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产阶级政党须高度重视党的纲领及政治路线建设
——经典作家研究理想社会的原则与实现中国梦

2016-03-15俞良早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党纲政治路线纲领

俞良早(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马克思主义研究

无产阶级政党须高度重视党的纲领及政治路线建设
——经典作家研究理想社会的原则与实现中国梦

俞良早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党的纲领是“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无产阶级政党一定要提出正确的、科学的纲领。列宁提出,理论符合实际,“只有这样的党纲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党纲”;工人阶级执政党一定要围绕着党的工作重心制定和实施党的政治路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则和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实施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具有思想启示的意义。

党的纲领;政治路线;工作重心;中国梦

DOl:10.3969/j.issn.1671-7155.2016.03.001

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是党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它宣告了党的最终目的和近期目标,制定和表明了党实现最终目的、近期目标的行动路线和斗争策略。上述这些内容的总和,就是党的政治路线。由此看,党的纲领建设和政治路线建设是相关联的或者说相辅相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在研究无产阶级实现理想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与路径时,就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及政治路线建设提出了重要的思想。

一、党的纲领是“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

作为标题的这句话,是1875年马克思因哥达纲领的错误给威·白拉克的信中所说的。它表明了党的纲领及政治路线的重要性以及党高度重视纲领建设及政治路线建设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世界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的写作、出版和再版,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工作,阐述了重要的思想。1847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大会讨论了作为该党纲领草案的文件即《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还讨论了它的“修正”稿,认为这些文件存在非科学的因素,委托恩格斯重新起草纲领草案。恩格斯于同年10底11月初写成了题目为《共产主义原理》的纲领草案。该文件回答了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将采取怎样的措施、能不能一下子废除私有制、未来社会怎样组织生产、共产主义者对待其他政党的态度等问题。这些内容构成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政治路线的雏形。但是,该文件起草完成后不久,恩格斯对于它的表达方式不满意,认为它采用问答的形式,而非采取宣言的形式,不具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特点。于是,在同年11月底12月初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马克思、恩格斯就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的科学性要求进一步发表了意见。大会委托他们以宣言的形式拟定同盟的纲领。这样才有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即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主义者同盟对于制定纲领的高度重视的态度以及认真地、细致地做工作的精神。

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的《共产党宣言》,反映了该党的基本理论即关于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的理论、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及历史使命的理论、以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它宣告该党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存在的条件、建立一个“联合体”、使一切人都可以自由地发展。它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斗争,即各个文明国家的无产阶级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获得自身的解放;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无产阶级必须将当前的斗争和“运动的未来”结合起来;必须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提出,共产主义者同盟支持一切反对现成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努力争取全世界一切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上述这些内容构成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的基本思想,构成了该政党的政治路线。事实说明,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了一个科学的纲领,制定了一条科学的政治路线。

1875年马克思、恩格斯对《哥达纲领》的批判,也证明了他们对党的纲领及政治路线建设的高度重视。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个派别即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进行合并,实现了德国工人运动的统一。显然,两派合并和工人运动的统一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合并过程中,爱森纳赫派急于求成,在许多问题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和原则。如合并时党的纲领也就是《哥达纲领》中,充斥着拉萨尔主义的内容。该纲领的草案于1875年3月7日发表在《人民国家报》上。恩格斯看到该纲领草案后,于3月中旬给党的领导人奥·倍倍尔写信,严厉地批评了其中的错误。马克思阅后于5月初写作“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即《哥达纲领批判》,并给党的领导人威·白拉克写信,对纲领中的错误逐一进行了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就党的纲领的重要性和哥达纲领的错误,表达了下述观点和态度:(1)党的纲领对于党的建设至关重要。恩格斯在给奥·倍倍尔的信中写道:“一般说来,一个政党的正式纲领没有它的实际行动那样重要。但是,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1](P325)马克思在给白拉克的信中指出:既然不可能制定一个在理论水平上超过1869年纲领的新纲领,那就不如缔结一个关于反对共同敌人的行动协议。“但是,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1](P296)上述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都指明,党的纲领是党对外公开树立的旗帜,是外界认识和判定党的性质和运动水平的标识。作为一个严肃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认真地制定自己的纲领,必须拥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纲领。(2)1875年德国工人党的纲领同它过去的纲领比较,是一个大的倒退。恩格斯在给奥·倍倍尔写信的过程中说:“我不再写下去了,虽然在这个连文字也写得干瘪无力的纲领中差不多每一个字都应当加以批判。它是这样一种纲领,一旦它被通过,马克思和我永远不会承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新党,而且我们一定会非常严肃地考虑,我们将对它采取(而且也要公开采取)什么态度。”[1](P325)还说:“新的纲领无论如何不应当像这个草案那样比爱森纳赫纲领倒退一步。”[1](P326)这里他说这个纲领中的每一个字都应当加以批判,它比过去的纲领倒退了一步,如果党通过了此纲领则他们将不会承认这个党。可见,在恩格斯的思想上,该纲领的错误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是不可以原谅和通融的。(3)马克思着眼于维护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批判了哥达纲领的主要错误。如他们批判了拉萨尔关于“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的观点,强调劳动者只有同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它的劳动才能产生对劳动者本人有意义的财富和文化;一个只有劳动力而不占有生产资料的人,只能给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当奴隶。他们批判了拉萨尔关于“自由国家”的观点,认为从字面上看“自由国家”就是可以“自由地对待本国公民”的国家,即实施专制制度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比较自由或者比较不自由,取决于将“国家的自由”限制到什么程度,或者说只有限制了国家的自由,社会才能获得自由;国家的存在意味着一部分人是自由的,另一部分人则是不自由的,不存在自由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通过革命建立新政权和消灭私有制的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从有国家向无国家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哥达纲领错误的过程中,就这些问题阐述了正确的观点,实质上是维护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

1891年,恩格斯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的批判证明了他晚年对党的纲领及政治路线正确与否的高度重视。1890年10月,德国社会民主党哈雷代表大会作出决定,由党的执行委员会着手制定新党纲草案,以提交地方党组织讨论。由于德国党领导人提出的纲领草案有许多错误,恩格斯写作了《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在《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恩格斯重点批判了党纲草案“政治要求”部分所反映出来的党的战略和行动路线。(1)他批判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害怕斗争、不敢提出争取“民主共和国”目标的右的倾向。当时的德国虽然已经实行了普选制,社会民主党也有自己的成员当选为议员,但是德国在政治形式上不是民主共和国,它实行的是专制制度。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的社会民主党,面临着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任务,必须在自己的纲领中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要求。可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不敢在党的纲领里提出这样的政治要求。恩格斯就此提出:“如果有什么是无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统治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但是,在德国连一个公开要求共和国的党纲都不能提出的事实,证明了以为在这个国家可以用舒舒服服和平的方法建立共和国,不仅建立共和国,而且还可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多么大的幻想。”[2](P412)他的意思是说,民主共和国将给予公民更多的民主权利,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德国社会民主党不敢于提出民主共和国的要求,证明这个国家实施着高压的政策,证明这个党存在着害怕高压、害怕斗争的右的倾向。(2)他批判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有的人“为了运动的现在而牺牲运动的未来”的机会主义。当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议会斗争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于是党内有的人满足于现状,使党领导的革命运动限于议会斗争。对于议会形式以外的斗争形式,特别是当形势发生剧变党必须应对危局和必须迅速转变斗争策略的事,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和物质条件的准备。在党的纲领草案里,没有关于党应对形势剧变和迅速转变斗争策略的内容。恩格斯批评指出:“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只图一时的成就而不顾后果,为了运动的现在而牺牲运动的未来,这种做法可能也是出于‘真诚的’动机。但这是机会主义,始终是机会主义,而且‘真诚的’机会主义也许比其他一切机会主义更危险。”[2](P412)他认为,这些人的行为或做法,其结果是使党在形势发生突然变化时不知所措,使党因为没有事先认真讨论过这些问题而认识模糊和意见不一,使党在斗争中遭受挫折。恩格斯就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政治要求”部分所作的批判,关系到党的政治路线建设。恩格斯关注到这些问题,就此阐述了正确的思想和意见,无疑会促进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政治路线建设。

二、理论符合实际,“只有这样的党纲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党纲”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成为苏维埃国家的执政党。这以后,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有利于党顺利地组织苏维埃国家建设和新经济建设的目的出发,列宁立即领导俄共(布)展开了修改党纲的工作。

1918年3月即苏维埃政权建立伊始,俄共(布)举行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在大会上,列宁围绕着修改党纲和改变党的名称作了报告,亲自起草了关于修改党纲和改变党的名称的决议。如果说党的纲领是党的一面旗帜的话,那么党的名称则更具有这样的意义。列宁在大会报告中就改变党的名称指出,“社会民主党”这个名称是不正确和非科学的,因为它强调的是旧式的民主制即革命胜利前的民主制,或者说是西欧式的民主制。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起苏维埃制度,实现了西欧国家不曾有过的新的民主类型,所以俄共(布)“不能赞成旧形式的民主”,必须改变“社会民主党”这个旧名称。他建议把党的名称改为“共产党”。他说,无产阶级政党的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共产党这个名称在科学上是唯一正确的”[3](P41)。改变党的名称还有一个理由,即西欧的社会民主党仍没有摆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社会沙文主义和社会爱国主义的乌烟瘴气”(这些党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进行的帝国主义世界大战,鼓动本国无产阶级上前线同别国的无产阶级厮杀),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苏俄无产阶级政党应该明白无误地、果断地声明自己同西欧的社会民主党断绝关系,“而更改党的名称将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办法”[3](P41)。列宁关于改变党的名称的主张,体现出他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方向的思想。

列宁在大会报告中就修改党纲提出了重要的思想,即修改党纲必须坚持从客观的历史事实出发,或者说必须使党的纲领符合客观事实。此时俄共(布)的纲领,产生于无产阶级准备革命的过程中。它的理论部分反映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产生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等内容。在俄国无产阶级举行革命并取得革命胜利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正当此时俄共(布)决定修改党纲,于是党内有人主张将原纲领的理论部分全部删除,即删除原纲领中关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内容。他们认为,现在既已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那么党纲只需要论述帝国主义以及向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过渡等内容。列宁针对此意见指出:“我认为,把论述从商品生产到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旧纲领删去,在理论上是不对的。那里并没有什么不正确的东西。过去和现在的事情正是这样发展的,因为商品生产产生了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又导致帝国主义。这是总的世界历史前景,不应该忘记社会主义的基础。”[3](P43)这一论断的意思是,历史的真实是:由商品生产产生资本主义,由资本主义产生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将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的形成。由此看,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条件。所以他说,俄共(布)党纲中必须继续反映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同时列宁主张在党纲中增加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内容,从而使党纲符合当前世界的实际以及无产阶级运动的实际。

列宁还根据理论符合实际的原则,主张党纲中反映苏维埃国家的内容。列宁说,尽管苏维埃国家制度还不完善,甚至很粗糙,但是有世界历史价值的、在世界社会主义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步的东西,就是新型的苏维埃国家的诞生。他提出:“我认为,对新型的国家的论述在我们的纲领中应该占有显著的地位。”[3](P47)在他的思想上,党纲反映此内容,有利于它指导苏俄无产阶级在以后的实践中建设好苏维埃国家,也有利于俄共(布)的党纲成为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党纲的典范,促进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1919年3月,俄共(布)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新党纲。在这次大会上,有人在发言中继续反对在党纲的理论部分保留论述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内容。他们说,保留这些内容是因为党内的老年人较多,而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习惯于尊重旧的东西,所以要求在新党纲中重复旧东西。在这些人看来,党纲中只需要对帝国主义作评述就够了。针对上述意见和观点,列宁说,原党纲中描写的那个资本主义在1919年的苏俄还存在着,例如在离莫斯科不很远的萨马拉省和维亚特卡省就可以找到这样的资本主义,在这里有小农经济,有私贩粮食的现象,个体的小农经济加粮食的私人买卖等于资本主义,尽管当时苏维埃政权是禁止私人买卖粮食的。他指出:“用制定漂亮完整的党纲的办法来跳出这个可悲的现实,就等于跳到九霄云外,制定不出符合实际的党纲。”“应该说出实际情况,党纲应当包括绝对不可反驳的和确凿无疑的东西。只有这样的党纲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党纲。”[4](P139-140)在这里,列宁再次表达了党纲中的理论必须符合实际的原则和要求。

三、围绕着党的工作重心制定和实施党的政治路线

党的纲领和党的政治路线是密切相联的。党在无产阶级事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必须依据于党的纲领,着眼于完成当前的斗争任务,制定并实施党的政治路线。

1918年4月下旬,列宁着眼于党和国家完成转变工作重心的任务,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是管理俄国与发展生产的思想。当时形势的特点是,俄国各大城市和乡村均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并且打击了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使新政权基本得以巩固。由于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得到了和平喘息时机。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有可能和有必要转变工作重心,将管理国家和发展生产提到一切工作的首位。这时,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等文章里,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转变工作重心、管理俄国和发展生产的思想。所谓党的政治路线,实际上是党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路线,是党从面临的形势出发提出的一定的时期内必须完成的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个任务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办法的统一。在列宁的思想上,在1918年春,俄共(布)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防力量。如同他所指出的:“很明显,防御力如此薄弱的我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处于极不稳固、十分危急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利用客观条件的凑合给我们造成的喘息时机,医治战争带给俄国整个社会机体的极其严重的创伤,发展国家的经济。不这样做,就谈不上使国防力量真正有所增强。”[5](P153)在他看来,苏俄完成上述任务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办法,是转变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把管理俄国和发展生产提到首要地位,并且实施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例如加强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纪律,展开劳动竞赛,利用旧社会过来的专家和管理者,借鉴美国的泰罗制等等。上述内容构成了党的政治路线。它证明,列宁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

1918年复,苏俄历史进入国内战争时期。这时,国内的各种反苏维埃政治势力纷纷发动军事叛乱,攻城夺地,企图颠覆苏维埃政权。外国帝国主义者派谴军队进入苏俄,支持苏俄国内的反革命叛乱,攻击苏维埃政权,力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俄共(布)领导工农群众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国内战争。列宁针对这样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反映他的思想的文献主要有:《在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关于粮食问题的提纲》、《俄共(布)纲领草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等等。他在这些文献中提出了俄共(布)和苏维埃政权的任务。如他在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闭幕词中论及国内战争问题时提出:“我们知道,这一战争是多么艰苦,它是怎样消耗着我们的力量。但我们也知道,我们所以能够以充沛的精力和高度的英雄主义来进行这场战争,只是因为在世界上第一次建立起了知道为什么而战的军队和武装力量,只是因为作出异常重大牺牲的工人和农民在世界上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是在保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卫劳动者统治资本家的政权,保卫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事业。”[4](P200)这个论断的主要意思虽然是对战争过程中工农群众英雄主义精神的评价,但它也指明了这场战争的目的或任务——即保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卫劳动者统治资本家的政权,保卫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事业。

关于俄共(布)达到这个目的或任务的措施和办法,列宁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1)切实解决粮食问题。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国,在沙皇政府统治时期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已经面临着严重的饥荒。统治者已然实行粮食垄断,以固定的价格收取农民的粮食。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饥荒威胁着苏维埃政权和工农群众。国内战争爆发后,能否解决粮食问题和消除饥荒的威胁成为战争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胜利的关键。列宁1918年7月指出:“战争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大的灾难,使我们现在在粮食问题上体验到了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使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抓起来,切实地加以解决。”[5](P471)可以看出,他将解决好粮食问题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来认识。(2)建设强大的红军。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原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不应该有常备军。可是苏俄新政权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猖狂的军事攻击,不建立常备军则不足以击败敌人和保卫自己的生存。列宁就此提出:“组建红军问题完全是一个新问题,甚至在理论上是从来没有提出过的。”[4](P124)“任务是明显地摆着的。不武装保卫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就不能生存。统治阶级决不会将自己的权力交给被压迫阶级。但是被压迫阶级应当用事实证明它不仅能够推翻剥削者,而且能够组织起来进行自卫,不怕一切牺牲。”[4](P125)这里的思想是组建红军、通过战争保卫新政权的思想。(3)实行团结中农的政策。进行国内战争,打败敌人,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浩大的工农革命队伍。十月革命后,由于农村经济工作的展开以及形势趋好,农村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贫农占多数转变为中农占多数。所谓中农,指掌握一定数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收获的粮食可满足自家需求、且有部分剩余的农村小生产者。他们作为一个人数众多的社会阶级或阶层,有着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即他们既可以采取支持苏维埃政权的立场,主动地将余粮出售给国家政权;也可以追随农村资产阶级即富农,囤积粮食和私自高价售粮,进行反苏维埃政权的粮食投机活动。由于1919年3月俄共(布)八大以前党在农村工作中实行孤立中农的政策,使得苏维埃政权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不能得到中农的支持,特别是党和国家的粮食政策得不到中农的支持。列宁意识到此问题,提出了团结中农的思想。他在俄共(布)八大关于农村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对于地主和资本家,我们的任务是完全剥夺。但是对于中农,我们不容许采取任何暴力手段。”[4](P185)在此次大会期间,列宁亲自起草了《关于对中农的态度的决议》。其中指出:“党无论如何要使农村中全体苏维埃工作人员十分明确而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所确认的一条真理,即中农不属于剥削者,因为他们并不从他人劳动中取得利润。”[4](P196)他还提出,国家政权要大力帮助中农,特别要向中农提供城市工业品,提供种子、农具和其他各种生产物资,使中农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他的上述思想在实践中逐步地得到贯彻和落实。

上述列宁关于以保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保卫劳动者政权为目的的思想,以切实解决粮食问题、建设强大的红军、实行团结中农的政策为手段的思想,构成列宁关于这一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

1921年3月苏俄历史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在新经济政策前期,列宁关于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是,迅速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以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和巩固工农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从当时的条件看,解决此问题的唯一正确的办法,是改变粮食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这年3月俄共(布)十大上的报告中,列宁指出:“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提出这个问题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对这两个主要阶级之间的关系……作新的、也许可以说是更慎重更精确的补充考察,并且作一定的修正。”[6](P50)他还说,由于战争和饥荒,农民无可生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政治立场的动摇,即他们开始从支持无产阶级政权转向了支持资产阶级势力。在这里,列宁明确地说,改变粮食政策和改善农民的条件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关系到“两个主要阶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说明他已经从国家的政治大局——巩固工农联盟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了。新经济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后,特别是在1922年俄共(布)十一大前后,列宁关于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内容是,党必须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危险,努力克服这些危险。当时俄共(布)面临的危险之一,是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不可避免地增长给俄共(布)带来的危险。当时党内许多人看到了这种危险,对于继续执行上述政策忧心忡忡。列宁也看到了这种危险,但是他对此不畏惧,要求党高度重视它,努力克服它。1921 年10月,他在有关文章中指出:“谁将取得胜利,谁能更快地利用目前形势,是我们从一个大门甚至几个大门……放进来的资本家呢,还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7](P185)“全部问题就在于谁跑在谁的前面?资本家如果先组织起来,他们就会把共产党人赶走,那就什么也不用谈了。必须清楚地看待这些事情:谁战胜谁?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是不是能够依靠农民,对资本家老爷加以适当的控制,把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轨道,建立起一种受国家领导并为国家服务的资本主义呢?必须清楚地提出这个问题。”[7](P186)这里他所说“谁战胜谁”和“谁将取得胜利”,主要地是从经济工作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当时实行新经济政策,表明执政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需要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作用,但如果工人阶级执政党不善于领导经济,不能够使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为工人阶级和苏维埃国家服务,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列宁提出了这个问题,同时要求将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由无产阶级的国家引导资本主义的因素。他还要求共产党员学会做经济工作,学会经商,同资本家展开竞赛,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领导党和人民围绕着上述党的政治路线进行了积极的实践。

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纲领是党的一面公开树立的旗帜、党纲一定要科学和正确的原则和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有着启示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攻坚的阶段,面临着十分复杂、十分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包括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在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坚持什么纲领,举什么旗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国际国内总有一些人希望中国共产党改换纲领和旗帜,达到他们“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对此,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头脑是十分清醒的,立场和态度是十分明确而坚定的。2012年11月,习近平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P22)同年12月,他在广东视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再次提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9](P14)在这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不走思想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世人发出的誓言,是新形势下对党的纲领和旗帜的昭示。近几年来,有的人说中国的改革在某些方面滞后,或者说有些方面还没有改。习近平针对此种言论说,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些方面滞后,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或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某些方面改了,某些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方面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他指出:“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的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9](P15)这里,他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举什么旗和走什么路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对党坚持正确的纲领和前进方向的立场、态度的宣誓。可以看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旗帜、纲领和前进方向的宣誓和证明,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纲领重要性的思想。它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则和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实践具有思想启示的意义。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苏俄发展的各个时期,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阐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他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中国梦的实践也具有思想启示的作用和意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的政治路线或者说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言之,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是在邓小平的领导和指导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对于邓小平领导制定党的基本路线,习近平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他在纪念邓小平诞生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还说:“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10]他这里表达的思想是,在当前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向邓小平学习,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由此也可以看出习近平对于党的基本路线(也是党的政治路线)的高度重视。在习近平的思想中,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一刻也不能松懈。如他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9](P14)这里,他再次强调了“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同时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强调必须始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从而表明习近平对于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的、系统的理解,表明他对于党的基本路线在实践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深切的体会和感受,还表明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百倍信心和决心。习近平重视党的基本路线(也是党的政治路线)、要求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继承了列宁围绕党的工作重心提出党的政治路线的思想,或者说同列宁的思想在精神实质上是高度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列宁思想对于当代的思想启示作用。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9]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OL].新华网,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21/c_126897733.htm.

(责任编辑叶剑锋)

俞良早(1951—),男,湖北武汉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A8

A

1671-7155(2016)03-0005-07

2016-03-15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要求研究”(项目编号:15ZDA002)暨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理想社会的原则与实现中国梦研究”(项目编号:14AKS00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党纲政治路线纲领
真理标准大讨论与政治路线的根本转变
新时期政治路线与党的建设
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
为什么说中共一大党纲并不是最早的中共党纲?
普京的总统竞选纲领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的竞选纲领
统一俄罗斯党的竞选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