目前看来,吉林文化产业领域的各层面人才依然不足以满足迅速发展的文化产业需要,特别是高端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在影视领域,虽然长影等传媒集团已在积极转型推陈出新,但剧情、制作、特效、宣传等专业人才的不足依然制约着作品本身的质量。旅游、娱乐等行业也大都如此,新型开拓型人才无法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全国各大高校每年毕业的优秀专业型人才有限,具有经济优势的南方文化产业集团又积极参与人才竞争,进一步加大了相互之间的人才差距。
(三)opportunities(机会)
1.国家政策方针的推动为吉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机会。
近年来,国家的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资源浪费、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等问题充斥的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作为新增长点的文化产业日益为国家所重视,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也开始逐年向文化产业的倾斜,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吉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机会。如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决定。把培育文化产业、扩大国际影响力明确列为“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在十八大报告中又新增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章节。2014年10月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其重要的一章。在刚刚结束的五中全会“十三五”战略规划中,网络强国战略被审议为下一个五年的重要战略。文化强、国才强。网络强国同时也应该是网络文化强国。习近平指出:“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
2.新型媒体手段的多样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伴随IT产业的高速发展,新型媒体工具的相继出现,使文化产业推向更多层面成为可能。网络媒体的数字化、集聚化进一步压缩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运行空间,使其整合归流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载体,“中国制造”更需要提升竞争力来消化国内的产能过剩。相对传统的媒体手段,网络平台的资源增加丰富。低廉的成本、多样的渠道、广阔的市场使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有机结合成为可能。为“中国制造”增加文化附加值不仅会使出口利润增加,更为文化产业高速发展并走出国门提供机会。
(四)threats(威胁)
1.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使吉林文化产业面临巨大威胁
抢滩登陆时的落后一步让准备大展身手的吉林文化产业在国内的市场竞争处于不利地位,行业巨头的垄断地位也极力制约着吉林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在电视节目特别是娱乐节目上,因创新能力的不足,吉林文化暂时只能走模仿别人的道路,内容同质缺乏新意的产品根本无法与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一线传媒的优质产品进行竞争,反而其坚实的行业壁垒,给想要走出吉林的“吉林卫视”制造了层层障碍。本是“二人转”故乡的吉林,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名人效应等原因,这一殊荣为邻省辽宁所获得却更被全国观众所认可,“刘老根大舞台”在全国各地开花更加大了这一误解。长白山虽贵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由于文化底蕴和宣传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在国内知名度上却远比不上五岳、黄山、庐山以及香火鼎盛的道佛两教名山。本应借《盗墓笔记》东风顺势而起的局势却因外省旅游行业的各项营销策略等因素功败垂成。
2.经济下滑导致资源投入减少,整体消费水平下降,文化产业市场缩水
近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产业市场依旧疲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依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能促进消费增长、迅速增加GDP的汽车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业等产业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所在。而文化产业前期投入较高、见效缓慢的特点在此时往往并不被社会所青睐。房地产增速虽然一再放缓,但在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高达70535亿元,同比增长2.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829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5%,比上半年加快3.6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商品房销售额56745亿元,同比增长15.3%。在2015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27757亿元,GDP同比增长17.4%。而文化产业市场则在大范围出现萎缩,截2015年10 月2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24个景区共接待游客553万人次,同比下降1.4%,门票收入2.7亿元,同比下降7.4%。(自2012年开始,中国就成为全球旅游收支的最大逆差国,2014年就已经突破1000亿美元)。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电视广告投放花费较2014年同期下降5.5%,降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电视广告份额下降3.7%,资源量下降10%,电视广告大盘首次出现负增长。
对策
(一)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优势,解放思想,大力推行文化创新
1.充分发挥政府决策、监督职能,将各项文化产业政策落到实处
要充分利用职能,将一部分文化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细化,配套服务及时跟进;政府不应垄断资源,干涉过多,忽视市场调节作用,致使无法形成产业链条;优势项目范围推广时要注意“产权保护“、因地制宜,必要时可以“独树一帜”。举个例子来说,长白山景区在发展旅游业上经验丰富,又发现一块待开发资源丰富景区时就让其来管理,“指导”可以,但不应“占领”。不成熟的商业模式,不利于整体产业实力的提升。
2.解放思想,努力推行文化创业,文化创新
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塑造吉林文化的新形象。摈弃传统中的小农意识,用工业精神改造农业文化,用信息文化去提升工业思维。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弘扬契约精神、信用意识、平等观念、竞争思维、创业精神和敬业精神。要将创业精神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将文化创新精神落到实处,做到有的放矢。不再走“一直模仿,从未超越”、“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跟风之路。
(二)通过学习、合作弥补差距、寻求发展
在缺乏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人才的当前,“学习”是必须要走的路。
1.向行业领跑者学习
在某些行业,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吉林文化无法实现自我创新,但这些又对吉林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种行业一些寡头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不想被市场所淘汰出局,依附于寡头是最好的选择。例如,吉林歌舞的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吉林文化产业的一张名片,实力或者不能说是最强但一定是最出名的,这不得不说是依赖于央视春晚的加分。常年的参与让吉林市文化歌舞团已被打上央视春晚专业伴舞的标签,这时如果高估自己的实力而去选择参加湖南卫视或者浙江卫视的地方春晚,虽然收视受众一样不少,却有可能因此会失去央视雇主的青睐,就此泯灭,得不偿失。
2.与行业同位者合作
在自身不具备文化产业竞争优势,而行业寡头竞争激烈无暇他顾的机遇中,吉林要做的不是去极力发展参与到垄断竞争中来,而是要与行业同地位的竞争对手合作,极力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发展。在合作中,不求争当合作组织的领导者至少也不应是服从者,反之不如依附寡头而存在。欧盟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另拿吉林、安徽两省的联合为例,将吉林“二人转”与安徽“黄梅戏”共搭一台,在合作、创新中实现双赢。
3.在特色文化业方面领航
学习、合作得到的宝贵经验,吉林要将其用在自深的优势文化行业上,进一步巩固其优势地位,大胆领航。长白山天池、松花江雾凇等名胜景区文化、朝鲜族、满族等传统人文文化,与朝鲜接壤的边疆文化,等等,这些吉林独有的文化产业内容无可替代,当前这些品牌资源的文化利用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将之打造成为较高文化品位的吉林品牌,增强品牌资源的文化附加值是目前迫切需要走的路。
合作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竞争则在为产业的进步、创新提供不竭动力。学习、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吉林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自身行业水平的提升,充分利用学习到的知识、经验,进而自主创新、促进吉林文化产业发展。
吉林的文化产业较以往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为了更好的推进吉林经济发展,仍然要有一段长路要走,吉林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克服、规避自身的不足,把握外部的机遇,防范、化解外部的威胁,吸收传统文化,借鉴品牌文化,创新吉林文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之路。
责任编辑:陈秀丽
作者简介:(张馨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县域经济学;马坤,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县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