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关联、政治成本与会计行为

2016-03-15涂建明马北辰盛怡婷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盈余关联成本

涂建明 马北辰 盛怡婷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



政治关联、政治成本与会计行为

涂建明马北辰盛怡婷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210096)

现有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对企业行为具有深刻的影响,但较少关注我国制度背景下政治关联与政治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受此影响的会计行为。以政治成本假说为理论基础, 以“政治关联-政治成本-盈余管理行为”为分析路径,剖析了政治关联通过政治成本影响会计行为的内在机理。分析得出政治关联会借由政治成本来驱动企业隐藏利润的行为,并负面地影响到盈余质量,而且政治关联会借由政治成本来驱动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组合。此外,政治关联通过政治成本驱动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

政治关联;政治成本;盈余管理

一、研究背景

在东亚的政企关系中,政治关联是一个客观存在。大量学者研究了政治关联问题,验证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试图回答在新兴市场背景下,政治关联如何作为一种现实的市场替代机制,发挥配置资源和驱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类研究从政治关联的积极面分析,发现企业会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之手”的帮助。譬如,通过建立政治关联以有效地规避政府的严厉监管,降低契约执行成本(Faccio ,2006)[1],获取税收优惠、融资优惠和提高公司业绩与价值(Adhikari et al. ,2006;Claessens et al. ,2008;余明桂等, 2008;吴文锋等, 2008)[2][3] [4][5],以及政治关联可以使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时从政府那里获得财政和金融支持(Faccio et al. ,2006;王庆文和吴世农, 2008)[6][7]。正是政治关联的存在,支撑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深度互动。因此,民营企业会把政企关系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在建立和维持关系上投入更多的资源(Xin & Pearce,1996)[8]。研究支持民营企业家以获取政治地位来提升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潘红波等,2008;罗党论等2008)[9] [10]。

另一类研究从政治关联的消极面入手,观察到政治关联为社会和单个企业带来额外成本和负面影响。譬如,政府官员通过企业实现某些政府目标,获得更多的就业安排、地区发展、产业政策的优化(刘慧龙等,2010)[11],以及通过对企业的控制来谋取私人利益,譬如攫取财富、增加政治升迁机会,其中的寻租行为和腐败行为, 会损害企业绩效和价值( Faccio, 2006;Cheung et al., 2006)[1] [12]。此外,具有政治关联的高管,会由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与能力,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并影响到民营企业的成长(胡旭阳等,2008)[13]。因此,政治关联的消极面与政治关联的积极面一样重要,不容忽视。

但是,对于如何解释政治关联的影响在积极面和消极面之间的转换,且各自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是否存在整合两类研究的可能性等问题,现有研究均未有任何回应。不解决这些问题,现有的关于政治关联影响的研究结论存在明显且难以调和的冲突。因此,政治关联影响企业业绩的内在机理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政治关联与会计行为

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政治关联研究正向会计学科渗透。研究政治关联对于会计行为的影响,成为一个透视会计行为的新视角(涂建明,2016)[14],并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不同制度背景下的企业会计行为。

1、政治关联对会计行为的影响

部分研究已关注到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Ball et al.(2000)[15]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治关联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 增加信息风险。Chaney et al.(2011)[16]通过19个国家的公司样本,得到政治关联公司的盈余质量显著低于无政治关联的公司,而且政治关联公司降低信息质量并不会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在我国的市场条件下,杜兴强等(2009)[17]表明,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降低了会计稳健性,具体为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降低了会计稳健性。杜兴强和杜颖洁(2010)[18]的研究结果表明,在ST、*ST等处于退市边缘的民营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改善其交易状态中,政治关联的存在和程度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黎文靖等(2011)[19]发现直接上市的家族企业具有更强的政治关联,可带来更多的政府资源以及政治负担,而家族企业为了掩盖这种特有资源和成本,会降低盈余质量。

此外,有研究发现审计师在政治关联影响会计盈余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潘克勤(2010)[20]、郑军等(2011)[21]均发现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倾向于聘请高声誉的审计师,以提升财务信息质量,获得清洁审计意见。而刘启亮等(2010)[22]发现公司的政治关联强度越大则越可能选择我国本土的小事务所,并且政治关联和私人关系之间的结合会给客户带来更好的审计意见和更大的盈余管理空间。这些研究结论虽然有些冲突,但初步揭示了政治关联对会计行为的影响。

2、会计视角的研究价值

政治关联对企业行为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研究政治关联对于企业会计行为的影响,具有潜在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但是,现有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亟待突破和创新。

(1) 亟待厘清政治关联影响公司业绩的内在机理

现有研究对于政治关联影响公司业绩的观察结果是冲突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各执一词,很难统一起来。如果考虑在政治关联与公司业绩之间加入合理的影响路径或条件,可揭示政治关联影响公司业绩的内在机理,以整合相互冲突的研究结果。譬如,政治关联对于公司的利益支持和利益盘剥形成分析该问题的两条路径,不同的路径会形成不同的业绩结果。但是政治关联方在什么时候选择利益支持或利益盘剥?其关键的考量是什么?现有研究尚未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分析框架。而如果导入政治成本假说,加入政治关联方基于不同的政治成本考量,选择利益支持或利益盘剥,则可以启发我们消除对政治关联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认识的模糊性。再如,现有的政治关联研究得到政治关联会降低企业绩效,但如果这是盈余管理行为导致的绩效下降,即企业自身通过会计手段策略性地隐藏利润,也表现为业绩下降,以规避政治关联方实施的过度利益盘剥,那么,这一研究视角可使现有的政治关联影响得到更清楚的解释。因此,在政治关联研究中引入会计视角,具有深究政治关联作用的机理、统一现有研究分歧的潜力。

(2) 亟待深入挖掘政治关联对于会计行为的影响

现有研究得到政治关联影响会计盈余质量的初步结论,但其中缺乏一个理论基础,且考察角度较为单一,亟待拓展。首先,应在研究中导入政治成本概念和政治成本假说。Watts & Zimmerman(1978;1986)[23][24]在会计研究中所提出的政治成本概念以及政治成本假说,有助于深入地分析政治关联对会计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譬如,在政治关联的背景下,基于政治成本上升的考虑,企业会选择隐藏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而这就提供了一个从政治关联到企业业绩之间的完整路径和作用机制解释。其次,在政治关联和政治成本的作用机制下,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预期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政治关联是策略性的,有利益争取也有利益保护(卫武,2006;张祥建等,2010)[25][26],民营企业可能通过更为丰富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应对政治关联方,以保护其既得利益,这和西方企业为应对政治成本而降低利润的策略异曲同工。政治活动与会计行为的关系是经典、基础性的会计命题,而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可归为此经典命题下一个前沿的会计理论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三、基于政治成本假说的政治关联与会计行为的关系透视

1、过程透视:政治关联通过政治成本影响盈余质量

现有研究支持政治关联降低盈余质量的结论(Chaney et al.,2011;黎文靖等,2011)[16][19],其主要理由包括:

一是政治关联可以发挥“掠夺之手”的作用,使企业经营承受额外负担,如为竞选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地方政府创造就业产生超额雇员,IPO后经营业绩更差,这些负担超过政治关联带来的好处,使得企业不会如实披露,其内部人也会出于股价、薪酬等方面的考虑而降低公司的透明度。

二是通过政治关联可解决企业的资源约束,如更低的融资成本、更少的担保,因而具有稳定政治关联的公司不愿意借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获取所需外部资源,而且其较低会计信息质量亦不会受到市场的惩罚,会计信息的信号功能被弱化。

三是企业花费成本与政府官员建立关系并获得许多优惠和特权,主要采用 “潜规则”、寻租和地下交易等违规或灰色方式,如贿赂、贿选等,这驱动公司内部人有意图隐瞒、至少推迟披露这些收益,以误导投资者,使其相信这些收益是公司通过正式的渠道有偿得到的。因而,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有强烈动机降低其信息透明度,以掩盖其利用政治资源获取利益的行为。而政治关联本身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可以降解低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会助推低质量会计信息的产生。

企业利用会计手段来掩饰其源自政治关联的获益或损失,由此降低了会计盈余质量,也弱化了会计信息引导配置资源的信号功能。正是以此为基础,现有的研究支持政治关联会降低企业盈余质量。但是,这些研究还只是初步揭示了政治关联与盈余质量之间的联系,没有提出能解释二者关系的核心理论概念与理论框架,使得其经验研究缺乏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的说服力不够强。笔者认为,源于政治成本假说的政治成本这一核心概念及其作用机制,可在政治关联影响盈余质量的机制中发挥桥梁作用。从政治成本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企业的政治成本可以理解为:当企业获得来自政治关联方既得利益累计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对会计行为的潜在压力,即政治成本,以至于会驱动政治关联方由“支持之手”转为“剥夺之手”,诱发政治关联方对企业的盘剥或利益转移动机。同时,政治成本也会触发企业选择应对政治关联方盘剥的会计盈余管理行为,如隐藏利润。而Chaney et al.(2011)[16]、黎文靖等(2011)[19]提到的会计行为的粉饰动机只是其中的一面,会计信号功能的弱化也只是表象,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仍然试图用操纵会计信号来误导利益相关方。笔者认为,现有研究忽视了其中政治成本的作用,事实上,政治成本是联结政治关联与企业会计行为的中介机制。如果构建一个“政治关联—政治成本—盈余管理”的研究路径,则可以更为合理地分析和解释政治关联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其核心是发掘“政治成本”在其中的桥梁作用。

其一,比起政治关联来,政治成本在关系距离上更为接近企业的会计盈余,可以更为直接地透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自Watts & Zimmerman(1978;1986)[23][24]提出“会计与政治活动”主题以及“政治成本假说”以来,政治成本成为观察政治活动影响企业会计行为的关键点。已有一系列文献探究了政治成本对会计行为的影响(Zmijewski and Hagerman,1981;Jones, 1991;Cahan,1992;Han and Wang,1998;Monem,2003)[27][28][29][30][31],以企业规模、销售额、利润、企业所得税率和特定行业等关键指标衡量政治成本,发现政治成本较高的企业,会降低报告盈利,以规避政府管制。笔者认为,当前研究者关注的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比较契合政治成本假说。首先,企业政治关联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内涵仍然是政企关系,因此,政治关联对企业会计行为的影响,很难绕得开政治成本。其次,政治关联将具有政府背景的政治关联方与企业联系起来,由政治关联方所形成的利益输入(即支持)和输出(即盘剥)效应,通常是通过会计行为借助于会计信息得以实现,譬如企业丰厚的盈利会吸引政治关联方的利益盘剥,而低盈利可以作为规避利益输出的好借口。最后,政治关联的利益输入(即支持)和输出(即盘剥)效应会积累起一定的政治成本,而达到一定阈值的政治成本又会触发特定的盈利管理行为,从而形成“政治关联—政治成本—盈余管理”这一个细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

其二,从政治成本角度研究民营企业盈余质量的降低,更吻合中国的制度背景和民营企业特点。现有的研究表明,政治关联的影响并不是从利益剥夺开始的,出于政治目标(如就业、地方经济发展、税源增加等)的考虑,政治关联会催生政治关联方对企业的利益输送,体现为政治关联方利用政治资源(如政策扶持、资助、补贴和行业准入等)来支持民营企业。当企业通过政治资源获得业务发展并形成既得利益时,表现为企业具备充足的营业收入和现金流,会驱动政治关联方利益索取(如寻租、摊派等)的动机,驱动其“盘剥之手”,便催生政治成本。理性的民营企业发展政治关联的策略是:一方面建立政治关联,获取发展所需要的政治资源和产业空间(田志龙等, 2003;潘红波等,2010)[32][33];另一方面是积极应对政治成本,规避利益盘剥,寻求有效的策略以应对官员的寻租行为和腐败行为(Faccio,2006;Cheung et al., 2006, 2009)[1][12][34],以及政府的管制(Chen et al, 2011)[35]、摊派行为和增加就业等社会目标所驱动的利益盘剥(Bertrand et al., 2006)[36]。譬如,企业通过信息披露让利益相关者看不清“真相”,或者通过盈余管理调节政治关联方所关注的盈余指标,其结果会导致会计信息被“污染”。

因此,笔者认为,基于政治成本假说,预期政治关联会借由政治成本来驱动会计信息质量的下降,这是在我国制度背景下民营企业发展政治关系策略在会计行为上的体现。这一解释互补于Chaney et al.(2011)[16]、黎文靖等(2011)[19]等的观点,他们的主要分析逻辑是基于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缺乏高质量会计信息需求,对外部的投资者具有强烈的掩饰其灰色收益的动机。笔者所补充的理由是,在发展政治关联策略的逻辑下,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会出于政治成本的考虑,而主动地降低会计盈余,政治关联的强度预期会加剧盈余质量的恶化。尤其是,当政治成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并达到特定的阈值时,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会倾向于采用特定的盈余管理手段来隐藏利润,掩饰真实盈余。这表明,政治成本对公司盈余管理决策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借由政治成本观察政治关联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是更为理想的观察视角。它不仅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即政治成本假说,而且,在经验研究上刻画估计政治关联变量、政治成本替代变量和盈余管理变量,借助于“政治关联—政治成本—会计行为”路径可做更细致的实证设计,这有助于分析和验证中国企业的政治成本与企业的会计行为。

2、方式探微:政治关联通过政治成本驱动盈余管理方式的组合

首先,从盈余管理行为选择来看,可以深入地探究政治关联通过政治成本影响到盈余质量降低的关键行为选择——公司隐藏利润的行为。鉴于民营企业发展政治关联是策略性的,通过政治关联渠道获取利益所积累的政治成本,会驱动民营企业产生降低盈余质量以保护其既得利益的动机,以避免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和腐败行为(Faccio,2006;Cheung et al., 2006, 2006)[1][12][34],以及政府的管制(Chen et al., 2011)[35]、摊派行为及附加就业等负担(Bertrand et al., 2006)[36]。因此,可以预期,在民营企业应对政企关联方的会计行为策略中,盈余指标是一个关键点,它是政企博弈的焦点所在。相对于其他指标,会计指标更具有可观察性,且受制于政府管制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影响,比其他信息更为可靠。因而,会计盈余指标在政企利益分配的显性契约(如税收、补贴)和隐形契约(如救助、扶持、额外就业或摊派等)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预期,在政治关联支持下的公司得到业务的发展所形成企业的既得利益越多,政治关联方伸出盘剥之手的动机会变得越强,公司越倾向于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免受政府的过度盘剥,而通过“下向”的盈余管理来做低利润——即隐藏利润,便是理性的行为选择。因此,可以将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的关键之策“隐藏利润行为”作为观察的对象,考察政治关联借由政治成本对企业隐藏利润行为的影响。

其次,从盈余管理实施手段选择来看,会存在一个组合效应,即综合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来实现盈余管理目标。一系列研究关注到真实盈余管理的发展(Schipper,1989;Graham et al.,2005;Roychowdhury, 2006;Cohen et al., 2008;Zang, 2012;李彬等,2009;李增福等,2011;)[37][38][39][40][41][42][43],这展示了在一定的管理情境下“双轨”盈余管理并行的现实可能性,并增加了盈余管理甄别的难度。笔者预期民营企业考虑政治成本时会采用更为务实的盈余管理应对方式,将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组合使用。而两种盈余管理手段均具有调节盈余的潜力,各有利弊(Cohen et al.,2008)[40]。譬如,应计盈余管理操作方便,对未来企业真实绩效影响小,但会受到监管层、审计师等外在因素以及应计空间等内在因素的约束;而真实盈余管理隐蔽性强、空间大、监管风险低,但对未来企业真实绩效的负面影响大。因此,需要从理论层面上分析和经验层面上甄别在政治关联和政治成本的作用下,公司采取了何种盈余管理手段隐藏利润及具备何种实施条件。

因此,可以预期,理性的企业会相机地组合两种盈余管理手段,由此形成一定的盈余管理互补效应或盈余管理替代效应。基于此,应该并行地将这“双轨”的盈余管理方式纳入研究政治关联通过政治成本影响盈余管理的设计之中。这样可更好地反映“双轨”盈余管理方式在现实的管理情境中被用于应对政治成本,其目的是使企业规避利益盘剥,实现对自身既得利益的保护。这形成政治关联借助于政治成本驱使盈余管理方式组合的理论逻辑,而在理论层面和经验层面贯彻上述作用机制分析,可更为合理地透视政治关联、政治成本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免产生政治关联不是支持企业绩效就是损害企业绩效的简单认识。

3、影响观察:政治关联下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

以上分析表明,政治关联对业绩的影响,需要考虑政治成本对会计行为的驱动效应。从业绩的支持面来看,来自政治关联的利益输入会正面地支持企业业绩,而从业绩的负面影响来看,来自政治关联的利益转移会负面地影响公司业绩。但是,公司存在由政治成本驱动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可能将企业的利润做低,并降低盈余质量,从而使得公司业绩变得对政治关联方而言缺乏吸引力。因此,市场的投资者能否识别企业业绩背后的政治关联、政治成本和会计行为之间的复杂互动,并针对性地做出反应呢?这无疑值得关注。我们有必要研究政治关联、政治成本和会计行为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是否会投射到公司股票的估值上,是否会影响到各类市场参与者如投资者、银行、审计师等。由此,可以窥见政企博弈下的会计行为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因循这一逻辑,可开展如下研究:

首先,借助于事件研究,可以观察在政治关联下民营背景的企业隐藏利润行为的市场反应。通过选择政治关联特征与隐藏利润的指标,形成不同特征的公司组合,分别计算其一定窗口期内累计超额收益(CAR值)。可通过观察市场的实际反应,来判断市场对于政企博弈下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态度,市场是否做出了及时的和针对性的反应。由于企业以隐藏利润应对政治成本的事件其目的是保护企业的利益尤其是股东的利益,因此,这类企业行为的后果并不必然是负面的。进一步地,还可以检验政治关联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由于导入了政治成本及其中间作用机制,预期会有新的发现。由于企业可能被迫过多地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并损害未来的公司现金流,也会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这将修正我们对政治关联下政治关联方的盘剥之手会损害公司价值的简单看法。

其次,通过公司的融资行为观察政治关联下隐藏利润行为在信贷市场和IPO市场的反应。一部分研究关注了政治关联能帮助企业突破融资限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吴文锋等,2008;余明桂等, 2008)[5][4]。笔者认为,可以从政治成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譬如,基于理性和自主的选择,银行、投资者等资本提供方能否识别政治成本驱动的利润隐藏行为,是否会在融资额度、贷款成本、IPO抑价和股权资本成本上做出反应。以政治成本驱动企业隐藏利润行为的研究视角来重新审视政治关联对公司融资的影响,预期会得到新的发现。

最后,通过审计师的选择来观察政治关联下隐藏利润行为在审计市场的反应。现有的研究(Wang et al.,2005;雷光勇等,2009;潘克勤,2010;刘启亮等,2010;郑军等,2011)[44][45][46][47][48]发现审计需求受到政治关联的影响。不过,在具体的影响方向上存在差异,Wang et al.(2005)[44],雷光勇等(2009)[45]的研究支持政治关联降低了公司对高质量的审计的需求,而潘克勤(2010)[46]、郑军等(2011)[48]等研究支持政治关联提升了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如果在观察公司对于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时,引入了政治成本和基于政治成本的盈余管理行为,预期可以观察到审计师对政治成本与盈余管理二者关系会产生的调节作用。譬如,高质量审计的引入会限制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使得公司改变盈余管理组合策略,如增加审计难以限制的真实盈余管理的份量。可见,其中蕴含着政治成本、盈余管理和审计师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四、政治成本是政治关联与公司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纽带

在政治关联、政治成本和会计行为之间复杂的作用机制中,涉及到一个基本的科学问题即会计与政治活动的关系问题,这是西方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政治成本假说将政治与盈余管理动机联系起来,其核心概念是政治成本,政治与会计之间的关系受制于对政治成本的考量(Watts & Zimmerman,1978;1986)[23][24]。若将这一概念引入政治关联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政治成本假说”为理论基础,借助于“政治关联—政治成本—盈余管理行为”中的政治成本这一中间路径,可以更好地透视在中国制度背景下政治关联对于公司会计行为的影响,以及解释和预测政治关联对公司会计行为的影响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但是,在中国制度背景下探索“政治成本”概念和计量需要另辟蹊径。

一是需要突破西方“政治成本”的概念。我国会计研究中的政治成本研究较少(Chen et al.,2011)[35]。西方文献在Watts & Zimmerman (1978;1986)[23][24]的启发下,涌现了一系列的文献尝试以关键指标如企业规模、销售额、利润、企业所得税率和特定行业等来衡量政治成本(Zmijewski&Hagerman,1981;Jones, 1991;Cahan,1992;Han & Wang,1998;Monem,2003)[27][28][29][30][31],以检验政治成本对会计行为的影响。近十年来,相关研究逐步关注到政治关联对企业价值、绩效和会计行为的影响(Faccio, 2006;Fan et al.,2007;Chaney et al.,2011)[1][49][16]。但是,现有的文献主要是直接研究政治关联对会计行为影响,仍未有文献引入政治成本的分析框架,忽视其中隐含的“政治成本假说”和政治成本的作用。而从政治关联的角度来研究会计行为,其基本的理论问题仍然不能离开Watts & Zimmerman(1978;1986)[23][24]提出的“政治成本假说”,但需拓展其理论内涵。中国的政治成本是以政治关联为前提和基础的,而西方最初的政治成本概念并未考虑政治关联。中国在政府管理体制、管理经济的政治动机、经济管理的目标以及经济管理方式上,都与西方国家的范式差距甚大(Chen et al.,2011)[35],会导致国外的“政治成本”难以适用于中国。而中国的“政治成本”度量需另辟蹊径,学术界应对“政治成本”加以发展,尤其是中国制度背景和市场条件下,发掘政治关联情境下政治成本的内涵与表现,以及其对政治关联下企业的会计盈余管理行为的合理解释。这要求我们以“政治成本假说”为理论基础,充分借鉴西方政治成本概念,尝试发展出契合中国制度背景和市场条件的政治成本新内涵及其作用机理,并提供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

二是要探索中国制度背景下政治成本的计量。中国的政治成本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成本,中国的制度背景和市场条件将“政治成本”内涵打上了中国制度背景的烙印,这是刻画政治成本的基础。首先,要排除直接用政治关联来计量“政治成本”的思路。虽然政治成本源于政治关联,但是有自身的功能与作用机制,其离会计行为的关系距离更近,作用也更为直接。政治关联是政治成本产生的制度基础,而政治关联方对企业利益的盘剥倾向,会受到政治成本的启动,现实地影响到企业的会计行为。其中,当企业积累了一定的既得利益基础(如Watts & Zimmerman(1986)[23][24]所指的会计盈利额)时,即形成一定的政治成本,便会触发政治关联方借助政治关联盘剥企业的动机,会现实地运用包括管制、收费、摊派等方式转移企业的既得利益。而另一方面,政治成本也对企业形成压力,会驱动企业为保护既得利益,规避政治关联方的过度盘剥,并不惜采用更灵活的盈余管理手段。最后,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度量政治成本具有现实基础。不仅有企业基础,如存在大量得处于成长阶段又受到体制因素制约的民营企业。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会通过策略性地发展政治关联,既会选择利益攫取也会选择利益自保(田志龙等,2003;卫武,2006)[32][25],会试图缓解来自地方政府的利益侵占压力,其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隐藏利润便是重要的策略之一。而且,我国还存在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诱导,形成地方政府事权有余财力不足,因而地方政府作为政治关联方既有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也有动机盘剥民营企业,索取利益以补充地方财力的不足或谋求私利,这是政治成本形成的宏观制度因素。

总之,积极探索西方政治成本假说在中国制度背景下的适用性以及其可能的发展,发掘政治成本的概念拓展和现实计量,将其引入到政治关联对会计行为影响的研究之中,预期将有助于合理解析在我国制度背景下民营企业的会计行为,也可以更为合理地解释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可以丰富政治关联研究和会计研究。

[1]Faccio, M..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 (1):369-386.

[2]Adhikari, A., C. Derashid, and H. Zhang. Public Policy, Political Connectionsand Effective Tax Rates: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Malaysia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6, (5):574-595.

[3]Claessens, S., E. Feijen, and L. Laeven.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Preferential Access to Finance: the Role of Campaign Contribution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8,(3):554-580.

[4]余明桂,潘红波.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J].管理世界,2008,(8):9-21.

[5]吴文锋,吴冲锋,刘晓薇.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公司价值[J].经济研究,2008,(7):130-141.

[6]Faccio, M., Ronald W. M., and John J. M.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Corporate Bailout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6,(06):2597-2635.

[7] 王庆文,吴世农. 政治关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政治影响力指数的研究[A].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C]. 2008. 744-756.

[8]Xin, K. R., and J. L. Pearce. Guanxi: Connections as Substitutes for Formal Institutional Support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06):1641-1658.

[9]潘红波,夏新平,余明桂.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地方国有企业并购[J].经济研究,2008,(4):41-52.

[10]罗党论,黄琼宇.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与企业价值[J].管理科学,2008,(6):21-28.

[11]刘慧龙,张敏,王亚平,吴联生.政治关联、薪酬激励与员工配置效率[J].经济研究,2010,(9):109-121.

[12]Cheung Y. L., L. Jian, P. R. Rau, and A.Stouraitis.How Does the Grabbing Hand Grab Tunneling Assets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to the State[R].Working paper,Purdue University,2006.

[13]胡旭阳,史晋川. 民营企业的政治资源与民营企业多元化投资——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4):5-14.

[14]涂建明.中国制度背景下财务独董的公司治理作用:一个研究框架[J].武陵学刊,2016,(2):53-59.

[15]Ball,R.,S.P. Kothari, and A.Robin..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0, (1):1-51.

[16]Chaney, P. K. , M.Faccio, and D.Parsley.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1, (2): 58-76.

[17]杜兴强, 郭剑花, 雷宇.政治联系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业绩: “政府干预”抑或“关系”? [J].金融研究,2009,(11) :158-173.

[18]杜兴强,杜颖洁.濒死体验、盈余管理、政治联系与朽而不倒——基于ST、*ST、SL类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7):70-78.

[19] 黎文靖,黄琼宇,程敏英等. 家族企业的政治关联如何影响盈余质量?——来自中国家族企业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130-160.

[20]潘克勤. 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自律型治理与审计需求——基于IPO前民营化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2010,(4):57-65.

[21]郑军,林钟高,彭琳.政治资源、独立审计需求与市场评价——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当代财经,2011,(6):108-120.

[22]刘启亮,周连辉,付杰,肖建.政治联系、私人关系、事务所选择与审计合谋[J]. 审计研究,2010,(4):66-77.

[23]Watts, R. L., and J. L. Zimmerman. Towards a Positive Theory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8,(1):112-134.

[24]Watts, R.L., and J.L.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6.222-243.

[25]卫武.中国环境下企业政治资源、政治策略和政治绩效及其关系研究[J]. 管理世界,2006,(2):95-100.

[26]张祥建,郭岚.政治关联的机理、渠道与策略: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0,(9):99-104.

[27]Zmijewski, M .and R.Hagerman. An Income StrategyApproach to the Positive Theory of Accounting StandardSetting / Choi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1,(3):129-149.

[28]Jones 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11,(2):193-228.

[29]Cahan, S.F. The Effect of Antitrust Investigations on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 Refined Test of the Political- Cost Hypothesi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2,( 1):77-95.

[30]Han, J.C.Y., and S.W. Wang. Political Cost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of Oil Companies During the1990 Persian Gulf Crisi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8,(1) :103-117.

[31]Monem, R. M. Earnings Management in Respons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ustralian Gold Tax[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3,(4):747-774.

[32]田志龙,高勇强,卫武.中国企业政治策略与行为研究[J].管理世界,2003,(12):98-106.

[33]潘红波,余明桂.政治关系、控股股东利益输送与民营企业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0,(04):14-27.

[34]Cheung Y. L. , P. R. Rau, and A. Stouraitis. Tunneling, Propping and Expropriation Evidence from Connected Party Transactions in Hong Ko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 2006,(2):343-386.

[35]Chen, D., J.Li, S. Liang, and G. Wang. Macroeconomics Control, Political Cost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Real Estate Companies[J].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1,(3):91-106.

[36]Bertrand, M., F. Kramarz, A.Schoar, et al. . Politicians, Firms and the Politial Business Cycle: Evidence from France [R].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06.182-186.

[37]Schipper K. 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 [J].Accounting Horizons,1989,(04):91-102.

[38]Graham J. R., C. R. Harvey, and S. Rajgopal.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1):3-73.

[39]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3): 335-370.

[40]Cohen, D., A. Dey, and T. Z. Lys. 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 and Post- Sarbanes- Oxley Periods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3):757-787.

[41]Zang, A.Y. 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2):675-703.

[42]李彬,张俊瑞,郭慧婷.会计弹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09,(6):99-107.

[43]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1):121-134.

[44]Wang, Q., T.J. Wong, andL. Xia. State Ownership,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Auditor Choice: Evidence from China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 1):112-134.

[45]雷光勇,李书锋,王秀娟.政治关联、审计师选择与公司价值[J].管理世界,2009,(7):145-155.

[46]潘克勤.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自律型治理与审计需求——基于IPO前民营化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2010,(4):57-65.

[47]刘启亮,周连辉,付杰,肖建. 政治联系、私人关系、事务所选择与审计合谋[J]. 审计研究,2010,(4):66-77.

[48]郑军,林钟高,彭琳.政治资源、独立审计需求与市场评价——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当代财经,2011,(6):108-120.

[49]Fan, J., T. J. Wong, and T. Zhang. Politically Connected CEO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ost-IPO Performance of China’s Newly Partially Privatized Firm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 (2):330-357.

(编辑:余华;校对:蔡玲)

Political Connection, Political Cost and Accounting Behaviors

TU Jian-mingMA Bei-chenSHENG Yi-ting

(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6)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political connection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enterprises’ behavior. However, few of them ha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connection and political costs under the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accounting behaviors on the basis of the background. Taking the political cost hypothesi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nsidering such a research path as "political connection-political cost-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we could analyz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accounting behavior driven by political connections via political cost. We can find that enterprises’ hiding profits will be driven by political connection via political cost, to influence enterprises’ earnings quality negatively. Besides, political connections could have an impact on enterprises’ choic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combination. In addition, enterprises’ behavior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driven by political connections via political costs would arise some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paper tends to expand the present researches on political connection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provides 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reveal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behavior under political connections.

political connection; political cost; earnings management

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4.007

2016-04-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关系网络及专业胜任能力的我国资本市场财务独董选聘与财务信息质量监督研究”(项目编号:12YJA6301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编号:3214006413)

涂建明(1971-),男,江西贵溪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环境会计与公司治理

F231;F275

A

2095-1361(2016)04-0047-09

猜你喜欢

盈余关联成本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奇趣搭配
智趣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